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台车到现在,德国一直牢牢把握着汽车工业王国的中心位置,这也是各国车企想要进入德国市场证明自己的原因。

近日,作为德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世界报》专门为中国汽车写了一篇文章。它们表示曾在德国市场折戟沉沙的中国车企现在回来了,并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2022年德国市场将迎来已经进入欧洲的中国品牌汽车。

世界报所指的中国品牌主要还是针对在新能源赛道发光的车企,特别是在挪威已经登陆的蔚来、小鹏、比亚迪等等。然而在本世纪初,中国就出现过一批出口德国的热潮,但它们却未能在德国站稳脚跟,那么曾经的国产品牌在德国究竟遭遇了些什么事情?

双环汽车

双环汽车在07年初正式宣布进入德国市场,并且带来了“CEO”越野车与环小贵族(Nobel),这两款车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德国市场的震动,主要是外观与宝马的X5以及奔驰的Smart实在是太过相似,且售价仅2000欧元左右,这两款廉价的“酷似车”遭到了整个德国的唾弃。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当时的德国市场迅速掀起了抨击双环汽车的“抄袭门”热潮,媒体《明镜》周刊封面文章直接谩骂中国为“小偷之国”,双环汽车是“公然的盗窃者”。宝马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也公开表示,若双环汽车将其“抄袭”版本车型在任何国际车展上展出,它们将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件事甚至引起了当时德国总理的注意,当年八月份不断向国内提出抗议:“现在突然出现一款酷似‘Smart’的汽车,如果这属于非法抄袭就非常不好”、“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07年九月,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即将开幕前夕,宝马最终忍无可忍将双环汽车告上法庭,车展展出的CEO样车再次被德国媒体当成“抄袭样板”。这场官司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双环最终败诉,这也是自主品牌当年走“模仿之路”的第一次败诉,德国出口之路被封死。随后国内13年取消了双环汽车的乘用车生产资质,搞的奔驰、宝马鸡犬不宁的双环汽车终于落下了帷幕。

江铃陆风/华晨尊驰

就在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一台中国车企制造的汽车站在了展台上,那就是江铃陆风。陆风一登陆欧洲就拿出了极具性价比的新款越野车,售价只有15295欧元,在德国市场上还是掀起了比较大的风浪,当时第一批车还未上岸就已经卖出了三百多台,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但就在车展刚刚结束,德国著名民间组织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忽然发表了关于江铃陆风汽车碰撞报告,在该报告中陆风发生碰撞后整个车体全部散架,中控台直接冲击前排人员,车内假人全部死亡,ADAC 给出0分,这是它们二十年历史中首次评价零分。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江铃很快质疑ADAC的专业性,认为它们在测试前没有通知厂商,测试后也没有将相关详细数据告知品牌。但ADAC也很硬气,称自己为民间组织,测试车辆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据说还是买的陆风当时上市的第一台,测试过程公开透明。

定向不准的转向系统、没有ESP、没有ABS、超长的刹车距离、百公里11,6L的高油耗让陆风快速在德国乃至欧洲败退,在国内也退出了主流市场。

德媒:中国汽车又来了 曾经的国产车在德国遭遇了什么?

华晨尊驰则在07年也遭遇了相同的事情,被ADAC打出了一星的低分。但不同于陆风的被动审查,华晨尊驰是主动送检,但结果不尽人意,虽然华晨表示自己会在新款上整改,但没能触动德国的消费者,最终退出国外市场。

自从05-07那批潮流过了之后,自主品牌们似乎开始明白当时贸然出口德国是不自量力。十几年以来国产汽车不断自我提升,在2021已经有重新杀入德国市场的苗头,希望新品牌们能吸取“前辈”的教训,不要再让自主品牌成为外人口中的笑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