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兰博基尼亚太区负责人:坚持品牌独特个性的同时向电动化稳步迈进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始终秉承着兰博基尼品牌的DNA,我们不随波逐流,但是我们勇于创新。当前,兰博基尼工程师团队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就是为新车型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未来推出的电动车型上,应该是一辆兼具电动性能以及驾驶激情的新车。更为重要的是,当客户蒙着眼睛坐进一台兰博基尼时,就能通过自身感受,发现这是一款兰博基尼。”

近日,在北京的大众集团总部,兰博基尼汽车公司亚太区负责人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Francesco Scardaoni)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针对2021年以及2022年的销售预期、未来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以及兰博基尼的电动化战略,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都向记者作了详细的阐述。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面临新四化的挑战,不少超豪华品牌纷纷宣布了自身的电动战略,面临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政策以及行业的变革,兰博基尼虽然也宣告开启自己的电动之旅,但是似乎并不着急。“我们始终秉持不求最早、但求最好的原则。”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传承已久的品牌文化是兰博基尼最大的财富,所以强调和坚持自己的个性和文化则是超豪华品牌在历史洪流之中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关键因素。

专访兰博基尼亚太区负责人:坚持品牌独特个性的同时向电动化稳步迈进

2021年全年销量创纪录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兰博基尼的销量走势是什么样的?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截至2019年,兰博基尼已连续9年创下销量纪录。2020年,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兰博基尼工厂停产了3个月,导致车辆交付量稍有下滑。不过在2020年,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订单数量是2019年的2倍,所有在2020年收到的订单,都在2021年开始交车,所以2021年的销售业绩是较为亮眼的,也再次创下了纪录。

《中国经营报》:兰博基尼在2021年的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为何兰博基尼能实现节节攀升?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这样的销量,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兰博基尼不断推出在设计及技术方面的创新车型。2017年,我们推出了Urus这款超级SUV,兼具超跑的性能和SUV的舒适度;2011年推出的Aventador,把当时只能运用在顶级跑车上的技术用到了量产车型上。所以,我们不断重新定义新的汽车细分市场,不断引领着新风潮。

第二,在市场策略方面,我们耐心倾听客户的需求以求充分满足。比如在中国市场,我们的客户表示偏好参加一些小规模的活动和更多文化体验活动,也希望有机会能和其他兰博基尼客户互动,因此,2015年,我们首次开展了兰博基尼中国巡游活动。2020年,由于疫情暴发,很多线下活动没法持续开展,兰博基尼也快速响应,将很多市场策略转变为线上策略,依然保持着跟客户之间的紧密沟通。

第三,经销商网络的不断细化。2022年,我们将在中国苏州、温州和天津开设3个新展厅,离各地客户也会越来越近。

第四,兰博基尼专业的售后服务。无论是技师团队还是售后团队,都能让车主在持有爱车的整个期间享受到兰博基尼的优质服务。

《中国经营报》:缺芯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兰博基尼来说是否造成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兰博基尼是如何解决的?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目前,全球汽车产业不仅面临芯片短缺,还面临着其他零部件短缺的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兰博基尼的生产,我们的工厂依然全速生产着。这主要得益于兰博基尼和主要供应商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一般,我们会提前与他们分享兰博基尼的生产计划,供应商也可据此规划其产能。所以,到目前为止,缺芯并没有影响到我们。

未来将重点关注中国三四线城市

《中国经营报》:Urus这款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它的客户群是什么样的?在中国市场上,Urus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车型?你之前也曾预判中国市场将成为Urus的主要市场,这一预判的依据是什么?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2021年,预计中国将再次成为兰博基尼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当然,获得成功的不仅仅是Urus车型。相信在未来,中国市场将发展得越来越好,其重要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Urus之所以会在中国取得好的成绩,是因为其作为一款纯粹的兰博基尼,它无论在设计、性能及舒适度方面都非常出色。这里的舒适度主要是指座位的数量。过去,很多客户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购买兰博基尼的超级跑车,就是因为超跑除了驾驶座以外只有一个座位。而随着Urus的问世,市场上出现了第一款兼具超级跑车驾驶激情、动态驾控体验与SUV宽敞、舒适等特质的兰博基尼车型,可以让车主携家人、朋友一起出行,大大拓展了兰博基尼的客户群体。

现在,Urus的客户中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男女皆有,并乐于将它用作一台通勤车。因为Urus空间比较大,还可以带上一些体育器材,如高尔夫球。所以如果客户下班以后想去打球,或直接放上行李去度假都很方便。

