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在张伯伦的心中认为“绥靖”完全可以缓解世界冲突的格局,让希特勒对英国没有任何想法,没想到最后的事情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事情的走向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绥靖”事情让希特勒的胃口大开,并且毫无顾忌,但这件事有好有坏,丘吉尔也因此走向了权利的巅峰。

张伯伦像小老弟一般跑前跑后,希望通过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换来英国的解脱,当希特勒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将近1.1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后,选择更进一步,既然张伯伦如此用心,何不选择扩大战果?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希特勒选择这片土地是有原因的,在这块土地上有着捷方主要的工业设施,还有大量的防御工事,被称为欧洲最为强悍的防御工事也不为过。在战争中人才是根本,而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将近有着360万人口,这一切都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铺垫了基础。

当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后,好像全英国只有丘吉尔看到了这件事情的坏处,从来没有人像1938年10月5日下午,丘吉尔深刻解读慕尼黑那样透彻,张伯伦的执迷不悟将英国推向了深渊,甚至最后英国连朋友都没有。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英国和法国相比可能有些庆幸,慕尼黑事件对法国而言完全就是一场灾难,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看到。

1、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地位被动摇,原来法国同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建立同盟,而捷方的解体让同盟中的各国看到了法国的不地道的做法,造成各个国家心怀鬼胎,给希特勒留下进攻的机会。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2、原来捷克斯洛伐克在山地工事上有将近35个师团,在未解体之前牵制着大量的德国军队,当这支部队离去后,法国完全暴露在德国面前,而法国境内100多个师团想要防卫法国全境,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3、法国和英国的做法让欧洲同盟国成员失去信心,继而更多的小国选择靠近德国,可以说是争先恐后的想要同希特勒搭上关系,目的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以免出现捷克斯洛伐克的局面。

当众人在惶惶不安之时,此时的希特勒正在安排人吞并剩下的捷方地盘,因为在他的内心深知,未来还会同英法有一场一决雄雌的大战,此时趁众人没有反应过来,尽力扩大地盘。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此时还在深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认为当自己只要见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会将世界格局改变,认为希特勒已经得到了满足,剩下的时间应该同墨索里尼进一步沟通,让他明白英国的内心,明白战争的坏处。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很可能张伯伦会获得一份诺贝尔和平奖。在1939年的1月11日,张伯伦亲自前往意大利进行会谈,但从意大利人所写的《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对于张伯伦来意大利的会谈时“不屑一顾”的。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在意大利人眼中,甚至于在墨索里尼的眼中是个英国贵族,只不过是一个富家子弟出身但没有任何出息的贵族。

在张伯伦前往意大利回到英国后,齐亚诺对这场会谈进行了总结:“此次会谈毫无结果,英国不想打仗,甚至希望战争能够来得慢一些,而英国的张伯伦竟然把自己回国后的演说词给到我们,还请我们进行核准,这对于英国而言是一场灾难”。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信心十足地制定着自己的“5年和平计划”,并且还希望同德国签订贸易协议,就在自己发表演说之后,希特勒已经向德军下令,前往布拉格完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此时众人还在试探希特勒的底线,但没想到希特勒根本没有任何底线,只想着占领、占领、占领。

捷方外长契瓦尔科夫斯基曾在希特勒占领布拉格后进行过会面,这不过这次会面不能称之为会面,更像是一种祈求,希望希特勒能够放弃继续扩大占领捷方领土,给捷方一定的生存空间,没想到希特勒提出了更加无力地要求。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1、捷方需要改弦易帜,还要忘记自己的过往和历史,听从德国的命令,这种方式被希特勒称为“自由之道”;

2、捷方需退出国际联盟,缩减自己的军队人数,再者外交上要同德国协商,贸易上要知会德国;

3、捷方在没有经过德国同意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建立新工业;

4、捷方应主动开除对德国不友好的官员和记者;

