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1991年,已经88岁的吕正操前往美国与昔日的老上司张学良相聚。交谈中张学良幽默地说:“我可迷信了,我信上帝。”吕正操也笑着说道:“我也迷信,信人民。”接着张学良大笑指着吕正操说:“你叫地老鼠。”

这里张学良将吕正操称为“地老鼠”,可不是贬义之词,乃是对吕正操战绩的肯定。可知道在冀中平原上曾让日本人十分恐惧的地道战,就是吕正操上将发明的。

吕正操出生于1904年1月的辽南海城,他的原名本叫正超。

后来由于当时日俄战争的惨烈,对他所在的家乡的破坏更是十分大。从小吕正操就饱受着战争的折磨,眼看着许多父老乡亲无辜的倒在敌人子弹下。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年轻吕正操

这些都深深的打击着吕正操幼小的心灵。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内心就十分痛恨日本兵,并且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日本兵赶出东北。

后来,他便给自己起了“正操”的名字,寓意是操练好一身本领,然后去赶走外敌。

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吕正操,入伍参加了东北军。加入军队后的吕正操,因为其年少爱好学习的缘故,写的一手好字,为此被张学良注意到了,随后被直接推荐到东北讲武堂进行深造。

两年后,从讲武堂学习完毕后的吕正操被张学良调到身边做副官兼内务秘书,深得张学良信任。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正操时任东北军第十六旅参谋长,并奉命赶往热河对抗外敌,并且还取得了胜利,缴获了许多战利品。

一直到1933年初,张学良率东北军在热河抗战失利,急忙电召吕正操前来会面,并问道:“你看我们的力量怎样,能不能打。”

吕正操回:“十六旅据守长城各处垛口,在喇嘛洞子还打了胜仗,士气正高,完全可以打。”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吕正操在前线

张学良听后马上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收复热河,东北军全部拼上,也要打到底。”

此时还委任吕正操为团长,马上返回热河准备反击。然而可惜的是,还没等吕正操启程,张学良就被蒋介石一纸电文被迫下野了。

一腔热血要抗日的吕正操,也因为张学良下野,对热河抗战的命令也无法执行了。

从此以后吕正操被老蒋调回北平驻守城防。一直到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爆发之时,吕正操被调回张学良身边担任内勤秘书。

12月25日的上午,张学良突然告诉吕正操说:“我即将陪伴蒋介石回南京。”

吕正操当时就说道:“不要去。”但无奈张学良决心已定,并且表示“三天后就会回来。”谁知这一走就是半个世纪,他们二人在没有见面。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然而吕正操依然没有放弃抗战,

不过由于他们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经常受到排挤,并且还让他们掩护老蒋的嫡系部队,并且一直是在日军的进攻下“撤、撤、撤。”

吕正操知道这也是老蒋削弱异己的一种手段。再加上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祖国的领土一片片的被日本人占领,吕正操决定带兵起义,北上抗日。

随后在吕正操的调动下,全体官兵都同意立即北上,起义抗日,并且决定到敌后打游击去。就这样,在吕正操的率领下,整个队伍挥师北上,来到了冀中平原。

在转移冀中的路上,还打掉了高阳的一个地主武装,震动了整个冀中,唤起了许多爱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浪潮。吕正操的部队也因此很快就发展到了5000余人,并且还配备了政治机关。吕正操还提出了“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力出力”的口号,团结开明人士,打击镇压百姓的特务汉奸,还改善了人民生活,整个冀中呈现了一片祥和的新气象。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吕正操在冀中

过了不久,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派来指派员协助吕正操建立抗日革命基地。

随后吕正操又率领2300多人来到晋察冀军区进行实训。1937年12月14日,聂荣臻第一次见到吕正操,经过交谈后,向延安发去电报表示:“必之来,谈很久,印象很好。”(必之是吕正操的字)

后来,在聂荣臻的指示下,吕正操被指派到冀中发展根据地。

并且委任吕正操为冀中行署主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军区司令。直到1938年的7月,短短的一年时间,在吕正操的率领下,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展成包括了44个县,约8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并且号称驻军十万。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让日军感到极度恐慌和忧虑,在冈村宁次的特别任务下,日军发动了对冀中根据地一次又一次的“围攻”和“扫荡”。

