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有一句话说:“世界上可能有取错的名字,但是绝对没有取错的绰号。”因为名字是父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取的,代表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而绰号往往是根据这个人的身份背景或者性格来取的,往往更贴切这个人整体形象。曾经又这么一个人,儿子被同学取了绰号,他改成了原名,后来名扬四海。

这个取绰号的父亲叫做钱玄同,出生于1887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于章太炎、秋瑾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交往。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虽然生长在封建年代,但他思想十分的激进,厌恶封建制度,宣扬新思想。
他本人的婚姻便是家里的包办婚姻,但是他对妻子却十分的好,一生也只娶了这一个。两人有一个儿子,名叫钱秉穹。从名字上就知道被寄予了厚望,希望他长大了之后能一飞冲天,大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钱秉穹不负厚望,在他7岁的时候便随父来到了北京生活,父亲便将他送到了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孔德学校中就读。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是班上的篮球主力,因此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三强”。
有一次一个体制比较瘦弱的同学便给他写信,在信中自称为“大弱”而称当时还叫“秉穹”的他为“三强”,原本是小孩子间调皮的玩笑话,却被钱玄同看见了,于是便问儿子:他们为什么叫你三强?
“他叫做三强,是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三,而且身体强壮,运动能力也强,所以就称我为三强了。”
钱玄同一听,拍手叫好。可以说将钱秉穹的特征表现的玲离尽致,接着钱玄同又说:我看三强还还可以解释为:德、智、体三个方面共同进步。带着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和祝愿,钱玄同决定将而儿子钱秉穹的名字改为钱三强。这个名字相比很多都很熟悉吧?
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之下,钱三强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受教于吴有训教授门下,学习近代物理学,以及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从北大预科毕业后又前往了清华大学,1936年毕业后受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他重新回到了祖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等职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投身到了原子能的开创事业中,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1964年,在钱三强51岁的生日之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中钱三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钱三强成为了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从此名扬四海,成为了全中国人人敬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