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的那些故事,看如何面对子女教育和家族发展问题
在《知否》原著里,我们看到了盛家、齐家、顾家、袁家、梁家等好几个世家大族或小官宦人家,这些家庭都很注重教育,但不同的是,有些家庭逐渐走向兴盛,比如盛家,但有些家庭或是走向没落,或是分崩离析,子孙离心离德,这又是为何?

《红楼梦》里反复借探春和冷子兴强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世家大族,往往是从里头杀起来的,而《知否》里,也有一节故事,孔嬷嬷借墨兰、如兰、明兰三姊妹口角一事,也敲打过盛家人,明兰从此牢记在心。可见这个道理,早已根植在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里。
现在一些家庭,家人之间彼此早早离心离德,很多人遇事只顾自己,不会顾及家人,更有人仗着长辈的宠爱有恃无恐,如此一来,人心涣散也就不足为奇。
都说朋友可以选择,但家人却是无法选择的,血脉亲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和这个人做亲人而不是那个人,这种事摆不脱甩不掉,那么,遇到一些不太好相处的家人,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盛家庶出四女墨兰,也算冰雪聪明,但因自小养在庶母林小娘身边,学了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心机和小妾的行事做派,最终差点干出一些回家灭族的事。
但看故事末尾,明兰在顾家重修祠堂时,不仅请来祖母、父亲、兄嫂和姐姐、姐夫,甚至也没忘了请墨兰。
墨兰是谁?她虽是明兰的姐姐,但也是明兰的杀母杀弟仇人的女儿。墨兰还曾想方设法要划破明兰的脸,毁了她一生,但最后,明兰不知是选择了原谅,还是选择了忘记,总之,重修祠堂时,她也请了墨兰。这是为何?
不可否认,那时的明兰,涅槃重生,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一般而言,自己过得幸福的人,是很容易也很愿意帮助他人、愿望他人过得同样幸福的,明兰也不例外,何况她原本就十分善良。
她请来墨兰,老太太也对墨兰十分热情,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墨兰还是盛家人,林姨娘早就没法影响她了,她还可救。
正因墨兰还可救,盛老太太和明兰就没打算放弃她。如今盛家如日中天,墨兰即使使黑心,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能伤害到盛家的利益。因此,本着让这个家族每一份子都能过得更好的初衷和美好愿望,盛老太太和明兰仍然选择了接纳墨兰,当然,前提条件是墨兰不再能翻腾出其他幺蛾子。
这就是眼光长远心胸宽阔的表现。要做到确实不容易,当时的盛家已经如日中天,能包容一个小小的墨兰。如果盛家人人自顾不暇,像《红楼梦》里贾府后来那般捉襟见肘摇摇欲坠,恐怕墨兰也很难再被接纳。
说到墨兰,还得提一下她的自作聪明。
墨兰心心念念齐衡,她并非真的喜欢齐衡,正如林姨娘压根不那么喜欢盛竑一样,这娘俩嫁人,是利用男人和夫家,将他们作为实现自己过上好生活的阶梯。墨兰对齐衡,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用
但在《知否》原著里,齐衡不仅识破墨兰的真实面目,而且并未拆穿她。
因为,只要不眼瞎,大部分人都能看出墨兰是何种品性,即使不知道,打听打听她是盛家得宠小妾养大的,也能揣摩出个一二三来。正如永昌伯爵娘子对王大娘子说的,“她什么来头,你我都知道”,仅凭这一点,后宅的妇人都能看出苗条来。
在原著里,齐衡也知道墨兰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但他从未戳破,只是静观其变,不予回应罢了。
齐衡这么做,原因如下:一则这是平宁郡主对他的教养,戳穿别人自以为是的假把戏,对对方没好处;二则墨兰喜欢自作聪明,还把别人都当傻子看,齐衡配合她,也能满足她的骄傲心理。
所以,这是齐家的家教,是齐衡的修养,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这就是看破不戳破,生活中像墨兰这种既自大又自以为是的人很常见,但大部分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求同存异,看懂就行,不会过多计较。
再说说墨兰的夫君梁晗。梁家发展得一般般,在走下坡路,梁家吴大娘子是个精明的人,她相中明兰,想说给梁晗,奈何梁晗只看得上墨兰。
吴大娘子当然不喜欢墨兰,但精明的她不会和儿媳妇硬杠,毕竟梁晗屋子里几个小妾就够墨兰对付的。梁家另外的危机是庶长子比嫡长子及其余几个嫡子出息多了,因此,一旦梁家老伯爷去世,庶长子两夫妻就筹划着分家,并且争夺财产和爵位。
这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顾家那个更为歹毒的小秦氏早就未雨绸缪地为自己的儿子能继承爵位而打算了。她的手段当然龌龊,起先意图用捧杀的方式养育顾廷烨,随后又和顾家长子合谋赶走他,她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儿子的未来而铺路。
齐家走下坡了的一个原因在于子嗣稀薄,纵然儿子齐衡有出息,助力也有限。而顾家和梁家的弊端在于不善经营和教育,顾家长子顾廷煜当然是个厉害角色,奈何天不假年。梁家的儿子倒是多,但不顶用,反而让庶出的长子抢了风头。华兰的夫家袁家,最糟糕的地方在于袁大娘子办事糊涂,偏心大儿子大儿媳,好在华兰丈夫争气,公公和小姑子倒是明白人,否则袁家照样逃不掉没落的命运。
现代社会,人们在意个人和小家庭的荣辱远胜于整个大家族的发展,很少人有家族意识了,尤其是内陆地区,更多的人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参考资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关心则乱,中国华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