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杨古城 周东旭

南宋(1127—1279)建都临安(杭州),九帝之中仅六位皇帝在绍兴攒宫山下“厝葬”,即临时性的墓葬,他们盼望收复中原与祖宗共眠。150年之后南宋亡国,帝王墓地没有留下一件南宋石雕。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北宋和南宋320年期间,北方区域连年战乱,导致大批贵族南渡。如北宋初年(976),明州户口2.8万户,到北宋晚期(1117)竟达12.36万户,激增4.4倍,半数以上的明州姓氏从中原、北方迁入。如四明史氏,从浙西迁入明州后,隆兴二年(1162)史浩首登宋孝宗丞相位。其子史弥远连任光宗、理宗26年丞相,权倾朝野。又有史浩侄孙史嵩之登相位,再有史氏姻亲郑清之继相位。史氏“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十余位尚书”,左右南宋朝廷近百年之久。“满朝文武,半出史门”“朝中紫衣贵,皆是四明人。”他们死后,仅史氏一门在鄞东东钱湖区域建墓数十处,已发现了30余处墓葬近200件石刻。其他如郑、楼、袁、汪、魏、舒、陈等望族墓前,都按与南宋一至三品官吏规格设置石像生,如果集中起来,也堪称“西有兵马俑、东有石雕群”,成为我国南宋时代石雕最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历史文化遗产瑰宝。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明州望族的南宋石雕,主要是墓前石像生。由于中国古代“视死如生”的观念,王公贵族为此不惜巨资。写实灵动的宋韵风貌,打造具有南宋时代规制的石刻。如东钱湖上水村金家屿,原是一处封闭性的山岙,因史浩父亲死后以此为葬地,宋孝宗将山地赐与史浩,并改称“吉祥安乐山”。史浩本人及父母、子孙6代都在此建墓,雕造了十八组石象生,久而久之,山岙出入口形成“横街”,便成为村名。

再如权相史弥远家族墓在福泉山西麓,为他的生母周氏建墓改称“大慈山”,建大慈教忠报国寺为功德寺,在其母墓前雕造石像生,选用鄞西优质梅园石。文臣武士高达3.5米,衣冠服饰显示明州发达的丝绣工艺。石羊的妩媚驯顺、石虎的深沉威猛、石马的俊逸雄健,文臣的淳厚诚笃、战将的英武神勇,全都雕刻得生气勃勃、神采弈弈,充分显示了孝宗和理宗时代南宋皇朝由于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人文鼎盛,雕刻、绘画的写实细腻之风已达到极至。冷冰冰的石料,通过名师良匠的刀凿,无不涌动着热血和生命。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图据CFP

宁波南宋石刻还包括南宋时代的石牌坊、建筑居饰、佛塔、桥梁、石椅、屃屭、以及相关的冠盔服饰、图案装饰、风水堪舆等。因此可以认为是一部石头雕成的内容丰富、涵义深邃、风采尽显的历史文化史书。

如鄞州五乡镇南宋仿木石牌坊,1999年才在古木野树林中发现,谁也想不到,它竟是一座中国成千上万的明清石牌坊的老祖宗!

牌坊,带有屋檐的又称牌楼。宋代是民居集中的里坊坊门和汉代的墓前石阙向石牌坊的转型期。由于这类以木代石的标识性礼制建筑,真实地反映宋代木结构斗拱型制、枋额规格及以石仿砖的屋脊、戗角的构造和装饰,于是这座貌不惊人的石牌坊“连升三级”,一跃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石门鼓也司空见惯。南宋时代只有王公大臣宅前才允许设置的石门鼓,在宁波市区、鄞州东乡和宁海、慈溪都有发现。1994年在鄞东下水村发现四明史氏南宋故里门前石门鼓,高1.3米。精雕细刻的“祥云托日”,显示了这个家族800年前的曾经辉煌。

石塔,最完好的是建于北宋晚期政和年间(1111-1117)的东钱湖二灵塔。这座四方形的石塔刻有佛像。另外有大梅山法常塔、下水村广渡庵塔、洋山村延寿王寺塔及慈溪市洞山寺塔等。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再说到石笋和石椅子。把石料雕成竹笋的形状,立在墓前作墓表,象征子孙昌盛,官运享通,节节高升,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在鄞东下水村和鄞西汪氏墓前都有发现。

在墓前雕一对石椅子也是“宁波一绝”。史浩的祖父死后,为了表示孝心,墓前有二把仿木构造的宋代石制太师椅。因此石椅子发现后,曾引来6个国家6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被认为是宋代挂灯式太师椅的实例,誉称“江南第一宋椅”。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南宋石雕”的内容真是不少。石翁仲的文官头上有幞头帽、三梁冠、五梁冠,与墓主人身份相适应;武士头盔盔缨的高低,表示墓主人的官阶;武式的耳朵有一对皮制的“凤翅护耳”;而文官胸前挂着的方心曲领,似同现代的领带夹;武士手中的龙头宝剑,是守殿将士吓人助威的木制品。有一位影视艺术家说,电视剧“岳飞”“水浒”“杨家将”等,的有些文官和将士服饰其实是明代的。因为古书记载不具体,宁波南宋石雕如实再现南宋服饰,应该先来看看,这样就不会犯错了。

在宁波,南宋石雕分布非常广,南宋建炎三年(1129)12月,金兵追袭高宗皇帝至明州城西高桥,4000铁骑踏上草席,“皆蹄滑而仆”。宋军一时取得“高桥大捷”。但明州城被金兵洗劫。《绍兴和议》(1138—1141)之后,南宋以割地赔款换来太平。明州经济复甦,文脉兴盛。南宋丞相史浩、史弥远在月湖东岸西岸建太师府、丞相府。1998年,在月湖东岸挖出一对南宋时代的石门鼓,这可能就是史氏望族门前吉祥物。

而在奉化,近年以来发现南宋石雕22件。较为完好的是鄞县籍丞相魏杞(1121-1184)建在溪口飞凤山下的墓前石雕。

宁海县有5处南宋石雕遗存。即长街镇西岙村、城关镇水车村,黄坛镇石马塘,由于都用三门湾的蛇蟠石,石刻都已严重风化,面目全非。

余姚市的南宋墓前石雕主要有三处。即鄞州史氏望族第三位丞相史嵩之墓在陆埠镇车厩;大隐镇下磨村有鄞州南宋汪氏望族汪大猷墓前石雕;在余姚梁弄西岙村有孙大年父子墓前石雕。

寻宋江南|永恒的文化 不朽的宋韵——宁波南宋石雕考析

近几年来,发现南宋石雕的还有镇海九龙湖、慈溪洞山寺、镇海招宝山、鄞州西山等,充分说明了南宋时代的浙东文化衣冠之盛。

明州在南宋绍熙五年(1195)改称“庆元府”,元代统治后称为“庆元路”。

直到1368年的明代建国后,庆元路又改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又改名宁波府。墓葬石雕和建筑居饰力图恢复唐宋旧制。但是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官制服饰的改革,墓前石雕的规制和各种雕饰都在悄然改变,南宋石雕的风韵也就逐渐消失,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