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开国十大将中,他排名第一。

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歼灭国民党军第一主力整编74师、淮海战役60万打败80万……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共歼敌245万,是我军歼敌最多的将领。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图-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

我党在江南的游击武装力量,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在这支抗日新军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粟裕,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统帅生涯。

苏南,是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部,在江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战场。

当时新四军刚刚出山抗日,装备非常简陋,而他的对手,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占有据点交通优势的日本侵略军。

可即便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长期游击战所积累的经验,却让粟裕在用兵上游刃有余,在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灵活多变的游击战

《共和国第一大将》:篇二·抗战出奇兵

粟裕原声录音带·1979年:

我带了个先遣队到江南去,先遣队实际上三个连,起个侦察作用,到了镇江和南京之间,到下蜀破了铁路,转过来第二天就在韦岗打了个仗,也叫韦岗战斗,打仗以后当然对当地群众是很大的鼓舞,对部队也是个很大的鼓舞。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

相对江南平原、水网地形来讲,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

1938年6月中旬,粟裕率部破坏完京沪铁路后,行军路过这里。当观察完这里的地形后,粟裕不禁兴奋起来。

时任先遣支队见习参谋董南才:“我们经过赣船山那个地方,粟司令就同我们参谋讲了,他说这个地方将来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我们侦察任务完成差不多的时候,陈毅来了,粟司令准备打一仗。”

此时,江南沦陷区是侵华日军的屯兵重地。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八一三淞沪会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仓皇后撤,南京沦陷时,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杀。日军在此骄横跋扈,气焰嚣张,三五个士兵就敢到远离据点十里、八里的村庄横行。

虽然接到的任务只是侦查和破路,况且此地距离日军据点只有几十公里,但经过一番研究后,粟裕决定在这里放手一战。

6月17日上午,在蒙蒙雨雾中,一支日军的补给车队毫无防备地钻入粟裕精心布下的口袋阵里。

仅仅30分钟,新四军击毁日军军车4辆,击毙日军少佐一名,日军死伤数十名。

时任先遣支队见习参谋董南才:“韦岗战斗时间不长,结果我们消灭鬼子大概二三十个人吧,缴了一些枪,还缴获了七千块的钱,七千块钱。那天那个保险箱拿回来的时候,粟司令说这是什么东西啊,程望不是大学生嘛,他说可能是保险箱,一打开来看,果然是钱。”

当大批日军乘着汽车和装甲车赶来增援时,粟裕部队早已闪电般带着胜利品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日军眼皮底下的这一战,是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以来处女作之战。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韦岗伏击战,新四军打响江南抗日第一枪

首战大捷,不但使新四军名声大振,更让久未听到胜利消息的江南百姓欣喜痛快了一把。

从此,一场持久的抗日游击战争,在苏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粟裕将军在战场上一直都有一个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提倡一线的指挥员,在执行上级命令时,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适时地进行策略调整。

“韦岗处女战”正是粟裕在执行任务之外,灵活把握战机,所取得的意外之胜。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在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粟裕充分运用近战、夜战、伏击战、袭击战等多种战术,不断以弱制强,积少胜为大胜。

到1939年的深秋,新四军的江南指挥部正式在溧阳成立,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统一领导在江南活动的新四军主力和地方武装。

此后陈粟合作,双星闪耀,展开了一段珠联璧合、所向披靡的新征程。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新四军战士做徒手操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派融共、防共、限共的活动愈演愈烈,在苏南国民党画地为牢,对新四军的抗日活动进行了严加限制

军事科学院研究院岳思平:“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于1939年的春天,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和向北发展的作战方针,这实际上是一个继续东进北上的方针。以刘少奇为主席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于1939年的12月至1940年的2月三次召开会议,确定了发展苏北的战略任务,这就解决了发展华中,东进北上的战略突击方向问题。”

1940年11月,陈毅、粟裕按照党中央的号令,将江南新四军主力移师江北,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东进泰兴黄桥,投入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对我们来说,苏北是敌后空隙的很大一片地区,虽然有国民党所谓江苏省政府,韩德勤在那个地区,可是根本谈不上抗日战争,对敌人没有任何威胁,所以那个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很希望有一支真正抗日的部队到那个地方去,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

韩德勤,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手下共有十几万兵马。

苏北民谣唱道,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手下白养几万兵,专门反共反人民。

新四军东进黄桥,韩德勤立刻扬言,要把新四军赶下长江喝水。

“那个时候形势非常危险、非常紧张,因为我们新四军在苏北只有从黄桥到江都的一条线,其他地方都是顽固派占领着,南面还有日本鬼子,都等在那个地方,如果我们跟韩德勤的决战一旦挡不住的话,那就是中间派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都会过来,敌人的保安旅也会过来,如果我们要向南撤退的话,日本侵略军挡在南边我们也过不去,所以这个形势对我们是非常危险、非常紧张的。”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1940年秋,陈毅(右二)和粟裕(右一)在江苏黄桥.

