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故事成书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最鼎盛的阿拔斯王朝时期。这一时期,对于阿拉伯人而言,是一个繁荣而自信的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商业活跃、社会安宁、人民生活幸福,大量新富裕商人崛起。他们充满冒险精神,对异域好奇,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一千零一夜》采用框架式故事结构模式,通过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的方式,将大大小小264个故事融于大故事框架当中,用大故事套小故事,使大小故事互相交织,形成庞大的规模与体系,层次分明,杂而不断,丝丝入扣。

这本故事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驼背的故事》

《驼背的故事》其实共有11个故事,分为3个层次:大故事下边设4个中故事,第四个中故事又内含6个小故事。故事大致如下:

一对裁缝夫妇在家请一个驼背吃晚饭,驼背是皇帝养的。驼背不慎被鱼刺钩住喉管,导致窒息死亡。裁缝夫妇为了躲避这说不清道不白的责任,把驼背尸体搬放到一个犹太医生家门口阶梯上,嫁祸于医生。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医生出门不小心踩了一下驼背,驼背滚下楼梯,他一摸对方已经气绝身亡,以为自己误杀了驼背,于是又设法把他弄到总管家。

总管误把驼背当小偷,打了几下见没气了,急忙再把尸体移到街上一家店铺门前直立靠着,恰逢喝醉酒的商人路过,以为遇上窃贼,就拳打驼背。巡警抓住商人要处死他。

不过最后总管、医生、裁缝相继出来承担罪责,搞得掌刑官一时间不知杀谁。四个人为免一死,先后给皇帝讲了四个奇怪的故事。《基督教商人的故事》《总管的故事》《犹太医生的故事》《裁缝的故事》,而裁缝故事中的主人公理发匠又讲了自己弟兄六人的故事,结果是皇帝召见了理发匠,理发匠救活了驼背,每个人都得到赏赐。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故事主角是辛伯达,他出生于巴格达有数的富商之家,幼年时父亲便去世了,给他留下了无数的巨额遗产,所以他从小就过着“挥金如土,浪费无度”的奢华生活,他“结交酒肉朋友、纨绔子弟”,很快就把家业挥霍一空,使自己走投无路。

为了振兴家业,恢复昔日的豪华,辛伯达把仅存的家产全部拍卖,决心远航冒险。他一共进行了七次远航冒险。每一次都有奇遇,遇到危险,逢凶化吉,死里逃生。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第一次航海,船沉海底,船上的人都淹死了,唯有辛伯达抓住了木桶,在海上漂流了一天之久才挣扎上了岸,死里逃生。

第二次,他只身流落孤岛,凭着机智把身体捆在大鹏鸟的腿上,让鸟把自己带出了险境。

第三次,用铁棍捣瞎了巨人的眼睛,逃了出来。

第四次,被葬入坟墓中,又巧妙地逃出来。

第五次,遇上吃人的怪物海老人,辛伯达用酒灌醉他,并将其砸死,逃出魔爪。

第六次,大家遇难,都饿死了,而只有他从饥饿中逃出命来。

第七次,差一点被大象摔死,又从危难中逃了出来。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国王哈里尔德和太子瓦尔德·汗的故事》

太子瓦尔德·汗继承王位后,被宠妃所左右,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疏远臣僚,不问民间疾苦,过着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

朝臣们多次求见,欲进谏国王抛弃享乐,担负起安邦治民的职责,但都被国王身边的宠妃阻挠。宠妃极尽其能,在国王面前挑拨离间君臣关系,造成国事荒废,国运日衰,民不聊生。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国王的堕落,终于激起民愤,朝臣们与民众携带武器,准备围攻王宫,决心杀死国王,另立他人为王。面对众怒,宠妃又施诡计,指使国王出面暂时缓住人心,稳定局势。然后就秋后算账,宫中以宰相为首的文武朝臣,学者、绅耆和大小官吏统统被问斩,无一幸免。

最终国王猛然醒悟,改邪归正,重整社稷,并严惩那些诡计多端、欺骗成性的宠妃嬖妾。国王在重理朝政后向在场的大臣们表示了自己的忏悔。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故事背景

公元750年,5年之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阿拔斯王朝建立。这个时间点挺有意思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甚至说中国古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中国由盛转衰之际,伊斯兰——阿拉伯帝国迎来鼎盛。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百年间,帝国的对外扩张已达极致,国内政治稳固,社会安宁,农商发展,文化昌明,声威远播,是帝国国势极盛的“黄金时代”。其中以哈里发拉希德和哈里发麦蒙统治时最为繁荣。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拉希德在位的时代,不到半个世纪的功夫,巴格达就从一个荒村,发展成为一个惊人的财富的中心和具有国际意义的都会。巴格达的发展实际上是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征战的结束,社会稳定、生活安逸的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财富的迅速积累,海外经商贸易更是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达,但也造成了社会贫富差异的加剧。贵者,骄奢淫逸;贫者,穷泊潦倒。王公贵族挥霍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奢糜生活;富商巨贾财大气粗,挥金如土;底层的平民生活艰难,常为生计而发愁。

《一千零一夜》背后的阿拉伯:一个对金钱和女人极度渴望的社会

伊斯兰人生观要求人们以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对待现世生活,那么人们就不会满足于现有状况和财富,大规模的商贸活动成为人们追逐更多财富的一个主要途径,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一千零一夜》中大部分商人外出经商,往往凭着一种强烈的冲动,表现出一种依靠直觉而行动的探险性。正因为追求这种探险性,故事对通过正常的、平淡无奇的途径得来的财富不感兴趣,而津津乐道于偶然地、意外地失去一切,又偶然地、意外地获取比失去的更多的财富。 这类飞来横财在现实中未必常有,但却清楚地表现出阿拉伯人对现世幸福的源泉——金钱——朝思暮想的渴望。

《一千零一夜》几乎不描写积少成多、逐渐积累的小本经营,谨小慎微的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节衣缩食。最受赞佩的是那些凭冒险、机遇和偶然性而成暴发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