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但这五种走路姿势却是腰部最“害怕”的

作者:昆明健宇医药小健

跑步、打球、爬山.......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何行动都是依靠双腿完成的,做的最多的运动也是走路,但是这些都要基于正确的走路方式,要是走路的方式不对,不仅无法达到预期,还会造成腰和腿的损伤!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但这五种走路姿势却是腰部最“害怕”的

五种腰部最怕的走路方式

驼背型:这类人不仅背部弯曲,连肩膀和脖子也会向前伸。现代人经常使用电脑,大部分时间身体向前倾,时间长了后背的肌肉就变得僵硬,脊椎的S型发生改变,为了支撑沉重的头部重量,脖子及腰部便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腰痛、大腿肌肉痛、肩膀酸痛。

反腰型:这么走路乍看之下背脊挺得很直,显得有精神,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腰部却是朝后方反折的,这多是由腹肌及背肌不平衡造成的,常见于腹肌较弱的女性。用此种方式走路,腰部会产生沉重、疲劳感。

螃蟹型:走路时腿朝外弯,常见于腿部肌肉特别粗壮的男性及骨盘松弛的女性。这种走路方式通常和骨骼歪斜有关,时间长了会导致膝盖和髋关节疼痛。这类人走路时要尽量让脚尖朝前迈出。

左右倾斜型: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用的一侧手脚,因此肌肉的发达程度不平衡,会使骨盆左右倾斜,而身体为了取得平衡,全身骨骼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走起路来左右倾斜,时间长了会导致单侧脚踝痛、膝盖痛。这类人尤其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用一只手拿重物,或是单腿站。

屈膝型:多见于年纪大的人,主要是因为躯干肌肉整体性衰退,呈现无法支撑的状态,导致膝盖弯曲,需靠大腿前侧肌肉支撑。如此一来,腹部深层的髂腰肌更加衰弱,躯干肌肉得不到锻炼,陷入老化的恶性循环。

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但这五种走路姿势却是腰部最“害怕”的

走路的正确姿势

在室内走路:迈步时,后脚不深踩,用足尖轻轻碰触一下地面即可,注意放松小腿肌肉;迈出后,用全脚掌着地。这样,小腿肌肉在松弛和紧张间切换,有助于血液循环。应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上下楼梯:上楼梯时,两脚间的距离与骨盆相当,向正上方抬脚;应能感受到骨盆发力带动身体上楼,而不是用腿部肌肉;头和脚方向不一,如迈右腿时,头部偏向左边。

下楼梯时:两脚间距略宽于骨盆,用全脚掌着地;骨盆随着前脚微微倾斜,灵活运用脊背的力量,头偏向与脚部相反的一侧,稳定身体。

长距离行走:上半身保持灵活柔软,略弯曲手肘,感觉肩胛骨在前后运动,向左右摆动双手。为配合双臂和肩胛骨的活动,骨盆会自然向前运动,有节奏地带动双腿,不易感到疲劳。

背负沉重行李:关键是缩小承受重力的范围,尽量将行李贴紧身体,双脚间距与骨盆相当,向正前方迈步,这样能够保证身体稳定性。手臂和肩部摇摆幅度小的话,行李也不会被“甩来甩去”,减少不必要的负荷。

温馨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将走路评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60岁以上,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因此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离≈30分钟左右。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