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时代下的产物,政治争夺下的权杖木偶,关于“游击队之母”赵洪文国在历史上的成就与罪过,至今仍然饱受争议。

在不同的时代下,在当下的革命政治下,对于信仰的追崇,赵洪文国是怎样从正义的,顾全大局,保卫家园,不惜变卖家产,不惧生死,连同家人一起投身抗日事业,到后来的下场究竟是怎样的路程……

赵洪文国原名叫冯文姑,1881年出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已经年过半百的赵洪文国还有一颗炙热的护国之心,她出物资,变卖家产,筹措为抗日活动所需,自己和家人也一起投身于抗日活动中。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赵老太太本姓冯,名文姑,随夫姓赵,故叫赵洪文国。自幼以捡橡子和蚕茧为生,十几岁就嫁到了赵家,赵家原本也是个破落户,但赵洪文国勤劳能干,两口子齐心协力使生活有了改善。

生活有了改善以后也毫不吝啬,经常帮助贫苦的邻居,也因此受人尊敬。老太太一生有12个子女,她对儿女的教育也很有自己的方式,不同于当时大伙只顾着生存,还存在着封建的思想,她主张男孩要读书明事理,女孩不裹脚,摆脱封建思想,在当下是有独立思想的女性代表人物。

赵洪文国十几岁那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开战,她对此感到极为不满,认为战争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对我国的欺侮,她发动村民组织联防,修碉堡,买枪自卫,主动出钱办事。

赵洪文国在日寇侵占朝鲜不久后,将自己的长子赵侗送到牡丹江警察分署当警察。‘九一八”日军占领了东北,警察署长邓铁梅成立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参加抗日活动。

当时的东北,游击队比比皆是,只要有人领头,举起旗子就是一支队伍,专门打日本。这支队伍被打垮了,就有另一只队伍树起来,时而相互争势力,也有互相火并的。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赵洪文国率领村民,次子赵忠,女儿赵理勇参加抗日活动,组织抗日游击队,用自己的家产作为经费,动员大伙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枪的拿枪,无枪的拿刀,大刀长矛切菜刀一齐上。偷袭哨所,拦截运输,见到零星鬼子就砍杀,缴获的武器用来武装队伍。这样一位文盲老太,凭借自己的本事把队伍带了起来,她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来打动大家,她的家就是游击队的据点,她对游击队员们关怀,一起战斗,一起生活。

有次因为老太太儿子赵侗的关系引起鬼子的怀疑,300多个日本鬼子将赵老太抓走,老太太丝毫不惧,

反而直面对质鬼子:“你们侵占我们的家园,抢我们东西,竟还说中国人的不对。”

即使面对严刑拷打,老太太也没有屈服,在三月多月后的一天,老太太利用敌人岗哨松懈的机会,奇迹般地逃出来,到达了北平。

不久后日本人进攻北平的消息传了进来,老太太当机立断用两千元采购了战争物资,组织游击队,在“七七”事变前跟赵侗汇合,她揽起了运输枪支等物资的任务,她穿着破旧衣服,提着一个破篮子,外面放着破褥子,旧裤子,烂衣服,下面则全是军火。她那两千元的军火就这样由她一次又一次地送出城。每一次都有赵侗暗地护送,不费几天功夫,枪弹就全部运到储藏的地方了。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他们组织了50人准备起事,可是武器还没有发到大伙的手里,就被汉奸告密了,突然遭到了两百多敌人包围,枪弹全被抢走,还牺牲了两名青年。老太太得知后又重新找人借钱,募捐,购买武器。

日寇占领北平,老太太要护送参加游击队的青年出城,她雇了两个老太太,以陪同侄儿为借口,每次还得携带枪支弹药。有一次一个警察拦住她们盘问:“你们到哪里去?”赵

老太太回答:“不知道,逃难呀,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去。”警察说:“这话恐怕靠不住吧?”赵老太太说:”我们三个老婆子能做什么呢?假使你要东西,就拿这箱子里的破褥子去!”就这样骗过了警察。

当游击队得知德胜门外第二监狱将要杀掉一批我们的同胞,他们展开了第二次行动,由赵老太太带头,当晚化成敌军,乘敌人不备,冲进大牢大声呼叫同胞,将几百名同胞解救出狱。

赵侗说:“我们是抗日游击队,专门打鬼子的!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就留下来,不愿意的话就回家吧。”几百个人齐声道:“我们愿意留下!”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游击队一下子就壮大了,命名为“国民抗日军”赵侗担任总司令。一群人浩浩荡荡地闯进一个村庄,入驻到一个已经荒废掉,不过看起来是有钱人家享受过的大房子。

