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叫“驾崩”,和尚死了叫“圆寂”,道士死了叫“羽化”,仇人死了叫……叫欧耶!
人生的结局,总归起来就一个字——“死”,只不过随着文明的出现和发展,对不同人的死法有了一些书面的正式称谓,以区别各人一生的不同。比如皇帝之死有如天崩地裂,因此叫“驾崩”,还有时候叫“晏驾”或者“登遐”,还有的叫“龙驭宾天”,总之就是不平凡的意思。

和尚道士都是化外之人,自称不在红尘中,因此他们的死也显得与众不同,佛家讲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所以僧尼之死都称为“圆寂”,音译就是“涅槃”。
道家讲求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教徒不相互问生辰年龄,死了就认为去了仙界,因此道士死了称为“羽化成仙”,听着就有一种飘飘然之感。
除去了皇帝和宗教人士以外,剩下的人分了两拨,一拨是贵族士大夫,一拨是平头老百姓,这两拨人阶级划分明显,因此对于“死”的叫法也大不相同。
“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礼下》
代指诸侯之死的“薨”有昆虫飞走的意思,形容其化虫飞走,意思是人虽已死,却只不过换了个形式仍存在世间。
代指大夫之死的“卒”有终结的意思,大夫的地位和财富是可以继承的,这一世终结了,下一世还可以继承。
代指士之死的“不禄”就是不再给开工资了,士相当于办事员,生前的地位是自己奋斗自己享受,死了就不能用了,就没有这份花销了,就叫不禄。
上面说的贵族士大夫之死的叫法都有各自的讲究,在封建等级制社会是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而庶人之死的叫法几千年来也没啥改变,都是一个“死”字。
随着社会发展,普通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死”赋予了丰富的称为和内涵。
比如信佛的人死了叫“上西天”或“驾鹤西游”,老而弥坚的人死了叫“寿终正寝”,小孩子一周以内死了叫“殇”,成年之前死了叫“夭折”等等。
回到题干,仇人死了叫啥呢?其实我们对仇人之死没有特别的叫法,都称为“死”,但有一些词语逐渐被引申为仇人之死,比如说“大快人心”,说的人解气,听的人生气。不过天大的仇恨也随着人的死去而烟消云散,对于死人来说,被叫成什么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