总而言之,我们觉得Urus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灵活度及多样性,它可以在日常上下班时使用,同时还可以感受超跑的驾驶激情。

《中国经营报》:近几年来,中国用户对跑车的需求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最近这几年,中国的客户群体越来越成熟了,也越来越乐意设计并定制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很多客户都倾向于通过兰博基尼Ad Personam高级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符合其个人风格、特质与时尚品位的、独一无二的爱车。

《中国经营报》:请问兰博基尼现在在中国的经销商共有多少?如何看待中国的下沉市场?这些三四线城市对兰博基尼来说是否意味着新的增长点?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目前,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共20家经销商,主要分布在一线、二线和少量三线城市。现在,我们正慢慢向三线城市拓展。因为中国人口分布较分散,细化经销网络、跟所有客户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不容易。因此,我们会慎重遴选开设经销商展厅的城市。

目标城市一方面需要拥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另一方面需要拥有能成为我们潜在客户的高净值人群。因而,我们也非常关注政府的扶持政策,希望能为后续的城市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在我们重点关注三四线城市,希望能离客户更近,把服务带给更多客户。

《中国经营报》: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豪华电动品牌,这些品牌在互联网用户运营及数字化智能技术上有不少优势,兰博基尼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面对汽车行业的改革,兰博基尼是否会在这些方面有所规划?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兰博基尼非常关注数字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并在研发中切实采用了新的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技术。Urus在中国就是一款互联车型,我们也非常乐意选择中国本土的技术供应合作伙伴,目前,我们的导航系统采用的就是中国本土供应商高德的服务。在汽车互联方面,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客户对互联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我们认为和本土合作伙伴合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向着电动化迈进

《中国经营报》:兰博基尼正加速向电动方面进行转型。为此,兰博基尼是否会在现有的资金、技术、组织结构上进行转变?目前,我们在电动化方面做了哪些准备?未来将如何实施这些规划?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我们正全力遵循“向金牛座之心前进”的电动发展路径。为了支持减排方面的承诺——到2025年初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兰博基尼做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投资:4年内投入超过15亿欧元,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2021年5月公开宣布电动规划之前,兰博基尼在脱碳方面早已迈开了向前的步伐。2015年,我们的工厂就实现了碳中和,并建立了兰博基尼生态园等,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发展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比如Urus的新生产线,现已更多使用基于水性的涂料和油漆。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也正不断招募能支持未来电动化发展的技术人才。

因此,无论在资金、研发或人力资源等方面,我们都积极投入,支持公司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营报》:众所周知,发动机是兰博基尼超跑的核心竞争力,你是否担心电动化会对自己的品牌及车型有所影响?目前,不少超豪华品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电动产品与路线,兰博基尼认为自己的电动化产品优势在哪里?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我们的优势,第一,在于兰博基尼坚持品牌的DNA,我们不随波逐流,并且勇于创新。

第二,在电动战略方面,我们始终秉持不求最早、但求最好的原则。我们相信每多一天,就意味着兰博基尼有更多时间去做研发与设计的优化,在前沿技术方面做更多探索与创新。因此,我们相信,根据“向金牛座之心前进”的计划,在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前,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到一款最适合兰博基尼品牌的动力总成。

第三,我们不断倾听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期待。目前,我们做了很多客户调研,希望能全面了解他们对于电动车型的期待。

第四,兰博基尼虽然宣布了电动计划,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我们只考虑电动技术。我们也开展着针对其他技术的评估和研发工作,如合成燃料。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未来超豪华汽车品牌的格局是什么样的?随着汽车行业的变革,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品牌?未来超豪华汽车品牌的走向是什么样的?

弗朗西斯科·斯卡达尼:的确,未来汽车行业的格局将发生很多变化,但我相信应该仍以目前的超豪华跑车品牌为主导,可能会有少量新品牌进入这一细分市场。因为超豪华跑车这一细分市场比较特殊,客户买的不仅仅是一台车,更多的是儿时的梦想与情怀,所以,车主选择时不仅仅看重产品,同时也看重品牌的历史与传承。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有历史积淀,需要成功的经典车型,也需要有足够先进的创新技术。

兰博基尼恰好符合上述这些标准,一直都是最成功的超跑品牌之一,也大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兰博基尼不断打破汽车行业的既定规则与定义,比如公司成立后不久推出的Miura这款车,书写了超跑的历史,真正定义了今天我们理解中的超级跑车;随之,我们又推出了很多经典车型,这一切都奠定了兰博基尼跑车难以替代的基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