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人发动自杀式袭击,上千清兵落荒而逃,难怪太平军势如破竹

1851年十一月,中国古代农民运动的最高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他们高呼着“斩邪留正”“兴汉灭满”的口号把清朝搅动得天翻地覆。

他们凭借着一万余日后称作广西老营士兵多次打败清军的屡次围剿,终于于次年六月突入湖南,从此如困龙入海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攻武昌,最终陷南京,名震天下,建号立国。气的咸丰发布悬赏只要攻破金陵平定长毛不论汉人满人都封王。同时极大地鼓舞了天下的反清势利,在如此声威下,在北方活动的捻军,也派遣使者到天京希望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成为名义上的太平军。

此运动也极大的改变了清朝的权力结构,汉族地方实力派在政坛冉冉升起,依靠着卖力杀汉人的功绩如曾国藩等。

7人发动自杀式袭击,上千清兵落荒而逃,难怪太平军势如破竹

他们的广西老营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呢?

主要是由于广西当地形式,因为全国人口暴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剧烈降低,而广西的形式尤其严峻,广西人均耕地在当时是每人一点二亩。

许多对耕地没有概念的人或许不甚了解,但我们要记住当时的温饱线是“一人岁身得四亩”

不仅如此,因为全国性的人口过多,内地的人口无论丰年荒年都从内地涌向边陲这一现象引起的土客大械斗,正是造就太平军战斗力的一大因素。

这些人只要组织起来集中的训练,就能爆发出不俗的战斗力。

相比哪些喝兵血吃空饷的的长官们麾下的吃粮当兵,当兵吃粮的官军绿营的兵油子,兵源素质的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7人发动自杀式袭击,上千清兵落荒而逃,难怪太平军势如破竹

况且古人云哀兵必胜,对于太平军们来说,不造反是个死,造反不一定死。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这个选项。而官军呢?对他们来说,打仗卖力,大概率死,真想升官发财,不如杀良冒功。当兵油子,天天吃饷,他们才懒得拼呢。对于清军来说无中生胜,乃至讳败为胜都是家常便饭。举个例子:1851年六月八日,扎营在独鳌山的清军,发现有六七百名太平军在中平村集结。这次遭遇双方并没近身接战,而是远远的炮击对方。

不过场炮击,被清军头目周天爵大肆吹嘘。“约有数千”的太平军“直逼乌兰泰大营”无中生有的创造了一场太平军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其“结果”也显而易见,周天爵毫不脸红的表示“分路轰击,毙贼多名,该贼败退”

7人发动自杀式袭击,上千清兵落荒而逃,难怪太平军势如破竹

一次小小的遭遇,被吹嘘的对太平军造成重创,就在这种麻痹下清朝上层很自然就轻视了太平军,而太平军就在这种“失败”中高歌猛进。底层的丘八也不甘示弱,还举那场战役的例子,照理说,扎完营之后就该设防了,什么栏栅壕沟营垒统统整上,更何况还是大敌当前。

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官军懒散所以在营地里只支了敞篷,什么挖壕筑垒一概没有。反正真打起来顺风抢人头,逆风跑的比谁都快就行。至于主动出击?除了乌兰泰(清军该战役的主要军官)“亲身催促”否则我们才不卖这个命。

次日太平军因为清军占据着地理居高临下半渡而击的地理优势。攻势被打退了,清军大喜过望赶来追击。但追击过程中,有七个人受到清军堵截后,一不做二不休,对清军炮兵阵地发动自杀性攻击。

可事实有时比小说精彩,这七人竟逼得千余名清军“哄然由山顶溃下”全逃到山下乌兰泰的大营。这时就有人要问了,虽然说缺少近战武器的炮兵,可一千多人不可能全逃吧,毕竟对面就七个人。这是自然,除了望风而逃的,还有“跪受贼刃者”。

7人发动自杀式袭击,上千清兵落荒而逃,难怪太平军势如破竹

七勇士夺取了威宁兵营盘后,立刻有二十多名太平军敢来支援,他们操纵清军留下的十四门大炮对着山下的乌兰泰营盘一顿猛轰。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乌兰泰目睹,我们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的,不过事后他写给咸丰的周折都神神叨叨的。“奴才在山下看的甚真,仅七贼……以一千官兵不敌七贼,实属情理之外”

太平军广西老兵的战斗力在此战之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