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1944年10月的一天凌晨,22岁的冯跃寿随连队摆脱日军攻击,转移到浙赣路旁一座山上休息,他去营地外解手,见哨兵都累得睡着了,他正蹲下,就发现夜色中黑压压一群人正在往山上爬,距离他100多米,有刺刀在闪光。

冯跃寿是四川西充县佛华山村人,于1944年初被保长派了壮丁,与同乡10余人被送到湖南南县,进入补充兵大队军训,编入第26师,担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弹药手,训练结束后担任重机枪射手,随部队开赴浙江龙衢,袭击鬼子巡逻队、后勤辎重队以及"扫荡"掉队落单的鬼子。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此前,冯跃寿随部队攻击了浙赣路上的一个日军据点,趁日军吃早饭时,突然发动袭击,据点大门被内线打开。冯跃寿的重机枪发出吼叫声,鬼子只能龟缩在大、小炮楼里,枪眼被封锁住。突击队接近炮楼,将炸药包从三面放置在炮楼壁,炮楼两面被炸毁,一个小时全歼了这伙日伪军。鬼子很快调集兵力,对他们发动追击。冯跃寿随全连来到一座山上,朱连长说今晚日本人可能不会追来了,命令大家都去睡觉,疲惫不堪的官兵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哨兵也睡着了。

凌晨时分,冯跃寿到营地外去方便。他借着夜色,发现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正在往山上爬,刺刀在闪光,相距连队宿营地只有100 多米了。他提上裤子就往回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冯跃寿随手操起地上一支步枪,向日军摸来的方向接连射击。喊声和枪声惊醒了战友。日本鬼子立即强攻,日军的炮弹马上不间断飞向山头,枪炮声越来越密集。

冯跃寿的战友们都操起了枪,鬼子的攻势越来越猛,他感觉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敌人从三个方向蜂拥而上,冯跃寿回到重机枪射手岗位,弹药手就位,他很快打光了10个弹夹,黑暗中不知多少向上冲的鬼子倒在他的机枪下。机枪没子弹了,鬼子冲上来,朱连长率先冲向鬼子,他刺死了当面鬼子,胸膛上也被另一个鬼子刺中,倒下牺牲了。冯跃寿操起一位牺牲了的战友的步枪,枪上刺刀,冲入敌军之中进行肉搏。他在刺死了一个鬼子后,自己的左手臂也被刺了一刀,他将这个鬼子也倒了了。

这时兄弟连队从四面增援过来,股日军军害怕被包围,慢慢向西退去。山坡上躺满了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机枪连只剩下冯跃寿和两位战友,100多位战友牺牲。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冯跃寿和两位战友被编入2营1连。2营担任伏击鬼子“扫荡”部队的任务,几个连队分别埋伏在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当敌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伏击圈后,战斗立即打响,他们埋伏的机枪和小炮一齐发出怒吼,把日军压迫在一条小山沟内 。敌人在重新调整兵力后,占领了几块小高地,然后以强大的火力作支撑,向2营的防守阵地反扑。营长命令冯跃寿的机枪封锁敌人的联结部位,绝不能让敌人冲过来。

1连长带人从左翼突过去,一顿手榴弹向敌人阵地砸去,鬼子想冲过来救援,但冯跃寿的机枪就摆在那里,上来的鬼子都被击倒,日军的突围路线被封锁。营长命令吹响冲锋号,战士们冲向敌人,冯跃寿和战友继续用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战友冲锋。他们共打死日本鬼子20多人,缴获鬼子重机枪一挺、步枪20多支、手枪3支,其余鬼子突围而逃。

1944年6月,日军攻陷浙江龙游,直逼衢州,对衢州城外的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鬼子先是炮击再是步兵冲锋。密集的炮火过后,冯跃寿和战友们从避弹坑里钻出来,操起机枪就打。他的重机枪一个弹夹有200发子弹,可长射可点射。冯跃寿打的是以单发点射为主,打到只剩下2至3发子弹就更换弹夹,让鬼子无法计算出还有多少子弹剩余,因而不敢贸然出击。战场上最怕的就是机枪“哒哒”、“哒哒”这样的响声,这说明机枪射手是高手,他的机枪杀伤力大。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冯跃寿感觉到,鬼子个头多数矮小,但打死的日本兵,也有大个的,鬼子打仗很凶很猛。衢州郊外战斗两天后,冯跃寿和战友们撤进了衢州城里坚守北门。在北门及城墙被鬼子的炮火摧毁后,他们又与鬼子展开了巷战。双方一间房屋一条巷道的展开争夺。6月26日,在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攻击下,衢州城被日军攻占,26师2000余官兵阵亡。日军少将旅团长横山武彦被炸死。

1945年,冯跃寿随部队参加了江浙境内的局部对日反攻作战,收复部分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日伪军被迫集中到县级城镇固守。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冯跃寿跟随部队进人上海近郊,参加了看管和遣返日军战俘的行动。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1946年,因国民党军队裁军,冯跃寿被遣返,他返回西充县故乡务农。新中国成立后,冯跃寿娶妻生子。99岁高龄的冯跃寿身体健康,思维清晰,只是听力些问题,那是在与日本鬼子作战时被大炮声音所震。近年来,西充县文庙不定期举行特殊的活动:"关怀抗战老兵,不忘抗战英烈",冯跃寿等五位抗战老兵都会参加活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95岁以上。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补记: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人以上;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抗战瞬间:冯跃寿发现夜色中鬼子正在往山上爬,有刺刀在闪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