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后宫中女性的争斗总是或明或暗、此起彼伏,几乎从未间断过。为了争宠固宠、晋升阶位,她们使出浑身解数取悦皇帝;
一旦某位嫔妃迈入高位,她之后的举动除了要彰显自己,还要为背后的家族势力服务;当后宫妃嫔有了皇嗣之后,则更会因为要替子女绸缪未来而不惜展开更为残酷凶狠的你争我斗。

但凡涉及到斗争,就一定会有高下之分、甚至是论及生死的输赢。皇帝一般或多或少都会了解后宫中发生的那些勾心斗角和相互迫害,皇帝不希望后宫失去平衡,也不愿自己喜爱的妃子落入无休止争斗的泥潭、甚至丢掉性命。因此当心爱的女人落入险境之时,皇帝终会出手相救,霸气地护其周全。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曾在自己年老之时,替其宠爱的戚夫人母子做了周全的安排,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保戚夫人母子平安周全。
怎奈戚夫人不知天高地厚,刘邦死后戚夫人不但没有听从刘邦的意见,还一直挑战吕后,招来了杀身之祸。
擅媚的戚夫人承宠于高祖刘邦许久,惹得吕后妒火中烧
秦朝末年,前半生以流氓著称的沛县人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先是大破秦军、灭掉了秦国,后又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楚汉之争,最终击败项羽、安定了天下。
在刘邦四十多年的闯荡打拼生涯中,他的嫡妻吕雉始终都以坚忍的态度和机敏的性情数次助夫转危为安、直至君临天下。
鉴于此功,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后,立刻就册封了吕雉为后,史称汉高后。
高祖刘邦称帝时已经54岁了,为了皇权有继,刘邦在5年后册立了吕后为其所生的长子刘盈为太子。
长久以来,吕后对丈夫刘邦的好色本质早已见怪不怪,刘邦成了皇帝后,身边的美女佳人更是越来越多,而颇有城府的吕后则并不在意——她知道皇帝刘邦秉性难移,
他想做什么便由他去,只要自己地位稳固、皇儿刘盈最终能继承江山皇位就好,其他的小事,吕雉素来不去计较太多。
公元前224年,临辕侯戚鳃又得了一个女儿,女婴活泼可爱、肌肤胜雪,父亲戚鳃为其取名为“戚懿”。戚懿自幼就非常喜欢乐理和舞蹈,能鼓琴奏乐、唱歌舞蹈,相当多才多艺。
成年后的戚懿出落得极为妩媚动人,她来到定陶城做歌姬,遇见了时为汉王的刘邦,如同临水照花般的戚懿仅以一曲“翘裾折腰”便将刘邦迷得如痴如醉。是夜,戚懿得刘邦一生宠幸,翌日便被刘邦带回了军中。
建制称帝后,高祖刘邦的后宫佳丽只增不减,可自打将戚懿纳为姬妾之后,刘邦的内心就一直倾向于这个既柔媚多姿又深得圣意的年轻夫人,戚夫人因恩宠不衰,在入宫的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刘如意。
年轻貌美的戚懿色艺双绝,又极为擅长献媚,自遇见刘邦之后就固宠在身,直到刘邦去世之前,这位好色的皇帝基本上都没有移情别恋过。
然而妃子固宠是后宫中的大忌,戚夫人几乎垄断了刘邦的全部后宫生活,别看其他姬妾对此不敢多加议论,可是时间长了,连皇后吕雉都觉得戚夫人盛宠一事甚为过分。
其实,只要是女人,谁都会对同自己争夺夫君之爱的其他女性充满了敌意,吕后表面上不做计较,其实心里不免妒火中烧。
戚夫人鼓动刘邦改立太子,由妒转怒的吕后被激起了杀心
如果说一开始皇后吕雉对戚夫人只是充满了嫉妒之意,那么到后来吕雉就对戚夫人起了杀心,而且是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其实原因无它——恃宠生骄的戚夫人频频鼓动刘邦废掉太子刘盈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此举无疑触动了吕后的心理底线,激起了吕后的杀心。
自古在帝王之家,但凡涉及到皇嗣和立储的事情,总会形成一个权力斗争的漩涡。昔年,当戚夫人生下皇子刘如意后,刘邦喜不自胜,怎么看刘如意怎么高兴,还数次夸赞道:这个儿子太像我了!太像我了!
后来,戚夫人不禁开始打算起自己和儿子的未来,对她来说,自己独得长宠、儿子倍受喜爱,何不借此机会更进一步,让皇帝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呢。
待皇帝百年之后,儿子刘如意登基为帝、戚夫人自己则成为太后,到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岂不是呼风唤雨、快哉快哉?!
