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一种仁德的形象。不过好像被塑造得过了头,变成仁弱的形象了。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很好哭,而且刘备的哭并非是真实感情宣泄,而是一种手段。以至于有一种说法: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简直让小编琢磨不透《三国演义》究竟是褒刘还是贬刘。那么历史上的刘备真的好哭吗?刘备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刘备的形象:果烈弘毅,与《三国演义》相去甚远
想要看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哭,他的哭合不合理,可以从这个人物的形象上初窥一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仁弱,有崇高道德,这个形象与刘备的历史形象可以说是相去甚远。
从刘备起家方式来看,刘备完全走的是武人入仕的路线。他的仕途可不是因为宗室的身份或者与宦官对立的名声白得的,而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据说刘备还流传剑法“顾应法”,如果属实的话,显然是刘备在搏杀时总结出的技巧。
刘备的形象有两点:果烈和弘毅。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了弘毅的一面,却忽视了果烈的一面。刘备出身边关地区幽州涿郡,早期就是当地的“古惑仔”,结交豪侠,善于养士。
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从马商苏双和张世平那里拿到了一笔钱,拉出一支队伍,通过平叛的方法入仕。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汉独以强亡”的一个缩影。
后来县尉被沙汰的时候,刘备鞭打督邮;“官渡之战”时,刘备活动于曹操后方,击杀了蔡阳;夏侯惇进攻新野,刘备设伏兵取胜(不过新野还是没保下来)。
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些事情通通成为了别人的事迹。后两件事可以说是为关羽张飞和好、诸葛亮扬名的情节做铺垫,前者无疑是出于《三国演义》对刘备形象的改动。历史上的刘备可以说是英雄,果毅的英雄,但达不到君子,更别说仁弱的君子。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历史上刘备因何而哭?
在史料上还是能找到一些刘备哭的记载的,不过与《三国演义》中那种政治作秀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小编一共找到六处(小编才疏学浅,可能会有疏漏),相信可以对刘备的哭有一个整体上的概括。
一、刘备哭田豫
田豫是曹魏名将,不过早期也跟随过刘备。就在刘备跟随公孙瓒的时候。后来刘备受到陶谦的拉拢,选择跟陶谦混,可能是这一点与田豫的理念不合,于是田豫以奉养老母为由,离开了刘备。刘备与田豫分别时哭过一次。
《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
二、刘备哭庞统
庞统是刘备早期一个重要谋士,在刘备入川消灭刘璋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可惜在攻打雒县的时候中流箭身亡。刘备对庞统的战死非常痛惜,也为庞统流过泪。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三、刘备哭法正
法正对刘备顺利入川起到巨大作用,后来更是帮助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斩杀夏侯渊,取得汉中,稳固了益州的安定。
汉中在长久以来都作为蜀汉对北方防御上的门户和北伐的桥头堡,可见法正的功绩有多大。法正去世的时候,刘备哭了好几天。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四、刘备哭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是在荆州过继过来的。当时刘备没有子嗣,况且形势不容乐观,所以急切地需要一个继承者。结果刘备后来又有了刘禅,继承人的位置当然给了刘禅,刘封则作为武将攻城略地。
结果刘封在“襄樊之战”中袖手旁观,后来又逼走孟达,导致“东三郡”得而复失。在诸葛亮的劝谏下,刘备处死刘封,给刘禅清路。在刘封自杀的时候,刘备哭过一回。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五、刘备哭自己
刘备的目标是干掉曹操,而且从他三番五次给曹操捣乱以及“衣带诏事件”的情况来看,二者没有缓和的余地。但是曹操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刘备只能客居刘表那里,给刘表当守门员。
按照刘备自己的志向和实际的处境来看,确实是挺失败的。有一次刘备上厕所的时候,看到自己大腿上长了肥肉,不由得感慨流泪。
《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六、刘备哭刘表
刘备在刘表那里的时候,也不仅仅安心做一个守门员,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广泛地交往名士,树立名望。后来刘琮投降,刘备南逃,更是带着多达十万的荆州人士。
这里面有百姓,肯定也有很多世家名流。刘备南逃的时候路过刘表墓,在祭拜刘表的时候流过眼泪。
《典略》:“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
以上六处不按时间顺序排列。
分析与思考
哭田豫和刘封两次上,小编以为是没有太多作秀的嫌疑的。毕竟田豫去意已决,刘备不可能让田豫违背孝道强留在自己身边,那样的话对刘备自己的名望是有害的,还不如不哭;刘封是必死之人,刘封的罪过也完全有处死的理由。这两次是真情流露,没有什么问题。
哭法正和庞统看上去有作秀的嫌疑,但仔细一想毫无道理。要知道这两次记载分别出自《法正传》和《庞统传》。要想知道刘备哭的理由,首先得摸清陈寿记载的意图。
人物的本传当然是为这个人物服务的。陈寿在法正和庞统的传记中用了刘备的哭,目的当然是为了强调刘备对二人的感情或者重视,而非刘备作秀。就像关羽和张飞的死,《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刘备的哭,这不代表刘备就没有哭,很大可能是陈寿觉得没有必要而已。
哭自己更不可能是作秀,反而是失误的表现。当时刘备客居刘表那里,刘表对刘备既有利用,又有忌惮。刘备因为自己功业未成而哭,刘表作为主人会怎么想?所以这一件也排除。
唯一有可能(注意是可能而不是肯定)作秀的是哭刘表那次。刘备身边有很多跟随的荆州人,不乏文化名士。刘表本身就是名士,在荆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在荆襄士林中的名望很高。刘备祭拜的时候表现得哀痛一些,也更能收获人心。
但是即便如此,刘备这次哭也仅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因为刘备已经非常具有人望了。而且曹操也有类似的举动,在祭祀袁绍的时候哭泣。这个作秀的可能性可比刘备大多了。
所以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个说法,对于刘备而言是很冤枉的,也是很偏颇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