这是1940年秋,陈毅和粟裕在黄桥的一张合影。照片上陈毅表情坚毅,粟裕则若有所思。

此时,韩德勤正率兵三万,进逼黄桥,而陈粟手下仅有七千人马,作战部队更只有五千人。

但当时趾高气扬的韩德勤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自己即将成为粟裕又一经典战例下的殉葬品。

1940年10月4日,一场决定苏北抗战前途的决战开始了。

天刚破晓,韩德勤的第89军向黄桥发起了猛烈地进攻,粟裕坐镇黄桥指挥,防御部队顶住了敌人的第一波疯狂进攻。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黄桥战役

我那时候到黄桥去,跟陶勇一起守那个黄桥,一二纵队把地形看了以后,我到北门看了一下地形,北门我们只有一个班,面对谁呢,面对翁达的一个旅,翁达的那个旅是三个团武器装备最好的,这个时候他的尖兵部队已经到了,离我们北门只有5华里左右。

下午三时,韩德勤声东击西,独立六旅突然向高桥方向急速运动,朝黄桥北门扑来。

这是韩德勤手下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旅3000多人,每个连配有9挺崭新的捷克式机枪。漂亮的装备使他们有了一个“梅兰芳式”部队的雅号。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江苏省国民政府主席韩德勤

但此时粟裕早已把第一、二纵队埋伏在黄桥镇内。当独立六旅全部进入设伏地带后,粟裕果断地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骄横的独立六旅做梦也没想到,还没等他们看到黄桥,两侧的青纱帐里就杀出了伏兵。

3个小时之后,独立六旅全军覆没,中将旅长翁达自杀身亡。

两天后,第89军也被彻底歼灭,中将师长李守维在逃窜时落水淹死。

军事科学院研究院岳思平:“作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的粟裕,针对这样一个敌众我寡的情况,提出了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坚守黄桥,而集中四分之三的优势兵力攻击韩德勤部战斗力最强的独立第六旅翁达部,而后乘胜攻击韩部第89军李守维部,这就打破了一贯的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规,从而收到了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之效。”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黄桥战役,粟裕7天没睡,追击敌人打瞌睡,从马背摔下

新四军乘胜北进,席卷海安、东台。

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先头部队,在东台一线胜利会师。

在八路军的战略配合下,陈毅、粟裕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发展华中,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黄桥一战,粟裕兵行险招,一反常规首先攻打敌人实力最强的独立六旅,并由此一举奠定了胜局。

凭此一战,粟裕善于打恶仗,善于“以少胜多”、“险中求胜”的名声,就此传开。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黄桥战役我军大获全胜

其后,“皖南事变”突然爆发,正在转移之中的新四军军部及部队9000余人遭到伏击。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全军下辖七个师。

因为能征善战,粟裕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从此,粟裕由一名部队指挥员,开始担负起了战区领导的重任。

苏中地区是一个平原水网的地带,无险关可守,无山林藏身之地。对于习惯于山地游击战的新四军而言,苏中的平原地形是首要面对的难题。

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劣势,党中央决定将苏中军区的重任交给粟裕。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新四军第2支队在福建龙岩举行抗日誓师

从1941年到1942年,这是苏中抗日斗争最激烈最艰苦的时期。日伪军对苏中根据地进行了三次万人以上的大扫荡,三次数千人参加的大清剿,至于千人左右的扫荡清剿,更是频繁不断。

面对平原的不利地形,粟裕对苏中地区作出了有纵深、有层次的战略布局,并把中心区域锁定在三仓镇的滩涂地带,针锋相对的提出了保卫三仓的口号,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要点争夺战。

经过8个月7次的反复争夺,日军每次以优势兵力占领三仓后,都遭到新四军昼夜不停地袭扰,桥梁道路被破坏,与其他据点的联系中断,饱受断粮缺水之苦,日军最后不得不撤离三仓。

