天天看点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上官婉儿是唐代出了名的才女,也是深受武则天信任的女秘书。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有杀父之仇,但武则天欣赏她的过人才华,就把上官婉儿留在宫中让她替自己处理文件。上官婉儿靠着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深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氏的心腹。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

韦后被杀,当属咎由自取;而上官婉儿之死,却让后人唏嘘不已。关于李隆基执意要杀上官婉儿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说上官婉儿在政治斗争中压错了宝,但这个说法其实与事实不符。唐中宗的时候,上官昭容一个人独自担当着朝廷文件起草的重任。上官婉儿整天阅览重要文件,批复各地奏本,上官婉儿是个聪慧的女人,在武则天身边就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对权力游戏规则非常已近非常了解;对朝中派系的熟悉,上官婉儿甚至超过了皇帝。

长期的秘书工作,让她形成了敏锐的政治嗅觉。 虽然,当时朝廷中武、韦、李大政治派别并存,几派的争斗叫人眼花缭乱。但上官婉儿始终清醒地看到,武则天那么厉害都没有阻止李唐复辟,武三思和韦后无论势力和谋略都是小儿科,成不了气候,所以她始终选择坚定站在李唐这边。景龙四年(公元710年5月),中宗驾崩,韦后自然而然要让自己儿子接班,她让婉儿起草遗诏,让十六岁的李重茂即位,让自己像武则天那样辅政,裁决军国大事。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此刻表现出了惊人的果断和魄力,她连夜派人联络太平公主,二人连夜起草了另外一份有利于李隆基的遗诏;并派人联络李隆基建议他先下手为强。李隆基带兵发动政变,杀掉韦后及其同党。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为“唐隆政变”。 政变期间,上官婉儿一直是李隆基的内应,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正当上官婉儿为自己押对了宝而暗自高兴,等着被李隆基论功行赏的时候。迎来的却是李隆基高举的屠刀。哪怕是太平公主拿出那份上官婉儿起早的那份有利李隆基的遗诏为她求情,上官婉儿还是没有逃过一死。李隆基执意要杀上官婉儿,有以下三条理由: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栽赃太子李重俊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临幸上官婉儿,封为昭容,并委以秘书重任。上官婉儿后来陷入武三思的情网,经常在皇帝李显跟前吹枕头风推崇武氏,太子李重俊对此忿忿不平。景龙元年(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伪造圣旨勾结御林军造反,试图一举剿灭武氏,还试图杀掉上官婉儿。

太子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进宫中,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跟前说太子要杀你篡位。一句话让中宗以为政变是冲着自己,最终致使太子被杀。其实这个理由也有点牵强,太子伪造圣旨造反,无论哪个皇帝都无法容忍,都是死罪。跟上官婉儿无关。何况太子被杀除掉了一个竞争对手,对李隆基是个好事。所以这不是上官婉儿被杀的主要原因。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作为皇帝的女人,却和武三思以及比小自己6岁的兵部侍郎崔湜有三角恋爱关系,那是李家的耻辱,李家的丑闻;这让身为李家男人的李隆基觉得最不能容忍。尽管李隆基后来也跟自己儿媳妇相爱,也不是什么道德模范,但越是心里肮脏的男人越痛恨自己家族出轨的女人。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中国古代,男人无所谓出轨,可女人如果出轨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了。

唐朝在武则天时候女人当家,李家天下差点毁于一旦。武则天之后,上官婉儿仗着皇帝的宠幸左右朝廷的决策,玩皇帝于鼓掌之中,培植死党,破坏朝纲,祸乱宫闱。这才是李唐的奇耻大辱,甚至超过了李家媳妇们的红杏出墙。因为女人干政把大唐朝廷弄得乌烟瘴气,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了。让人深恶痛绝、心有余悸。

这第三条才是李隆基要杀上官婉儿的真正理由。他和上官婉儿之间没有什么不共戴天的私仇,反而很欣赏她的才华。但他就是要杀上官婉儿以儆效尤,为李唐立威。李隆基希望通过上官婉儿的死告诉天下女人——谁也别想再插手李唐政治,要不然,韦后和上官婉儿就是榜样。6年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试图干政,李隆基都把他置于死地了,何况一个上官婉儿。

总之,上官婉儿没有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行;如果她真的有错的话,那就是不该走进皇宫。上官婉儿死去的第二年,李唐就恢复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谥为“惠文”。这也是上官婉儿无辜的一个有力佐证。李隆基即位后还命人搜集上官婉儿的作品编成了文集。上官婉儿天资聪慧,才华横溢,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女诗人。可是却不幸陷入宫中,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可叹可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