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三、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意义

清代碑派以及金石画派的兴起,对清代以来中国画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有深重的文化意义。清代以来形成的古拙、雄厚、奇崛、粗放的绘画风格与金石学派倡导的壮美崇高的美学理念直接相关。同时“金石入画”改变了中国画坛靡弱的格局,并成就了诸多书画大家,纵观清代以来的中国画史,但凡大家都会与“金石”或多或少地发生关系,诸如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等均是金石入画的代表人物,他们将金石碑文应用于中国画的创作之中,金石研究常常伴随着书画创作。他们的“金石”呈现出四种截然不同的“入画”路径,其中金农是“古隶入画”,赵之谦是“魏碑入画”,吴昌硕是“篆籀入画”,而黄宾虹是“金文入画”,分别指向“金石入画”的四个不同形态与样式。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对于绘画本体而言,黄宾虹的“金文入画”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一是“金文入画”助长一种稽古、博古和尚古的风气,与吴昌硕提倡的“与古为徒”有异曲同工之理,实现了山水画由端庄秀雅向浑厚华滋的风格转变。蕴含在金文之中的浑厚与古拙的气息,对于宋元文人画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笔墨弊端有着强健的作用。二是“金文入画”显示出对于“骨法用笔”的重视。“骨法用笔”是汇通书法与绘画这两种不同艺术形态的桥梁。“金文入画”所倡导的“骨法用笔”追求沉郁苍劲、雄浑自然、不拘成法的艺术风格,注重作品的表现力,极大地推进了文人画的发展。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从时代性与文化性而论,“金文入画”具有深重的文化意义。在民族危难之际,追溯、保存民族文化本源成为当时文化艺术学者的首务。“保存国粹,提倡金石书画”成为众多书画社团的核心宗旨。“金文入画”与“国粹”运动遥相呼应,不仅拓展了书画家的视野,摆脱了明清以来统治阶层对民间的思想禁锢,而且负载着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黄宾虹在致多位友人的信札中多次提及“金石”与民族文化复兴的关系,“道咸之间,碑碣书法金石学盛,以开来学,今言民族文化,舍此无他求矣”。黄宾虹先后加入“国学保存会”,成立“南社”,创办“贞社”,组织“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烂漫社”“中国学会”“中国画会”,撰写了大量的金石研究论著,在艺术创作中坚持“金石入画”的思想,以其一生践行了“保存国粹,宏扬金石,复兴民族文化”的宏大抱负。

左右划动浏览大图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从当代绘画的视角来看,黄宾虹“金文入画”具有现实启示意义。许多当代画家不懂书法,画家的书法水平普遍低劣,更不要说“金文入画”,这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当代“金石味”与“金石气”消失殆尽,金石研究极其缺乏,“金文入画”的创作思想面临危机。在创作领域,逐渐演化为“造型”与“笔墨”之争。西方绘画强调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突出体积、空间感、质感的表现方法,一切以“造型”为中心。而中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以形写神”与“气韵生动”,一切以“笔墨”为中心。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黄宾虹“金文入画”的思想与实践(三)

纵观中国书画史,自文人画确立正统地位以来,“以书入画”逐渐发展成为“自觉行为”,这不仅体现出文人书画在笔墨上的一致性,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不论是宋人尚意书风与“苏米”文人墨戏,魏晋尚韵书风与元人花鸟画,明清调书风与“青藤白阳”,还是清代近现代以来的“金石入画”,均反映出“以书入画”的特征。“金石入画”的研究或许可以给当下的美术教育与中国画创作一些启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