村民们看到这样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心中又开始紧张起来。赵老太太看这情形也知道是被误会了,连忙请村里的长者和老太太们亲自为他们倒茶,语气亲切地对他们说:“请不要害怕,我们不强盗,也不是乱七八糟的队伍,我们的目标是要打日本人的,我们是中国人,全都有家,必须团结一致。日本人对我们太残酷,只能和他们拼!女伴们都不要害怕。这里的大多数是大学生,他们是有理性的。我现在老了,我也有儿女,还有一个媳妇。别人的女儿也像我自己的女儿,我的学生们将像姐妹一样对待她们,我们绝不会有一丁点的野蛮……你们不要逃走,以免浪费你们的时间。我们希望年纪大的人去叫他们回来。我们也不会对男人们动粗,也尊重妇女。”乡亲们也被老太太的话语打动,觉得老太太话语亲切,态度诚恳,便不再抗拒他们的到来。

赵老太太和大儿子兵分两路,赵侗率领国民抗日军前往山东东部山区,赵老太太因为军粮紧缺了起来,所以选择前往武汉为游击队筹募经费。赵老太太的事迹也已经是口口相传了,刚抵达目的地便有人来迎接,坚持抗战的各界人士都表示对赵老太太的欢迎。

1937年7月,日本女作家绿川英子与赵老太太见面。

老太太对绿川英子说:“过去,我胆子很小,连杀小鸡都不敢看,可现在我能带兵、能打仗……”接着又说:“中国跟日本是邻居,邻居必须讲礼仪、讲道理,不应该欺侮别人!你应该好好对日本人说,这样欺侮中国是不对的……孩子,你要记住,中国人是杀不绝、压不垮的!我们虽然没有飞机、大炮,可我们有切菜刀、有割谷子的镰刀,有千百万不怕掉脑袋的中国人!只要大伙齐心协力,早晚要把日本鬼子打垮!”

绿川英子在文章的最后赞扬赵老太太“她是一代觉醒的妇女代表,中国正因为有无数个这样的母亲,所以才永远不会亡”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老太太为抗日战争捉襟见肘,老太太认为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组织起来,我们可以牵制敌人后方,如果不是游击队,敌人早就攻打过来了。老太太从武汉南下香港,广州进行抗战宣传和募捐,四处演讲,讲述她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以后抗日包括1935年7月被日寇俘虏的过程,老太太讲得绘声绘色,赢得了大家的敬佩和掌声。

陶行知为颂扬赵洪文国,在香港《星岛日报》上发表长诗《敬送赵老太太》:

东洋出妖怪 中国出老太

老太抓妖怪 妖怪都吓坏

说起赵老太 谁个不崇拜

组织义勇军 动员抓妖怪

要想中国好 学学赵老太

1939年,赵桐突然出现在重庆,刚到重庆就被人群包围。成天都有数人陪伴吃喝玩乐,与国民党一连串的头目接见,报纸也大肆宣扬,称他为抗日民族英雄,为党国劳苦功高,当局还为其在“一园”组织报告,听众是当时的军警宪特,会场内外岗哨林立,戒备森严。

赵桐身着黄呢中山服,讲述他在敌后抗日的英雄事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直到与日寇的战争刚胜利,蒋介石又发起了内战,将赵洪文国派回华北,委任她为“晋察冀剿共司令”。赵洪文国到达山西后招兵买马,收买大量国民党及敌伪军的散兵游勇和亲朋党羽,组建了三个团。

然而蒋介石之流已经岌岌可危,赵洪文国必然不会成功,随后她仓皇而逃,逃到山里。我军念及其昔日战功,多次派人向老太太做思想工作,劝老太太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弃暗投明,回到人民的行列中来。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正中间的赵老太

可惜老太太坚持自己的“忠诚”,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未曾妥协。1949年冬天,赵洪文国得知蒋介石从台北飞到重庆,赵洪文国带着次子和女婿到蒋介石的住处见面。蒋介石将老太太夸奖了一番,任命赵洪文国为“西南反共游击军第二路绥靖司令”。

双枪老太赵洪文国:50岁为抗日倾家荡产,70岁被判死刑

后来在1950年,我军派出三个团直抵赵洪文国驻地龙门山围剿,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烈对战,大部分兵力消灭在山王庙侧的狭窄地带;我军乘胜追击,从红白场进入深山清剿,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将以赵洪文国为首的第三团全部歼灭,捉住了匪首26名,赵洪文国躲在什邡县高桥镇河边农民余华富家,被捉获。

昔日的“双枪老太”、“游击队之母”、人人敬佩的赵老太太,如今的阶下囚,赵洪文国在关押期间,还在梦想自己的战功伟绩得以留名“麒麟阁”……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警备区川西区军法处基于赵洪文国未能及时回头,一错再错,将其判处死刑,于1950年7月16日押回什邡县枪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