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自叙》曾言:“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千百年间,世间因果报应不断循环,凡现错误行径,将因如此行为,遭残酷报应。此类故事流传不断,亦成后世惊醒对象。
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中最为著名的皇帝,李世民的传奇人生经历,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促使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在李世民的帮助之下,大唐盛世从此拉开帷幕,我国人民的生活迈向全新阶段。
可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统治者,却曾做出过弑兄夺嫡一事。据悉,此事发生后,李渊退位时曾留下十四个字,以此诅咒李世民,而在十六年后,这十四个字也字字应验。那么,在李渊退位时,究竟留下了哪十四个字?李世民后来的人生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

隋朝末年,天下动乱频发,在这一阶段内,许多起义将领纷纷组建起属于自己的队伍,李渊亦不例外。
此后,李氏父子三人成功推翻隋朝统治,创建起大唐王朝。在李渊登基后,便将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这也使得李世民与父亲及长兄之间产生嫌隙。
虽李世民能力出众,在建立大唐王朝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李世民却因并非长子,无法获得继承大统的机会。
唐初年间,天下各地仍未彻底平定,在这段时间内,李世民经常外出征战,负责保卫大唐江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麾下聚集着大量的能人志士,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也开始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将长兄李建成杀害,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让权。虽当时的李渊并不愿意放弃皇位,可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李世民,他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在李渊退位时,留下十四个字,以此诅咒李世民,史籍中记载,他留下的十四个字便是:“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在李世民看来,李渊之所以会落得如今的下场,是因其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维系自身通知。可当时的李世民,却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所以,他也认定李渊说的这一诅咒绝对不会应验。
可在了解过后续唐朝历史发展进程中却会发现,十六年后,李渊的这十四个字却字字应验。
受李世民的影响,其儿子们认为,皇位可以凭借着争抢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长子及其他儿子,纷纷开始参与到皇权斗争中。
玄武门之变发生十六年后,太子李承乾曾效仿父亲造反,而他的如此举动,亦对唐朝统治造成极大冲击。虽此时结束后,李世民对李承乾进行了惩罚,然而,在此后的日子里,李世民的儿子们却越发不安分。
此后,许多皇子遭到杀害,一些皇子亦遭到流放,久而久之,留在李世民膝下的儿子便只剩李治及一位被过继出去的李福。
可以看出,在李渊被迫退位十六年后,他所留下的这十四个字一一应验,而此时的李世民,终究为自己曾经做下的恶事付出惨痛的代价。
虽在后来的日子,李治成功继承皇位,大唐江山仍在稳定发展。可与李世民相比,李治并不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君主,这也使得李治离世后,李唐王朝的统治,受到极大威胁。最终,女皇武则天登上大统之位,使封建历史发展史,发生巨大的变革。
结语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李世民曾经弑兄夺嫡一事办得非常不妥,可凭借着其自身出众的努力,唐朝统治走上巅峰,这也使得后世在评判李世民的过程中,普遍对其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并不会将其人生局限在曾经犯下的错误中。
从李世民的人生经历便会看出,并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是十全十美的存在,每个历史人物的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缺点。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若是仅仅局限于其优点或缺点的分析,则会使我们对历史人物产生错误认识,导致历史研究事业发展陷入僵局。
现如今,凭借着我国历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都变得更加丰富饱满。相信在未来社会中,人们也将以更加理性、客观且全面的态度,对历史人物加以研究,并凭借着此类历史人物的帮助,将史学研究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