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你完不成公司派给你的任务,并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而是因为领导并不信任你,甚至处处掣肘你,使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放手去干。
不仅公司里面是这样,国家层面往往也有这样的事情。公叔痤统帅魏国大军,在少梁邑与秦军大战,本来只要采用商鞅的谋划,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
01 公叔痤选择出战
公叔痤统领魏武卒方阵与秦军激战,虽然被杀2万余人,却也重挫了秦军。秦军没有多少粮草,强在战心,战力上却是不行的,不能久战。
所以,魏军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只要公叔痤听从卫鞅的谋划,实行“秋守春战”的战略,那么秦军就会因为后继乏力而最终失败。但是,公叔痤却放弃了商鞅的这个高明的谋划。
是公叔痤认为商鞅的谋划是错误的吗?
当然不是。不仅不是,他反而很赞同商鞅的分析和规划。商鞅认为,少梁邑是直接联结秦国和魏国的要塞,还是冲击赵国和楚国的要塞。所以,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对秦国来说,只要秦人占领了少梁邑,他们就可以在半日之内,抵达魏国国都安邑。这对魏国将意味着灭顶之灾。
如果魏军战胜,那么就可以西渡黄河,将秦人赶回陇西大山。这实际上就意味着秦国被灭国。就算他们还打着秦国的旗号,实质上受损太大,短时期内也就不可能再给魏国带来什么威胁。
所以,这两方面都对少梁邑势在必得。这是战势。但战势归战势,还并非胜势,具体应该怎么去打呢?双方都在调兵遣将。
商鞅作为公叔痤的学生和中庶子(即类似于今天的秘书职务),有责任为公叔痤谋划。他的谋划就是“秋守春战”。意思就是,秋天和冬天坚守不出,春天到来的时候再大战一场,一举灭秦。
这个战略正确吗?正确。因为这是在分析两国基本国力和战场形势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规划。秦军胜在战心,魏军胜在战力。但是,战心虽强,终究还是要靠国家资源的充足供应才能持久,而这恰恰是秦军的短板。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取胜,秦军将面临着很快崩溃的危险,那是非常不利的。而这对魏国却很有利。魏军可以据险持守,确保自己不被动。等待秦军粮草耗尽,就可以一举攻灭他们。
虽然正确,这样的规划能够推行吗?不能。
公叔痤虽然赞同商鞅的谋划,但无奈于魏王不同意。这不,魏王已经派公子卬这个弟弟来监军了。名为援军,实为监军。目的是什么?当然是督促公叔痤赶紧进攻,取得胜利。
这还是表面上的目的,更深远的目的,也是不方便公开的目的,就是让公子卬与公叔痤共同指挥战争,从战争中取得政治资本。这样,公子卬就可以与公叔痤分庭抗礼,以便在以后的朝政议事中能够成为制约公叔痤的重要一极。说白了,魏惠王还是对公叔痤不放心。
对这一层的目的,公叔痤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但是不方便明说。他怎么去说服商鞅呢?他直接把魏王要求他尽快进攻秦军的密诏给商鞅看了,借机让商鞅明白他的两难处境。在看了密诏后,商鞅也明白了,虽然公叔痤赞同自己的谋划,可是最终还是拗不过魏王的最高意志力,也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最后,他们决定顺从公子卬和魏王的速战速决的意志,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02 为什么公叔痤必须出战?
令人感兴趣的是,公叔痤在明知出战不利的情况下,还坚持与公子卬一起出战,这不是胡闹吗?