5、捷方应立即宣布犹太人不会受到捷方的保护。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希特勒给了捷方“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对于捷克斯洛伐克而言无疑是覆灭。希特勒的要求过于严苛,让捷方根本无法接受,这一商讨就是两个月,而希特勒根本等不及这么长时间,在3月14日希特勒逼迫捷方总统哈查签下了卖身契。

希特勒在得到捷方后欢欣鼓舞,曾狂妄地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狂妄让希特勒在后期获得了巨大的领土,当然也造成了他的失败,但希特勒的狂妄是有根据的,看看得到的武器装备可知其底气从而来。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得到了1500多架飞机,10亿发子弹,100多万支步枪,还有400多辆坦克,除此之外得到的钱更是数不胜数,最为重要的是得到了欧洲最大的军火厂斯科达,这些装备极大的充实了德国在欧洲的战略位置,就连墨索里尼都羡慕不已。

希特勒将捷方完全归入德国,张伯伦只能呆呆看着,在3月15日张伯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遗憾,原来答应捷方的领土完整,甚至于在捷方受到侵害时会给予一定的帮助,用张伯伦的话来说现在已经成为了定局,帮与不帮完全没有意义。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从今天来看,张伯伦的错误就是对自己过于自信,甚至于认为自己十分了解希特勒,认为德国的行动皆在自己的计划之内,当自己为了世界和平前后奔走,必然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没想到希特勒用事实将张伯伦的信念所摧毁,甚至于让同盟国差点走向覆灭。

在事实面前张伯伦选择调转风口,扭头抨击希特勒,认为希特勒过于肆无忌惮,打着自由以及和平的口号在招摇撞骗,但张伯伦忽略了一件事,曾经的希特勒是姜太公钓鱼,而你属于愿者上钩,甚至第一次坐飞机都是为了去见希特勒。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此时的张伯伦明白了希特勒心中的真实想法,这只不过是希特勒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在英国人心中的印象,张伯伦发表了许多英勇的声明,但千不该万不该向波兰做出保证,而波兰是德国正在垂涎的第二个国家。

对波兰的保证是“如果波兰在未来遇到威胁,当波兰全力抵抗时,英国有义务给予波兰帮助和全力的支持,同时法国也已经同意,和英国站在同样的立场之上”。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的保证听起来很不错,但做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英国在军事上已经没有优势,特别是空军方面可以说完全处于劣势状态;除此之外国际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国的罗斯福想要通过美国干预改变欧洲现状,但英国和法国并不让其插手,远方的苏联发出各种忠言逆耳也被英国所忽略,此时的英国还需要提供两个师来帮助法国防卫边境,一切优势都被英国丢到了垃圾桶。

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此时的英国人心不齐,地理位置也很难防御,国际上能够帮助自己的可能只有法国,此时说着帮助波兰的话语,现在看来就是张伯伦在说大话。反观波兰和罗马尼亚都不允许苏联军队通过境内去抵抗德军,这种情况只会加速欧洲各国灭亡的速度。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丘吉尔深知,如果想要挽救欧洲命运,必须让欧洲各国同苏联达成谅解。

张伯伦不信任苏联,在3月19日苏联想召开一次六国会议,商讨如何抵抗德国,但因为张伯伦对苏联怀有偏见,最后这次会议没能够如期举行。

当张伯伦对希特勒失望到极致之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让张伯伦陷入抓狂的地步。在4月7日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巴尼亚登陆,随后占领了整个国家。从当时的时局来看,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是有准备的,为的是将阿尔巴尼亚作为跳板,作为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做准备,大二次世界大战在爆发的边缘不断地试探。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张伯伦看到德国和意大利的行为明白了一件事:“这是要打仗了”,转头向各个小国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够建立同盟共进退的关系,此时的欧洲已处于风雨飘零之际,一纸合约真的能够让各个国家齐心协力?能够让希特勒暂缓战争的脚步?

