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上官婉兒是唐代出了名的才女,也是深受武則天信任的女秘書。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有殺父之仇,但武則天欣賞她的過人才華,就把上官婉兒留在宮中讓她替自己處理檔案。上官婉兒靠着自己的才學和能力深得武則天信任,成為武氏的心腹。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後同時被殺。

韋後被殺,當屬咎由自取;而上官婉兒之死,卻讓後人唏噓不已。關于李隆基執意要殺上官婉兒的原因,衆說紛纭。其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說上官婉兒在政治鬥争中壓錯了寶,但這個說法其實與事實不符。唐中宗的時候,上官昭容一個人獨自擔當着朝廷檔案起草的重任。上官婉兒整天閱覽重要檔案,批複各地奏本,上官婉兒是個聰慧的女人,在武則天身邊就積累了一定的政治經驗,對權力遊戲規則非常已近非常了解;對朝中派系的熟悉,上官婉兒甚至超過了皇帝。

長期的秘書工作,讓她形成了敏銳的政治嗅覺。 雖然,當時朝廷中武、韋、李大政治派别并存,幾派的争鬥叫人眼花缭亂。但上官婉兒始終清醒地看到,武則天那麼厲害都沒有阻止李唐複辟,武三思和韋後無論勢力和謀略都是小兒科,成不了氣候,是以她始終選擇堅定站在李唐這邊。景龍四年(公元710年5月),中宗駕崩,韋後自然而然要讓自己兒子接班,她讓婉兒起草遺诏,讓十六歲的李重茂即位,讓自己像武則天那樣輔政,裁決軍國大事。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此刻表現出了驚人的果斷和魄力,她連夜派人聯絡太平公主,二人連夜起草了另外一份有利于李隆基的遺诏;并派人聯絡李隆基建議他先下手為強。李隆基帶兵發動政變,殺掉韋後及其同黨。曆史上把這次政變稱為“唐隆政變”。 政變期間,上官婉兒一直是李隆基的内應,鞍前馬後,忙得不亦樂乎。

可是正當上官婉兒為自己押對了寶而暗自高興,等着被李隆基論功行賞的時候。迎來的卻是李隆基高舉的屠刀。哪怕是太平公主拿出那份上官婉兒起早的那份有利李隆基的遺诏為她求情,上官婉兒還是沒有逃過一死。李隆基執意要殺上官婉兒,有以下三條理由: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栽贓太子李重俊唐中宗李顯複位以後,臨幸上官婉兒,封為昭容,并委以秘書重任。上官婉兒後來陷入武三思的情網,經常在皇帝李顯跟前吹枕頭風推崇武氏,太子李重俊對此忿忿不平。景龍元年(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将軍李多祚等,僞造聖旨勾結禦林軍造反,試圖一舉剿滅武氏,還試圖殺掉上官婉兒。

太子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進宮中,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跟前說太子要殺你篡位。一句話讓中宗以為政變是沖着自己,最終緻使太子被殺。其實這個理由也有點牽強,太子僞造聖旨造反,無論哪個皇帝都無法容忍,都是死罪。跟上官婉兒無關。何況太子被殺除掉了一個競争對手,對李隆基是個好事。是以這不是上官婉兒被殺的主要原因。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作為皇帝的女人,卻和武三思以及比小自己6歲的兵部侍郎崔湜有三角戀愛關系,那是李家的恥辱,李家的醜聞;這讓身為李家男人的李隆基覺得最不能容忍。盡管李隆基後來也跟自己兒媳婦相愛,也不是什麼道德模範,但越是心裡肮髒的男人越痛恨自己家族出軌的女人。所謂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在中國古代,男人無所謂出軌,可女人如果出軌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了。

唐朝在武則天時候女人當家,李家天下差點毀于一旦。武則天之後,上官婉兒仗着皇帝的寵幸左右朝廷的決策,玩皇帝于鼓掌之中,培植死黨,破壞朝綱,禍亂宮闱。這才是李唐的奇恥大辱,甚至超過了李家媳婦們的紅杏出牆。因為女人幹政把大唐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造成的負面影響太大了。讓人深惡痛絕、心有餘悸。

這第三條才是李隆基要殺上官婉兒的真正理由。他和上官婉兒之間沒有什麼不共戴天的私仇,反而很欣賞她的才華。但他就是要殺上官婉兒以儆效尤,為李唐立威。李隆基希望通過上官婉兒的死告訴天下女人——誰也别想再插手李唐政治,要不然,韋後和上官婉兒就是榜樣。6年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試圖幹政,李隆基都把他置于死地了,何況一個上官婉兒。

總之,上官婉兒沒有犯下什麼大逆不道的罪行;如果她真的有錯的話,那就是不該走進皇宮。上官婉兒死去的第二年,李唐就恢複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谥為“惠文”。這也是上官婉兒無辜的一個有力佐證。李隆基即位後還命人搜集上官婉兒的作品編成了文集。上官婉兒天資聰慧,才華橫溢,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女詩人。可是卻不幸陷入宮中,淪為權力鬥争的犧牲品,可歎可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