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特斯拉逼近潜在买点?深陷“召回门”,Q4交付量或再突破新高

编者注:周四特斯拉宣布在美召回约47.5万辆汽车,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股价收跌;分析师认为特斯拉股价在此轮回调中或接近潜在买点!为何?

作者:Nicole

周四(12月30日),特斯拉 $TSLA 因“召回事件”股价走低,收跌1.46%,最新股价报1070.34美元,市值仍在万亿美元上方。消息面上,由于技术缺陷可能增加事故风险,特斯拉召回美国约47.5万辆汽车,几乎相当于其去年全球总交付量。特斯拉计划召回2017年至2020年间生产的所有Model 3车型,总数多达35.6万辆。

特斯拉逼近潜在买点?深陷“召回门”,Q4交付量或再突破新高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尽管特斯拉因召回事件股价受挫,但仍有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刊文抛出特斯拉已接近潜在买点的观点,主要因看好接下来特斯拉即将发布的Q4交付量数据,且认为特斯拉股价正进行W底整理,若能突破1119美元压力位,这或会成为股价突破点。

究竟召回的影响有多大、Q4交付量有什么看点、各大行对于特斯拉股价后市怎么看?一起来看看吧~

一、召回之后,特斯拉Q4交付量数据即将出炉

特斯拉预计将于1月5日之前公布第四季度的交付量数据。据FactSet,机构对特斯拉交付量的平均预期是26.14万辆Model 3和Model Y车型、1.55万辆Model S和Model X车型,共计将达到27.69万辆。在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共计交付了24.13万辆,超过市场23.2万辆的预期,创下历史新高。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给出更乐观的预测,预计四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将同比飙升58%,环比增长18%,至28.5万辆。以此计算,特斯拉全年的交付量将达到91.3万。该分析师预计,四季度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将同比增长69%,至27.3万辆。

特斯拉逼近潜在买点?深陷“召回门”,Q4交付量或再突破新高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Model 3

该分析师还指出,截至今年9月,随着新能源电动车销量激增,在美国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两辆是特斯拉。而今年传统车企福特 $F 和通用汽车 $GM 等制造商都面临着半导体短缺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特斯拉的影响似乎有限。

不过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特斯拉股价当前仍然面临不少的压力:

召回

除了本周的召回事件外,特斯拉此前也多次进行了召回操作,如此前10月,特斯拉因前悬架横向连杆紧固件的问题召回了近3000辆Model 3和Model Y车型。召回背后的安全隐患,引发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担忧。

特斯拉逼近潜在买点?深陷“召回门”,Q4交付量或再突破新高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保费上涨

最近中国市场上“特斯拉个别车型保费大涨”引发市场热议,因按照规定,从本月27日开始,所有新能源汽车将采用专属商业保险条款进行投保,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专属保险时代。对此特斯拉方面回应称,从最新12月30日的统计看,特斯拉车辆保费上涨幅度以全国平均在10%左右,比较受关注的高性能版车型保费,上涨幅度以全国平均看在20%内。

二、后市前瞻:Wedbush予1400美元目标价,花旗维持“卖出”评级

本周,不少投行对特斯拉未来股价走势给出了最新看法:

特斯拉逼近潜在买点?深陷“召回门”,Q4交付量或再突破新高

Wedbush:重申特斯拉“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1400美元

本周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在一份报告中,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100美元上调至1400美元,称未来12个月特斯拉股价可能上涨近30%。他认为,在中国强劲的需求以及美国和德国新工厂的开设等催化剂的推动下,特斯拉在2022年将处于强势地位。

花旗:上调特斯拉目标价至262美元,维持“卖出”评级

本周四,花旗分析师Itay Michaeli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236美元上调至262美元,并维持对该股的卖出评级。该分析师表示,上调特斯拉2023年盈利预期,以反映强劲的第四季度趋势和供需动态的改善,“卖出”评级反映了他对特斯拉当前估值的股票风险/回报的看法。

Argus:将特斯拉目标价上调至1313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周四,Argus分析师William Selesky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010美元上调至1313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称尽管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仍然是电动汽车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其创纪录的出货量抵消了全球微处理机芯片和原材料长期短缺的影响,该公司此前公布的Q3业绩“远超”预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