希特勒对于张伯伦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但也给希特勒发动战争带来了借口,他先同英国解除了英德海上条约,再者宣布废除了德波的互不侵犯条约,当欧洲各小国在张伯伦的带领下反抗苏联时,希特勒进攻欧洲各国的计划已经逐渐成熟。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此时的丘吉尔对国际形式有着明确的判断,是不是发表的演说让国会的人注意到了他,在丘吉尔的认知里,如果没有苏联的帮助,就无法确立最后反对纳粹的战线,特别是丘吉尔在5月4日发表的评论中说明,如果想要快速地建立联盟,苏联必须在其中,因为他能够给众多海国提供各种援助。

当苏联为了和平做着不懈努力之时,英法两国对于苏联的建议却充耳不闻,甚至于认为苏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有着明显的对比是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中,张伯伦能够亲自乘坐飞机往来,但对同苏联的商谈派出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人员,当苏联提出想要三国建立军事协定时,英法两国更是提出了不相信苏联的实力,有苏联保证他国安全的义务,而他国并没有保证苏联安全的义务。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傲慢与偏见不知从何而来,但英法最后要为这份傲慢所买单。

三国的商讨从5月到拖到8月份,当苏联代表说出如果法西斯发动战争,苏联可以提供136个步兵师,1万辆坦克以及5000多架飞机,还有5000到6000门大炮阻挡西边的来犯之敌,当问及英法两国可以提供多少兵力时,剩下的是两国代表的吞吞吐吐含糊其辞。

苏联在8月21日重新声明了自己的所求,目的就是为了抵抗德国,但希望能够三国共同合作,只有苏联能够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时,才能够给欧洲各国提供帮助,希望英法能够促进波兰等国答应,但法国和英国总是拖着不会给确切的回复。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其次在此之下还英法还在同德国谈判,希望通过谈判能将德国发动的战争“祸水东引”,希望法西斯集团能够围攻苏联,但苏联也是明白人,为了防止出现捷克斯洛伐克的现状,别他人卖了还在帮别人的事情,苏联在1939年8月23日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是这一条约让英法走上了绝路,不得不选择同苏联建立同盟,再者苏联也获得备战的时间。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希特勒在谋划已久之后,8月31日针对波兰发动了”白色方案“,此方案是作战命令,在9月1日对波兰全境进行轰炸,将近150多万德军进入波兰全境,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围攻华沙地带,在将近27天的轰炸之后,华沙这座城市被德军攻破。

波兰在被德军围攻之时,英国和法国在做什么?曾经的同盟应该在波兰被入侵后立马提供援助,但英国并没有对德国宣战,在这件事中,张伯伦又放弃了自己的诺言,又一次将希望寄托在德国身上,希望战火不会蔓延到英国。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对于张伯伦的做法,英国人民逐渐想清楚了问题所在,一味地退让只会让德国得寸进尺,英国议会议员要求英国能够尊重自己的诺言,帮助波兰解决当下困境,这一要求是在9月2日提出的,但对于波兰的帮助缓慢而又无效。

至少促动了英国对德国的宣战,在9月3日张伯伦迫于压力对德国宣战,并且认识到自己过往所做一切的错误,在张伯伦的内心中期盼着能够看到法西斯破灭的一天,但这一天对于张伯伦而言有些遥远,在1940年11月9日,张伯伦离开了人世。

张伯伦想的天真,希特勒快如闪电,“白色方案”摧毁“和平梦”

当英国同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张伯伦的“绥靖”方针宣告失败,归根结底还是张伯伦过于相信自己,过于相信希特勒。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希特勒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时,立马看中了波兰,但此时的波兰还处在沾沾自喜之时,英国的张伯伦也在沉浸在自我幻想的“和平”中,在英国唯有丘吉尔清醒着。

希特勒占领波兰摧毁了张伯伦的美梦,更是摧毁了张伯伦的信仰,只能说张伯伦最后的下场属于咎由自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亮子谈近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