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人在刚出生不久就会表现出许多社会性反应——爱、恐惧、愤怒,但是最首要的是爱。出生后的婴儿几乎是最先产生对熟悉的面孔和声音的偏好。孩子会对照看自己的人产生依恋,这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依恋是婴幼儿与主要照料者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孩子入托是和他们出生之后最信任、最依恋的人分离,他们就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分离焦虑。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首先我们来了解依恋,依恋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依恋关系:以婴幼儿的情感和身体的脆弱性与依赖性为中心,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婴幼儿需要他人的保护、帮助、疼爱以及安抚。

从出生开始,父母就会为婴儿提供满足他们需求(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的服务,但是通常孩子要在6个月才会明显的表现出对特定个体(主要照料者)的情感上的依恋。从6个月开始,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主要照料者)的依恋。

婴儿产生明确依恋感的最早标志是与父母分离时焦虑不安,同时也会出现“陌生人焦虑”,我们会发现5个月左右的孩子像天使一样,看到谁都是笑的,越长大反而越容易“怕生”,这是因为这种笑是面部肌肉的运动。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而婴幼儿在6个月左右,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发展,已经可以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能够清楚记得不同的人脸,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对人的依恋和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陌生人焦虑”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8-12个月达到高峰,15个月逐渐消失,我们说的分离焦虑也是一样的发展规律。

我们一般把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反抗阶段--孩子们容易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第二个阶段:失望阶段--孩子依旧在哭泣,断断续续,但动作的吵闹已经减少,表情比较迟钝,不理睬他人;

第三个阶段:超脱阶段--开始接受外人的照料,正常地活动,但是看到妈妈(主要照料者)的时候又会露出悲伤的表情。也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断乳期”。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如何让孩子适应托育机构呢?

在《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里有明确的规定:

第十九条 托育机构一般设置三种班型:

乳儿班(6-12个月,10人以下)

托小班(12-24个月,15人以下)

托大班(24-36个月,20人以下)

18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混合编班,每个班不超过18人。

每个班的生活单元应当独立使用。

第二十条 合理配备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

但是刚做托育的新手教师,建议2岁以下的师生比最好维持在1:3,这样对老师的适应和成长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比例,也会提升我们托育机构的品质,对每个孩子都可以有适当的、即时的回应。

现在托育机构普遍接受的都是1-3岁的孩子,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期,有研究发现,如果婴幼儿在12-18月龄还没有开始进入托育中心,孩子会变得更加沮丧、紧张不安,他们比年龄小一些的婴儿更能意识到与父母的分离。无论是对妈妈(主要照料者)有安全依恋还是不安全依恋的孩子,他们开始去托育机构时,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会增高,外在表现就是哭闹,出现沮丧、不安的情绪。孩子在托育中心经历的长时间分离就会期望让父母陪伴,这种不安的情绪无论我们的老师怎么预防,都是会发生的,所以有了父母的配合,孩子才能更快地适应托育机构。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现在我们的托育机构都可以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的服务,新入园的孩子可以从我们的临时托、计时托先适应,在正式入园前一周,让孩子先进入托育机构,在父母适时即时地回应,慢慢引导孩子适应托育机构环境的情况下,孩子的紧张不安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首先,在孩子进入托育机构前,我们的负责老师要和孩子的妈妈(主要照料者)沟通来了解孩子的习性,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规律、回应方式、喜好以及父母希望老师怎么照看他,以便在接触孩子的时候可以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也就是对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做出适时、恰当的反应,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迅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其次,孩子进入托育机构的第一天,先要熟悉照顾自己的老师,在妈妈(主要照料者)的陪伴下,与负责老师建立关系,在这段时间,我们的负责老师要根据之前了解到的内容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妈妈(主要照料者)要参与其中 ,老师可以把孩子及妈妈(主要照料者)安排在一个有玩具的房间/角落中,观察孩子的反应,通过玩具与孩子建立初步的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拒绝与老师互动,一定不要强求,要观察合适的时机,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时,老师可以适时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主要照料者)要热情的鼓励,顺应孩子的需求,适当时可以增加肢体接触,在征得孩子的同意时,可以拉手或者拥抱。我之前在和一个孩子相处时,问:“我可以抱你一下吗?”他犹豫了两秒后立即给了我一个很大很热情的拥抱,记得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

在孩子与负责老师相处较为愉快的时候,妈妈(主要照料者)可以离开半小时或1小时(孩子状态好,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在妈妈离开的这段时间,老师可以抱着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看绘本,画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适应的很好等到家长快回来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与其他孩子玩耍,老师在一旁密切关注,随时提供帮助;如孩子状态不是很好,可提前让妈妈(主要照料者)来接孩子。妈妈(主要照料者)回来之后,老师将孩子今天的情况告诉妈妈,让妈妈有细致的了解。

这样的分离训练家长们在家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进行,从5分钟开始,慢慢延长时间,这样很大程度上就会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然后,孩子适应了短暂的分别,可以在托育机构适应半天的生活,包括吃饭、睡觉,这对于有些孩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阶段,负责老师需要呆在孩子身边和他一对一地相处,因为分离以及入睡在适应阶段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到父母的情绪。在妈妈(主要照料者)离开的时候不要偷偷溜走,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可以先一起玩耍,等到孩子放松下来妈妈(主要照料者)再离开。老师在这个时候要努力安抚孩子,告诉他妈妈会回来的,紧紧抱着他传递力量。等孩子恢复平静后,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到孩子睡觉的时间时,负责老师要提前了解孩子睡觉的偏好,最好准备孩子比较依赖的毛毯、毛绒玩具等,耐心安抚,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安抚他直到睡着,等待孩子睡着之后,给妈妈(主要照料者)打电话讲述孩子这半天的生活以及孩子睡觉的状态,减轻父母对孩子入托的矛盾和焦虑。在妈妈来接孩子时,也可以让妈妈和孩子一起玩一会儿,让妈妈对孩子入托的状态有亲身的体验。

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刚入托的时候想要打很多的电话来询问孩子的状况,又怕电话会影响老师照顾孩子,所以老师们在安抚孩子分离焦虑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家长的情绪。

我们可以和家长约定一个时间点,比如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沟通交流,这个时间既不会影响到老师照顾孩子的时间,老师们也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家长有了约定的时间也有了期盼,心理也会有安全感。跟家长沟通时间确定了,家长的焦虑减少,也就不会把焦虑传给孩子。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等到孩子与家长都适应了孩子入托后的生活,老师们和家长的交流就可以按照我们常规交流的时间进行孩子日常状态的反馈。

缓解孩子入托的分离焦虑

我们的托育机构如果能建立起这样的规章制度,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对孩子日常体验和需求方面进行一定频率的交流,缓解孩子和家长的分离焦虑,家园共育也会更加的轻松。

作者:一杰孟晓清

编辑:一杰沈思敏

审核:一杰邹丽萍

一杰早期教育

一杰家庭教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