表面上看这是不负责任,或者如龙贾老将军所说的那样如同儿戏。但仔细想想,他还真的只能这样。
商鞅建议公叔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对吗?对,也符合战场上的常理。但是,别忘了,公叔痤本来就是受命于魏惠王的委托来打仗的。而且,魏惠王已经给他下了密诏。不仅下了密诏,还派自己的亲弟弟来到前线监督战事。
人家都来到前线了,你还说你不知道?这个恐怕不可能。你说君命有所不受,你敢吗?说不定公子卬本身还带有魏王的其他密诏呢,这个谁也说不准,或者起码公叔痤不敢去冒这个险。他最好的结果,就是顺从魏惠王通过公子卬带来的意志力。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还是,魏国是魏王和王族的,不是他公叔痤的。魏国是人家老祖宗建立起来,一代代地传到他的手里。
对,也有很多权臣可以掌控国家政权,甚至可以谋夺人家的政权,但是公叔痤这不是没有这样的本事嘛,而且人家还在紧密地提防着他呢。
说白了,公叔痤只是个高级打工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个总经理,但不是董事长,甚至连个真正的董事也不是。
你说,他这样的高级打工仔的地位,还敢违反真正老板的指示?恐怕他没有这个胆子,这样做对他来说也不是最佳选择。
所以,公叔痤选择出战。就算最后败了,顶多被罚,而且还有公子卬这个愚蠢的草包可以分担罪责。但是,如果公叔痤直接违反惠王的意志,那就等同于谋反,结果是什么?恐怕不是处罚就可以了事的。
所以,他最好的选择,就只能是服从和出战。但这里面也反映出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魏惠王实际上也在朝堂之上摆弄出权力互相制约的戏码。
03 朝堂决定战局
既然魏惠王才是魏国的实际所有人即国主也就是本代董事长,那么他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治理自己的国家呢?国主实际上有普通人都没有的恐惧感。他最大的恐惧感,还在于失去政权,说白了就是失去臣下对国主的服从。
魏惠王不害怕吗?他当然也害怕。所以,他要在由他主导的朝堂上扶持“权力三角”,即让公叔痤、庞涓和公子卬实现三角相互制约。只有这样,每一角都不能获得过多权力,都不可能危及到魏惠王行使最高权力,他们三角都要尽力维护魏惠王的“共主”地位。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就决定了魏惠王本人的政治心胸和具体图谋,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对外战争的行动空间。他信任谁,采取谁的谋划,都是他治国水平的直接表现,当然也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在战争中的主动地位和获胜可能性。
这次的少梁邑之战,看似是公叔痤统帅的魏军与秦献公带领的秦军在作战,实际上却是魏国朝堂和秦国朝堂的对决。
朝堂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战局。朝堂的结构,朝堂运行状态,发动战争的时候朝堂所处的基本状态是什么样,能派出什么样的统军人士,粮草能不能充足供应,后续还有没有制约措施,战场上怎么决策,最终战力如何、战心是否强盛,如果受挫能否迅速反弹和再战,以及是否有后续支撑力量,都将直接影响战争的最终的结果。
朝堂的基本状态,最终还要受到君主治国能力这个巨大变量的影响。如果君主治国能力比较强大,那么他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不那么好的朝堂捯饬得比较好,从而可以聚集较多的国力,确保国家在战争中有所斩获。
如果君主治国能力比较差,就算有比较好的底盘,有比较大的胜算,也会因为君主的混乱安排而被消耗掉很大的胜算可能性。甚至,如果君主确实胡乱安排,比如只把弄权作为第一要务,而安排了很糟糕的战争决策搭档,如公叔痤和公子卬这样,那么不仅会贻误战机,反而很可能战败。
可以看出,国家庙堂的政治能力,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战场局势和最终的结果。如果前方主将不能主导战争决策,那意味着他不能根据战场局势而及时地适应性调整,从而使本方战争力量获得更大获胜可能性。
04 如果受到领导制约
公叔痤名为主将,实际上没有主导战争的权力,也就更不能说如何推动战局走向胜利了。国家战争层面上如此,每个人在单位上难道不也如此吗?
对,也如此。很多公司中,领导对下属也未必能够充分信任。给你派了个活,但是能不能干好,并不是仅仅由你这个下属的能力所决定,更多的时候,还要看领导是不是会制约你、牵制你。
如果领导对你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信任,你就危险了。因为他们可能给你下各种套,甚至直接在你努力的当口直接换掉你。身处这样的险境,作为下属的你,如何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利益服务呢?
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单位或者领导,应该怎么办你呢?
如果能走到更好的单位或者领导下面,那就勇敢得换掉他们。如果不能,就像电视剧中的公叔痤那样,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与魏国捆绑在一起的话,那就老老实实地呆着,但是要在心理上对这样的领导有预期,你要明白,在这样的领导的带领下,是不可能有多大前途的。如果果真如此,你也不要太失望。
当然,更要去规避风险。像公叔痤如果不能及时贯彻领导魏惠王的意志,那就意味着很大的个人风险,甚至可能丢掉性命。如果是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作为被领导主导的接受主体,你还是要能够及时认清形势,规避掉风险。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