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国军名将,淮海战役想起义被拒,投降后所做事情令人愤怒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在面对解放军的时候一般有四种结局,被俘、投降、逃跑和起义,比较起来,起义将领的将来肯定是最光明的,有不少国民党将领在最后关头都想起义,而对于我军来说,能减少伤亡、扩大战果,这当然是好的。可是有个人的起义,却被周公拒绝了,这人是谁呢?

搜图编辑

这人名叫孙良诚,曾经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也是其中最为反复无常的一位。

孙良诚是冯玉祥的亲兵,中原大战后被迫下野。抗战爆发后,孙良诚投靠了蒋介石,他东山再起,出任了“冀察游击总指挥”。

可是孙良诚也并没有安分多久,因为不满和中央军嫡系的待遇不同,孙良诚又向汪伪政府投降了,据说当时孙良诚还演出了一次“佯装兵败被俘”的闹剧。

要说孙良诚对汪精卫有多忠心?那是绝对没有的,他一边扩军,一边暗中联系蒋介石,把自己的投降,描述成了“保存实力”。就这样,一番粉饰,孙良诚成了忍辱负重的代表,在抗战胜利后,顺利地回到了国民党部队。

而孙良诚与我党的联系,却并不是开始于解放战争的晚期,而是在抗战还没有胜利的时候。当时孙良诚知道日军必败无疑,就开始和我党联系,这时候的孙良诚还和国民党勾勾搭搭,最后他觉得国民党势力大,跟着更有前途,就没起义。

他是国军名将,淮海战役想起义被拒,投降后所做事情令人愤怒

可是孙良诚出身于杂牌军,还曾经投降过日本人,在国民党军队混的并不好,他的部队在整编过后已经所剩无几,这个时候孙良诚才又想到了我党,这次孙良诚本来已经同意起义,可是因为蒋介石扩编了他的部队,他又变卦了。

他起义的想法又戛然而止了,孙良诚不但不起义,还主动向解放军进攻。

而这,还不是孙良诚做过最过分的。在淮海战役中,孙良诚被我军包围,结果又想到了起义。周公早就看出孙良诚的起义根本不诚心,因此表示只接受孙良诚的投降。孙良诚没有办法,只有投降了。

他是国军名将,淮海战役想起义被拒,投降后所做事情令人愤怒

孙良诚投降后主动表示要去做策反的工作,结果他返回国军后,又变卦了,有好几名我军人员都因为他的出卖而被杀害。当然,孙良诚也没有好下场,他没有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在建国后被抓捕,1951年死于看守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