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裴寂其人其事

当李渊从晋阳宫的春梦中醒来,左右一瞧,竟有两个美人相伴。问明身份,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原来两人都是宫里的妃子,皇上的小老婆……

李渊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回,可算是闯了大祸了。”当下逃也似跑出宫来,一把薅住裴寂,“裴寂啊裴寂!你这是要害死我啊!”

说到唐朝的兴起,就不得不提及裴寂,他一手导演的晋阳宫事件,暗中不知有多少人击节叫好。

裴寂其人其事

裴寂

所以面对李渊的质问,他竟嬉皮笑脸,“唐公不必惊慌,今日不过搞他一两个宫女,算得了什么,只要唐公愿意,就是那家伙的江山,也是唾手可得……”至此,明言劝李渊造反,裴寂为第一人。

毕竟是破冰之言,把李渊吓得连忙捂住裴寂的大嘴:“你怎敢口出叛言,自惹灭门大祸。况且我也没搞……”

只是裴寂这话一旦出口,哪里管得了许多。只见他滔滔不绝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已经是反乱不断。就连这晋阳城,也快要变成战场。明公手握重兵,令郎阴蓄士马,何不乘时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啊。”

李渊吞吞吐吐:“我世受国恩,不敢变志。”

嘿嘿!他还知道世受国恩,但不知他家受的是哪国之恩。他祖孙六代,先后效忠北魏、西魏、北周以至隋朝,不知道换了多少家了。此时口称国恩,无非是故做个忠臣的样子。

于是裴寂还要再说,忽有一个军校跑来,看看衣衫不整的李渊,咽了咽口水,道:“急报!有突厥兵已杀至马邑,请留守大人,速速发兵,截击外敌。”

李渊闻言,赶紧丢下裴寂,匆匆跑去与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商议,决定派高君雅领兵万人,援救马邑。战报回的倒快,那草包败阵而归。

一头是晋阳宫事,一头是战事不利,内忧外患,闹的李渊坐立不安,退入内室,一个人呆呆的坐着。正在这当儿,次子李世民推门而入,也来劝说起义,李渊叮嘱:“谨慎行事,切勿轻言!家属尚在河东,此事不可仓促,还当从长计议。”此时已经起了贼心,但还差点贼胆。李世民一看有门儿了,赶紧先去去安排亲信的部下,赶赴河东迎接家属。

正在暗地筹备的时候,一件消息传来,吓得李渊魂飞魄散。原来那隋炀帝因李渊不能破敌,特遣使来至太原,要捉拿李渊问罪。李渊此时不胜危急,赶紧召来裴寂和李世民一同密商。别的且不说,单看他召来的这两人,便知他的心思了。

又是裴寂率先进言:“我前日劝导明公,正防此祸,眼下事已燃眉,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古人云:‘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请明公速决!”

李世民接口便说:“如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今日乃是偏将兵败,就来怪罪主帅,这算什么国法?上面既已乱法,我等又何必守法?”

李渊还是左右为难说:“倘若弄巧成拙,为之奈何?”

裴寂应声答道:“这可无虑!晋阳士马精强,公又蓄积巨万,借此举事,何患不成?如今是代王杨侑留守关中,这隋炀帝的孙子,不过是个孩童,哪里镇得住。关陇豪杰,正待择主而事,唐公素有威名,如若鼓行而西,抚有群豪,取关中易如反掌。奈何甘为阶下之囚,自去送死呢?”

见李渊仍在迟疑,马上逼进一层:“前日我命宫女侍奉唐公,在宫中过了一夜,已是死罪。今日又为了敌情,唯公是问。倘若二罪并发,裴寂死不足惜,唐公可不要落得满门抄斩么?”

这一番上下交攻,红白齐唱,说得李渊死心塌地,终于决计发难。更难的是裴寂一人二角,自唱自和,把个李渊说得心服口服,连李世民也成了陪衬。后来又首劝李渊进位,所以封赏优厚,位极人臣。

裴寂其人,论文韬武略,并无大才,在唐朝一班开国功臣里,虽不说是最无能的,但绝对不是最优秀的。出出主意,搞搞阴谋,还是有两下子。独当一面,带兵打仗,却是未见胜绩。然而恩宠有加,延及两朝,无人能比,实在是跟对领导上对车的典范。

——返回上方关注,精彩陆续推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