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作者:丁香医生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今天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91 岁生日。她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死亡率的青蒿素,为中国消除疟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顺道,我们来聊聊消除疟疾的故事。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来源:微博截图

就在今年,中国获得了世卫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成为全球少数 40 多个无疟疾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也许很多人不清楚这项成就的伟大之处,但如果放眼世界,或者把时间倒回到 70 年之前,疟疾就是呆在我们身边熟悉的恶魔。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几乎遍及全球的疾病。虽然中外古人也总结了很多治疗预防疟疾的方案,但受制于时代的限制,疟疾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民多疟疾」就常出现在古籍记录中。

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当时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 1829 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 80%,每年大约有 3000 万感染病例,死亡近 30 万人。

中国当时的情况,只是世界疟疾肆虐的缩影。今天的世界,疟疾依然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19 年共有 2.29 亿疟疾病例,比目前新冠病例累计还多了近 30%,并且导致 40.9 万人死亡。儿童最容易被疟疾影响,每 2 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如果中国不做些什么,今天的中国可能跟 70 年前一样无奈,任凭疟疾夺走同胞的生命。

还好,我们做了努力,并且取得了成功。

首先是开展全社会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打好抗疟基础。

全社会行动起来,逐渐提升国家的卫生环境水平,减少蚊虫生存空间。在卫生运动的不同阶段,有过清洁环境、消除垃圾、直接杀灭蚊子等各个重点,都为减少蚊子数量做出了贡献。蚊子数量减少,疟疾传播就少了依靠。

其次是针对疟疾的预防治疗药物加大投入,持续控制不滑坡。

1967 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 项目 」,通过全国性的研究计划,群策群力,联合多单位多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去寻找疟疾新疗法,最终在 1970 年代发现了神奇效果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广泛应用之后解除了大量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疟疾根源疟原虫。

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到今天仍然是最有效的抗疟药物。

发现青蒿素的首功--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女士,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荣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最后是成系统的多部门联合机制重点抗疟,完成临门一脚。

通过前两项措施的实施,中国疟疾已经进入了「控制阶段」,只差点儿锦上添花。

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中国针对性的加强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物和蚊虫控制措施,力保全力快速发现、治疗和预防疟疾病例。

发现之后再进行非常高效的「1-3-7」策略:发现病例后 1 日内进行疟疾病例网络直报,3 日内进行病例复核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 天内进行疫点调查及处置。

国内不同疟疾流行程度的地区还被划分为四类,分别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和考核体系,实行精准防控。

如此三管齐下,中国疟疾发病量再次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从控制阶段走向了消除阶段。

2016 年,全国仅报告了 3 例本土疟疾病例。自 2016 年 8 月以来,未再发生一例本土疟疾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连续三年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并建立起一个能够防止本地传播再次发生的监测系统时,就达到了消除疟疾的认证标准。中国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阿隆索高度评价中国消除疟疾的成就和经验。他说:「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懈探索,取得实效,并对全球抗击疟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创新加快了消除疟疾的步伐。」

作为一种曾经的可怕传染病,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让疟疾感染者从 30000000 减为 0,被世卫组织评价为「了不起的壮举」。

而现在我们也在不断输出经验,争取从一个国家的疟疾消除,到世界的疟疾消除。

本文合作专家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本文审核专家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策划制作

策划:jiu、Eric | 监制:Feidi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91 岁的屠呦呦与其背后的疟疾往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