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的雪有多美?来看看这四首经典咏雪诗,最后一首绝了

人们常说,下雪的中国,美得不像话——北京变成了北平,西安变成了长安,苏州也变成了姑苏。

于中国人来说,雪不仅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还凝聚着深厚的文化意象。雪自古以来深受文人们青睐,古往今来的咏雪诗数不胜数。

陶渊明笔下的雪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则写道“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岑参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李白则夸张地说:“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应是天仙狂醉,乱报把白云揉碎”,还有伟人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等。写雪的诗词佳作不胜枚举。今天,我们来盘点四首经典的唐代咏雪诗。

唐朝的雪有多美?来看看这四首经典咏雪诗,最后一首绝了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塑造了大雪中战天斗地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也为后世画家作《寒江钓雪图》提供了素材,诚如苏轼所言:“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唐朝的雪有多美?来看看这四首经典咏雪诗,最后一首绝了

《雪诗》

唐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雪诗》在前二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在篇末,“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唐朝的雪有多美?来看看这四首经典咏雪诗,最后一首绝了

《春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人目不暇接。

唐朝的雪有多美?来看看这四首经典咏雪诗,最后一首绝了

《飞花令里读唐诗》这本书不仅能提高大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也能引起孩子对诗词的兴趣,以后学语文就驾轻就熟了。

唐诗如山,言语间是咏不完的月明酒烈;宋词似水,搁笔处是诉不尽的情殇离愁。诗词虽不是语文的全部,但想要语文学得好,诗词的根底是一定少不了的。

诗词也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和美育。那些熟悉的诗句亦师亦友,带着历史的智慧和时间的豁达,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孩子,给他们指引和帮助。

在家跟孩子一起玩飞花令的游戏,会激起孩子对古诗词更大的兴趣,更乐于去背诵。碰上学校有飞花令形式的诗歌比赛,这套书就是最好的通关素材。平时写作文,孩子也可以对照着去找素材,适当引用一两句诗词,作文也容易更出彩。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何乐而不为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