日军随后在冀中8000多个村庄,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1700多个据点,修筑了7500多公里的公路,还挖了4000多公里的封锁沟,为的就是要将冀中抗日队伍彻底消灭。

然而冀中军民在吕正操的率领下,丝毫没有惧怕,反而开始对日军进行“地雷战、地道战”。吕正操为了让军民了解作战知识,还刻意开展了地雷展览会,用废炮弹、手榴弹、破铁壳、玻璃瓶做外壳,装上炸药。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地雷展

吕正操指示军民们将地雷都埋在大路两旁,村内外、门前房后、柴火堆、鸡蛋筐中,总之有人能到的地方都有地雷。引爆地雷的方式更是极其多,有拉线遥控雷、连环雷、母子雷、延期爆炸雷。

并且在进村的道上都埋上了雷,为了防止被敌人侦破,还刻意做了许多假坑,虚虚实实,为的就是让敌人不敢妄动。后来还发展到在食物里、礼品盒内装上地雷送到敌营,久而久之吓的日军更是十分恐慌。

在刚开展地雷战的第一年里,被炸死的敌人就达到四百多人,吕正操及冀中抗日队伍的名字都让日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

久而久之,吕正操发现日军开始采用探测器来侦破地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经过思考,吕正操决定再发明一种方式,这就是地道战。地道达到宽2米、高1.5米、并且还设有望远镜孔、射击孔、通气孔、隐藏机关、存米室等等。地道的出现,让日本人更加摸不清我军的头脑,对战起来像无头的苍蝇乱撞。

很快地道在整个冀中普及开来,几乎所有的村镇都构成了房顶、地面、地道纵横三层的立体交叉火力。在猪圈、茅厕、水井、锅灶、木柜、坑洞都有出入口及射击孔。在地道挖成之后,利用地雷的优势,先后粉碎了日军五次围剿,毙伤日军2千余人。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地道

地道战与地雷战的发明,更是让日本军十分恐惧。刘少奇曾对地道战大加赞赏,并且要让整个冀中地区都普及挖掘地道。

据统计一直到1944年底,冀中地道总长数达到10000多公里,覆盖范围直径达130公里,等于笼罩了整个冀中地区的8000多个村庄。

而创造这一伟大战绩的正是吕正操上将。晚年的吕正操每当回忆到冀中抗战时期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道:“地道遍布,即可打村落战,又可野外出击,形成了对付敌人的地下长城,使我军在敌碉堡林立,沟路如网的平原上,到处有巩固的后方。”

有记载:“冀中冉庄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正规部队对敌作战达85次,歼灭日军2100多人,而我方只牺牲了一人。”

可以看出正是有地道的发明,不仅利于我军小分队灵活随机的打击敌人,更利于部队的隐藏集中消灭敌人。可以说地道战不仅利于进攻,更利于防御。而这一切离不开英明威武的吕正操上将。

也正是因为地雷战与地道战的巨巍创举,吕正操上将还被评为到由美国哈佛大学所著的《哈伯·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中国自孙武以来军事人物156人中。其中吕正操是作为开国上将中的唯一一位。

直至1966年,已经62岁的吕正操,从堂堂的陆军上将被诬陷变成了阶下囚。在被关押了五年之后,吕正操的夫人刘沙女士带着小女儿来看望他,被囚禁五年的吕正操仿佛老了20岁。

刘沙女士见到如此苍老的吕正操表面仍然十分镇定,努力使自己面带微笑。当小女儿紧紧握吕正操的手时,吕老缓慢的问到:“这是谁?”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可怜的吕正操将军被囚禁到已经不认得自己的女儿了。

开国上将吕正操:18岁入伍,33岁当上司令,62岁被监禁7年

晚年的吕正操与张学良

在被关押了八年之后,1974年吕正操将军得到释放,从此彻底恢复了党的生活与工作。而后吕老接着为祖国奉献余生,日以继夜的工作。直至2010年的1月16日,吕正操老将军于北京逝世,享年106岁。吕正操上将也是开国57名上将中最长寿的一位。

吕正操老将军曾说过:“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做多少事。”吕老真正的做到了为祖国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吕老的不朽战功必然会让所有中国人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