在粟裕的领导下,苏中抗日军民还根据平原水网地区的特点,创造出游击战的新战法。

新四军老战士徐克:“特别是苏中。属于水网地区,敌人这个汽划子到处开,那么群众打了各种坝,这个坝名堂多了,日军很伤脑筋。大的小的,高的矮的,明的暗的,这种暗坝,群众也给了它一个名称叫新四军公路,还有属于特殊用途的,阻塞他的交通的等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新四军抗日战争

粟裕还根据苏中东靠大海的特殊位置,将陆上斗争和海上斗争结合起来。

每当敌人的大扫荡到来之前,他就把后方机关、医院、造币厂、印刷厂,甚至一些缴获敌人的山炮、重武器转移到海上打埋伏。

在反扫荡中,粟裕带上电台,到海上活动,一面指挥反扫荡斗争,一面进行调查研究。他从师部警卫团抽调三个连作为骨干组建了海防团,并指派陶勇旅长直接负责海防团。

时任新四军苏中军区东南警卫团营长秦镜:“后来不久,海防纵队就发展成3个团了,控制了沿海重要港口和滨海地区,开辟了海上的交通线,不仅从上海等大城市源源不断地运来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而且还沟通了苏中根据地和北边的山东、南边的浙东根据地的联系,成为苏中根据地的后方基地。”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士兵

1943年3月,日伪军在扫荡无效、清剿不成后,又对苏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清乡运动。

时任新四军一师司令部机要参谋徐玉田:“粟司令不仅是反‘清乡’斗争的决策者,而且是反‘清乡’斗争的具体指挥者,直到反清乡开始的前夜,他还率领精干的指挥机关,滞留在敌人清乡区内的边缘,在那里指导群众开展反清乡斗争。陈军长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特地来电报催他:你赶快跳出清乡区,以防敌人突然袭击。”

构筑竹篱笆封锁线,是日伪军进行“清乡”的法宝之一。

连绵百里的竹篱笆不仅限制了抗日军民的行动,更在他们的心头罩上了层层阴影。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日军用50万根毛竹,想要围困粟裕

一场火烧竹篱笆的人民战争,首先在江海平原上展开。

时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顾尔钢:“差不多是反清乡初期的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发动了一次火烧竹篱笆的斗争,那就是分区部队、地方部队、民兵、老百姓,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夜里发动这场斗争,所以当时是火光烛天,一片轰轰烈烈的场面。”

1943年7月1日,粟裕一声令下,4万民兵和群众主力部队一起上阵,把日伪军耗费了500万根毛竹修筑的封锁线破坏殆尽,绵延100多公里的烈火长城映照着黄海。

到1944年春天,随着敌人清乡企图的破产,苏中党政军民成功坚守了抗日阵地,并迎来了局部反攻的曙光。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车桥战役中正在作战的新四军战士

1944年3月5日深夜,车桥战役开始了。

攻坚部队迅速越过壕沟架设云梯突破城墙,攻克日伪军碉堡,先后痛歼三批增援日军。

一天两夜的激战,新四军共歼日军465人,伪军483人,生俘日军24人,摧毁碉堡50座,收回日伪军据点12处。

我军抗战末期在车桥进行的战役之后,又在天目山地区反顽斗争中得到了比游击战争更大的兵团作战的一些经验,提高了我们打大一点运动战的水平,也加强了我们的协同工作,这都对我们、对我军来说,是一个战略转变,由游击战转变兵团作战、运动战。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车桥战役,新四军华中反攻的揭幕战

1944年10月,党中央做出了由新四军第一师南下发展苏浙皖地区,并准备配合盟军在东南沿海登陆作战的战略决策。粟裕积极请缨,希望率部南下。

经中央军委同意,1944年底,粟裕第三次踏上了执行抗日先遣任务的征程。

不久,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浙江常新成立,粟裕任司令员。

当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时,粟裕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华中局委员曾山在向新四军军部传达会议精神时,兴奋地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在酝酿中央委员时,对粟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陈毅和粟裕

在抗日战争时期,压在粟裕肩膀上的责任无疑是巨大的,他既要带领军民反抗日寇的侵袭,又面对着国民党军割据势力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粟裕审时度势,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通过抗日战场的卓越表现,粟裕高超的军事才能,再次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粟裕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也表明了中央对于粟裕的肯定。

但直到此时,包括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并没想到,这位个子不高的粟裕,将在不久后的解放战争中,绽放出更加耀人的光芒。

新四军腹背受敌,个子不高的他靠闪电游击战,硬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新四军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