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阿拉伯人所作的元曲,你读过吗?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单单汉语汉字便有表意。表形、形声等等妙处,更遑论古诗词中格律、比兴、修辞、意境等等妙处。因而才有近年来国外风行的汉语难学、汉诗难懂等等说法。其实,所谓难学难懂只是相对而言,毕竟外国人所处环境不同,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难学难懂也是自然的。但对于常年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友人想要理解古诗词其实是不难的,甚至还可学习作诗作词。

这在古代也是有先例的,譬如唐代最为著名的日本友人晁衡(日本名:阿倍仲麻吕),晁衡来唐留学,不仅学习中华文化,甚至还科考中了进士,他还与当时的诗人王维、李白等等交情深厚。晁衡本人也能诗善赋,他正在离唐回国前曾作诗《衔命还国作》,其中有“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颇为慷慨。可见即便是外国友人,生活在唐诗的国度,也能沾染山吟诗作赋的习气。

一个阿拉伯人所作的元曲,你读过吗?

而下面这首元曲,则是一位生活在元曲国度的外国人所作,也颇有些味道:

"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元·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一个阿拉伯人所作的元曲,你读过吗?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大食惟寅,生卒生平均已不详,但从“大食”可知其为阿拉伯人。标题中“奉寄小山先辈”可知大食惟寅是以后辈学生的身份写给曲界前辈“小山”(即元曲名家张可久)的赞誉之作!

这首元曲也颇为通俗易懂,词意不难理解,大致就是夸赞张可久的才华,称其在词林独占鳌头、无出其右者,并称颂张可久的作品精妙,名声广传等等。虽非什么高雅佳作,但从这首元曲用词用语便可看出这位阿拉伯友人也应是常年生活在中国,对诗词文学也颇多涉猎。譬如“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便化用李白杜甫诗句,可见其浸染已久,文学素养深厚。从中也可见元代文化交往之深,中华文化传播之广远。

一个阿拉伯人所作的元曲,你读过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