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尧,一个普通的军阀,却是一个典型的恶棍!在军阀界,他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在恶棍界,他的名声却“响当当”。有人这么评价他:恶棍中的极品,彻彻底底的坏蛋!

一、荼毒湖湘
1918年3月至1920年6月,张敬尧拥兵自重,任湖南省督军,贪婪残暴、无恶不作,实在是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那时的湖南,张敬尧被民众称为“张毒”。一位湖南人写了一首顺口溜:
“堂堂呼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在他的“管理”之下,湖湘一省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惨不忍睹。迫于其淫威,媒体噤若寒蝉。为了躲避新闻检查,有人用隐晦的方式报道,如“昨天有带着外国口音的土匪在某个地方抢劫,然后呼啸而去”“土匪冒充士兵,在某个地方抢劫了很多财物,枪杀了受害人。警察不敢阻止他们。之后,他们逃到某个地方…”
当然,这里的“他们”就是张敬尧和他手下的兵,这里的“土匪”不是土匪,而是连土匪都不如的“第七师”。(1914年张敬尧因镇压起义“有功”,被升为陆军第七师师长)
人在做天在看,天下无不透风之墙,为了遮掩自己的丑行,尽管张敬尧非常严格地封锁消息,但此中点点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泄露,最终为外界所知。
1918年4月,有两个外地人从湖南平江游历而归,向人们讲述了一些当地的所见所闻:
总司令(张敬尧)曾于前一星期过境,对外承诺要安顿民生。一两天前曾招诱妇孺约二千人归家。某妇人回到家,见家屋破败,于是自尽而死。某妇人费劲找到一锅食物,还没有做熟,忽来一兵取锅而去...从自长沙到平江七十英里,这两个外地人除了遇到张敬尧的兵外,基本没有见到其他生灵。几次露宿于荒街空屋,无人过问。第二天早晨出屋,亦不见一人。沿途牲畜被杀,粮食被掠,居民逃散,七十英里之地荒凉得来跟废墟无异。长沙城内的妇女之因恐惧或因担心受辱而自尽的,亦不胜记述…
诸如此类之事,不胜枚举,与其在家受辱,不如在外避难,老百姓争相回到避难所。
事后有人评价:“盖穷凶极恶者,实以张敬尧所统之第七师为最。”发生这样的情况到底是督军治军不严,还是不愿为之,很难说。
二、劣迹斑斑
对那段时间的惨况,有调查者画了小册子,题目叫:《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三日北兵在长沙城东、城北所行奸恶实录》,其中详细记录了谋杀、自尽、强奸、伤人案三十四起,受害合计三十四家。至于劫掠之祸,此三十四家及其周边地段基本无一家幸免。
册子所指地段在长沙东、北两个方向的乡下,距城不足二十里,彼此相距亦不足二十里,区域不广,居民亦不比其它地段为多。此地虽为受张敬尧军蹂躏的第一个区域,然而并不一定是遭受蹂躏最甚的地区。
印册子的人册页声明,因部分受辱者不愿声张而隐去,也因其它地段未经详查,所以里面的内容并非这次惨剧的全部。尽管如此,册子披露的部分详情也足以让人震惊,简单摘录如下:
一个年龄二十左右的妇女为北兵三人所攻击,遭三人之一奸污,受创甚重,以至于不能举步;
一个年龄逾四十的妇女,受侮辱后投水而死,丈夫受重伤;某人携妻逃入山中,两腿中弹;
某腹部中弹,其母叩求勿再开枪,但最终因伤重毙命,既而其兄亦中弹丧生;
一屋四妇女皆被奸污;某惨遭枪击毙命,其家被劫数次;某老妇中弹,生死未明,媳被奸污;
某在家为北兵悬于梁上,而以枪刺之,继而以烛烧其伤处,迫令全家旁观而不准声张;
某奔出救其八岁之女,父女皆被枪击,家中值钱之物并银七百六十两、洋一百七十元皆被囊括而去。其亲戚亦被劫,且被强迫搬运赃物十五里,全家受伤,值钱之物皆被劫去;
某警察受弹伤数处而死,其母寡居二十六年,仅此一子;
一个三十六岁的寡妇,有十六岁的女儿,丈夫死的时候,女儿还在襁褓之中。该妇守节操抚养女儿,为相亲们敬重。三月二十九日二更后,一队兵毁门入,母女自后门逃出,众兵紧追不舍,母女最终掉下险滩落水而死;
某户被掠二三十次,银二十七锭,洋千余元,近银洋千元的金银饰物及家具等物被掠一空。
…
以上只是恶棍张敬尧治下湖南一省的惨况局部,繁此种种不胜枚举。对于这样的恶霸,老百姓虽然一时不能表于形色,但于心底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1920年6月11日,张敬尧被驱逐出湖南。
三、为虎作伥
1933年春,正值长城抗战时期,敌我双方激战一番后,日军被困喜峰口,不能突破。当时日军的总指挥武藤信义想让特务板垣征四郎去拉拢军阀协助日军进攻。板垣接到命令后当即启程,乔装打扮一番,赶赴天津。他直接找了几个有实力或有号召力的军阀开始面谈,其中有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了解一番后,三人当场拒绝,可谓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板垣留下。
当时板垣根本顾不上要面子,他需要的是找到军阀,帮助日军逃离出这个困境。板垣细细想了几个有实力的军阀后,他找到了张敬尧,当场给了他一笔巨款,并且只要帮助日军这次逃离困境,东北未来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他。
张敬尧满口的答应,双方约好时间后,板垣非常的开心当即给武藤信义发了一封电报。日军在长城方向纠集了十万余人,只等待张敬尧在天津起事。
四、可耻下场
幸运的是,这份电报被军统的特务破解了,当场这份电报就被送到了戴笠的眼前。戴笠当时非常生气,他不敢相信张敬尧竟然为了一点点利益,就要与侵略者达成协议,进攻我守军部队。当时戴笠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给蓝衣社杀手下了一个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诛杀国贼张敬尧。
1933年5月7日上午,张敬尧在北平的六国饭店刚刚起身,蓝衣社的三名杀手忽然出现,在几发沉闷的子弹声中,张敬尧缓缓的倒在了地上,不治而亡。恶贯满盈的张敬尧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史海沉钩,欢迎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