戚夫人的小算盘打得好,便开口替刘如意向刘邦讨取太子之位。刘邦见心爱的女人如此哀求自己,也就应承了下来。
而立储、易储之事皆非同小可,待刘邦将改立太子的想法在朝堂上一说,满朝文武当时就抗议不止,颇为帝后所信重的权臣周昌当即站出来表态:无论皇帝再提议多少次改立太子,我一定次次都坚决反对!
前朝动静闹得不小,吕后也得知了戚夫人和刘邦的易储之意,急速找来周昌了解前因后果。随后,吕后一边派亲大哥吕泽去找谋士张良求救,一边恳请周昌秉持公心、力保刘盈的太子之位,忠诚正派的周昌当即就答应了吕后的请求。
为保戚夫人母子平安,刘邦给二人预留了四条活路
虽然刘邦嘴上答应了爱妾戚夫人的要求,但心里不免思量了多番。刘邦晚年虽然有些昏聩,可当他想到刘氏江山基业的稳妥传承和长久延续,最终还是认为吕后和刘盈才是帮他守住汉室基业的可靠之选。
公元前196年,出征凯旋的刘邦刚回到后宫,就到了戚夫人那里看望心爱的小儿子刘如意。戚夫人趁势又哭啼哀求,刘邦正色言道:太子深得前朝后宫所拥戴,以后再无易储之事,吕后贤能善为,汝可尊而奉之,莫要忤逆。
还算理智的刘邦这是在“告诫”戚夫人,以后要老老实实地安守本分,不要再与吕后和太子对抗争权了。
可是后来,据刘邦从旁观察,发觉戚夫人仍旧存有野心,无奈之下只好事先安排了四重保障,以在其百年之后给戚夫人和刘如意留下数条活路。
活路一就是叫戚夫人向吕后做小伏低,刘邦相信如果吕后的怒气消了,没准以后还能善待戚夫人母子,但戚夫人一向娇纵惯了,根本不肯照办。
于是,刘邦就将“护戚夫人母子周全”的希望寄托到了太子刘盈身上,刘盈被父皇刘邦“耳提面命”后,也生出了爱护幼弟之心,发誓会全力保护刘如意平安长大。
可这第二个活路着实有些幼稚:即便善良的刘盈诚心护弟,可吕雉却能为了刘盈做到杀伐果决、不留隐患,因此在这方面,刘邦还是思虑不周。
可能刘邦也害怕刘盈难以保护刘如意,就“托孤”给深得吕后和刘邦所信重的大臣周昌,让周昌迁到赵王刘如意的分封之地,命其近身护卫刘如意的安全——这是第三条活路。
而第四条活路其实也就是“敲山震虎”,刘邦听闻吕后将派樊哙暗杀戚夫人母子,就命人去追杀樊哙,同时意在侧面告诫吕氏一族不要任性妄为。可实际上刘邦在樊哙还没被抓住的时候就殡天了。
随后不久,吕后使用了一招“调虎离山计”,将周昌从赵王封地调离并软禁在国都后,派人到赵王封地毒死了刘如意。
不自量力的戚夫人一意孤行,很快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刘邦去世前,赵王刘如意已经身在封地,身边有忠臣周昌加以保护,尚算安全无虞,而戚夫人则被留在了汉宫之中,母子分离,各自为安。
刘邦死后,吕后不愿看到矫揉造作的戚夫人,就将其囚禁在了宫中的“永巷”里,令其终日舂米、干粗重的活计,算是让戚夫人为其昔日的恣意妄行“赎罪”。戚夫人没吃过那么多苦头,哀伤之余,还曾寄希望于赵王刘如意能够救他出苦海。
一日,舂米的戚夫人随口唱了一首歌,意在宣泄不满,歌中的意思是:儿子为王、自己为仆,何日有人传信出去,好叫儿子能够早日救母亲于水火之中。
哪知,戚夫人唱的这首歌被人报告给了吕后,吕后闻之勃然大怒,先施计派人毒杀了赵王刘如意,后将戚夫人手脚砍断、弄瞎毒哑,塞入瓮缸中做成了人彘,手法残忍至极。戚夫人一生没吃过什么苦头,被做成人彘后自然痛苦难当,不出三日就凄惨死去。
回头想想,高祖刘邦故去后,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能够保全性命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可不自量力的戚夫人终究还是不安分、不甘心,
毫无权谋智慧和背景实力的她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执意去撩拨霸气毒辣的吕后,导致刘如意惨被毒死,而戚夫人则被做成了可怕的人彘,旋即一命呜呼,看来,杀身之祸都是戚夫人自己引来的,根本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