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裴寂其人其事

當李淵從晉陽宮的春夢中醒來,左右一瞧,竟有兩個美人相伴。問明身份,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原來兩人都是宮裡的妃子,皇上的小老婆……

李淵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回,可算是闖了大禍了。”當下逃也似跑出宮來,一把薅住裴寂,“裴寂啊裴寂!你這是要害死我啊!”

說到唐朝的興起,就不得不提及裴寂,他一手導演的晉陽宮事件,暗中不知有多少人擊節叫好。

裴寂其人其事

裴寂

是以面對李淵的質問,他竟嬉皮笑臉,“唐公不必驚慌,今日不過搞他一兩個宮女,算得了什麼,隻要唐公願意,就是那家夥的江山,也是唾手可得……”至此,明言勸李淵造反,裴寂為第一人。

畢竟是破冰之言,把李淵吓得連忙捂住裴寂的大嘴:“你怎敢口出叛言,自惹滅門大禍。況且我也沒搞……”

隻是裴寂這話一旦出口,哪裡管得了許多。隻見他滔滔不絕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隋主無道,百姓窮困,四方已經是反亂不斷。就連這晉陽城,也快要變成戰場。明公手握重兵,令郎陰蓄士馬,何不乘時起義,吊民伐罪,經營帝業啊。”

李淵吞吞吐吐:“我世受國恩,不敢變志。”

嘿嘿!他還知道世受國恩,但不知他家受的是哪國之恩。他祖孫六代,先後效忠北魏、西魏、北周以至隋朝,不知道換了多少家了。此時口稱國恩,無非是故做個忠臣的樣子。

于是裴寂還要再說,忽有一個軍校跑來,看看衣衫不整的李淵,咽了咽口水,道:“急報!有突厥兵已殺至馬邑,請留守大人,速速發兵,截擊外敵。”

李淵聞言,趕緊丢下裴寂,匆匆跑去與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商議,決定派高君雅領兵萬人,援救馬邑。戰報回的倒快,那草包敗陣而歸。

一頭是晉陽宮事,一頭是戰事不利,内憂外患,鬧的李淵坐立不安,退入内室,一個人呆呆的坐着。正在這當兒,次子李世民推門而入,也來勸說起義,李淵叮囑:“謹慎行事,切勿輕言!家屬尚在河東,此事不可倉促,還當從長計議。”此時已經起了賊心,但還差點賊膽。李世民一看有門兒了,趕緊先去去安排親信的部下,趕赴河東迎接家屬。

正在暗地籌備的時候,一件消息傳來,吓得李淵魂飛魄散。原來那隋炀帝因李淵不能破敵,特遣使來至太原,要捉拿李淵問罪。李淵此時不勝危急,趕緊召來裴寂和李世民一同密商。别的且不說,單看他召來的這兩人,便知他的心思了。

又是裴寂率先進言:“我前日勸導明公,正防此禍,眼下事已燃眉,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古人雲:‘先發制人,後發者制于人’,請明公速決!”

李世民接口便說:“如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今日乃是偏将兵敗,就來怪罪主帥,這算什麼國法?上面既已亂法,我等又何必守法?”

李淵還是左右為難說:“倘若弄巧成拙,為之奈何?”

裴寂應聲答道:“這可無慮!晉陽士馬精強,公又蓄積巨萬,借此舉事,何患不成?如今是代王楊侑留守關中,這隋炀帝的孫子,不過是個孩童,哪裡鎮得住。關隴豪傑,正待擇主而事,唐公素有威名,如若鼓行而西,撫有群豪,取關中易如反掌。奈何甘為階下之囚,自去送死呢?”

見李淵仍在遲疑,馬上逼進一層:“前日我命宮女侍奉唐公,在宮中過了一夜,已是死罪。今日又為了敵情,唯公是問。倘若二罪并發,裴寂死不足惜,唐公可不要落得滿門抄斬麼?”

這一番上下交攻,紅白齊唱,說得李淵死心塌地,終于決計發難。更難的是裴寂一人二角,自唱自和,把個李淵說得心服口服,連李世民也成了陪襯。後來又首勸李淵進位,是以封賞優厚,位極人臣。

裴寂其人,論文韬武略,并無大才,在唐朝一班開國功臣裡,雖不說是最無能的,但絕對不是最優秀的。出出主意,搞搞陰謀,還是有兩下子。獨當一面,帶兵打仗,卻是未見勝績。然而恩寵有加,延及兩朝,無人能比,實在是跟對上司上對車的典範。

——傳回上方關注,精彩陸續推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