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看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在早年便立了嫡长子胤礽为太子,可以说从一生下来,胤礽便是这大清国的二当家,未来的一国之君,自然是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在胤礽34岁时,命运迎来了第一次转折,康熙谕旨废黜了太子,并禁足在咸安宫,考虑到朝局的稳定,第二年康熙便再次将胤礽立为太子,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康熙帝再次废黜了胤礽,仍然禁足在咸安宫,自此便再也没有把他放出来。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在《雍正王朝》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在写胤礽废立的全过程,从电视剧里看,胤礽似乎是个无德无才的储君,不废了似乎大清国将来要毁在他的手里。但是,历史上真正的胤礽却与《雍正王朝》里的完全相反,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可以说,胤礽是康熙帝带在身边一步一步教着长大的,再加上天资,自然相对来说是优秀的。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储君是国之根本,所以绝不是某一件事让康熙帝突然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并且还付诸行动了,一定是有多件事联系在一起导致了这个结果。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具备帝王之才的胤礽最后结局如此的凄惨?

结党,威胁到了皇权

胤礽一周岁时便被立为了皇太子,可以说立得过于早了,当然这也是对赫舍里皇后付出生命代价的回报。但是放在朝局中,几十年的皇太子,在朝中自然有一些朝臣开始巴结太子,以谋求未来仕途的一帆风顺,但是这确是大忌。太子结党营私,迟早是要了乱了朝纲的。康熙帝对这个儿子是充满期望的,除了自己亲自教导之外,还让他参与到了军国大事中去,目的在于锻炼这个未来的皇帝。可正是这样的举措,让胤礽权力不断增大,所结党羽也是遍布朝野,在康熙眼中太子党已然是朝中一患,威胁到了皇权。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废太子时,对大阿哥的诬陷之言深信不疑,还怀疑太子接近自己的营帐并向里偷窥了一眼是有意“弑君篡位”,这是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信任了,到这样的程度时,太子身上的问题,无论是大是小,自然也就被无限放大了。

诸皇子的嫉妒

康熙帝有三十多个儿子,其中有十几个阿哥已经在朝中参与国家政务。康熙帝的儿子大多都是有大才能的,正是因为皇子参与政事,私底下也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其中以八爷党尤为突出。也是因为诸皇子能力突出,便自然是一个不服一个,都觉得胤礽能做太子,他们也可以,为何不争上一争,说不准扳倒了胤礽,这皇位就落到自己头上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疯狂局面。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皇子之间争夺这太子位,必然是想方设法地想要除掉胤礽,也就会不择手段,栽赃陷害也好,向康熙打小报告也罢,总之胤礽被废,他的兄弟们一定是出了一把力的。

康熙在位实在太久

康熙时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没有之一,总共在位长达61年之久。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出生不久便被立为太子,到第一次被废时,是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就算胤礽对皇位没有想法,但是不排除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件事,在背后捅胤礽的刀子,这样的刀子一定是一捅一个准,慢慢也磨灭了康熙帝对这个儿子的信任。

两废两立,是什么原因让胤礽坐上这命运的过山车?

对胤礽的两废两立,一定是康熙帝经过多方面综合的考虑得到的结果。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不知胤礽在咸安宫被拘禁之时,会不会希望自己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