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解放战争时期,经历江北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已经面临全面劣势之中。精锐嫡系部队的缺失,使得蒋介石手中的底牌越来越少。国共之间攻守之势易变,国民党军只能进行全面防守阶段,进行最后的顽抗。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只是随着渡江战役的推进,国民党军南方防线迅速瓦解,使得其掌控的基本盘不断地丢失。最后只剩下西南之地的最后飞地,大陆之地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为了最后的抵抗,以及期待美军的支援,为此蒋介石特命胡宗南守住川西,固守仅剩的地区,只是成为自己的奢望,胡宗南又一次辜负信任。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当其被困西昌之时,蒋介石大怒,说其是党国的罪人,让谁也不能救。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只能说是胡宗南自己的问题,以及国军的失利,让老蒋对国军将领彻底失望与愤怒中的无奈。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一、整体局势下的不利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共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国军占据绝对全面优势地位,处于进攻状态;中期虽然兵力收缩,还是处于优势地位,进行重点进攻状态;只是后期却是处于力不从心的被动防御阶段,这时的国军只能处于相对的劣势。

特别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的失利,使得国民党的主力与精锐,丧失殆尽,失去江北控制权。国民党只能处于最后的被动挨打状态,优势已经不存在,能否守住现有地盘都是个问题。即使蒋介石积极抽调最后的力量,进行精心部署与防御。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可是随后的渡江战役失利,南方防线与地区的失守,国军不是撤退就是被歼灭,或者投降与起义,使得国民党的核心统治区土崩瓦解,失去最后的抗争本钱。让蒋介石不得不仓皇撤往台湾,但还是不想放弃大陆地区的根据地,希望有立足之地,进行最后翻牌的可能。

二、亲信将领的战略背叛

只是大厦将倾,国军的表现让其很是失望。尤其是自己的亲信将领,违背自己的意志,使得本就危困的战局,更加局势恶化。让其不得不反思失去大陆统治权的问题,也对自己的嫡系心腹门生失望与怀疑。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尤其是胡宗南这位自己,亲自提拔重用的“西北王”。在解放初期最优势的时候,不但没有彻底解决我军总部机关,反倒被牵制兵力,不断地被消耗。最终不仅没有完成老蒋的战略目的,反倒丢失西北的统治权。放弃西安的后果,就是我军成为西北的掌控者。

即使丢失西北,老蒋也让其固守西南,进行最后的抵抗。依托大西南的后方优势,与我军进行长久相持战,给国军缓冲与重新立稳脚跟的时间。只是没有想到胡宗南再一次辜负自己的信任,四川防线还是没有守住。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不仅丢失成都,在不请示的过程中,直接命令部队撤退。最终因为云南国军起义,导致胡宗南的三十万西北军,南撤的后路被堵截,最终自己的看家部队被歼灭殆尽。胡宗南自己也只能在之前,自己先行飞往海南,进行战略逃避。

三、自己失权的悲哀不愤

胡宗南的这种行为,让老蒋大为愤怒,丢下部队自己私自逃跑,还拒不执行老蒋的西南战略部署。丢失四川这个大后方,也是最后翻牌希望的根据地。让国民党彻底丧失大陆的控制权,只能安居一地的被动防御。

老蒋的愤怒与悲哀可想而知,而胡宗南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得不逃避蒋介石的追责,不敢回到台湾。蒋介石也严令他必须重返前线,进行防御与固守,给予其最后的机会。坚守西南飞地最后的地盘,等待国际局势的变换,静等最后的反攻。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只是西昌防线的被动位置,既没有战略优势,也没有地理优势,只是国军不甘心失败的顽抗心理。胡宗南也确实进行收拢残军,总共才有一万余人。趁我军没有进行攻击的空缺,开始经营西昌防线的巩固。

四、屈从于现实的妥协

只是一切的部署,都是徒劳。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我军前锋部队一到,胡宗南的防线都被打破。本人也被困西昌,再不逃走,自己也成为俘虏。在这种关键时刻,蒋介石彻底愤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让所有人不许救他。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为何会这样,其先后丢失延安、西安、成都,就连最后的飞地西昌也守不住,蒋介石所有的希望破灭。只是胡宗南毕竟是党国高级将领,最后在众人劝说下,只能不情不愿的进行救援,才没有让他成为我军俘虏。只是国军在大陆的部队,也被歼灭,失去制衡大陆的本钱。

胡宗南被困西昌时,蒋介石怒骂:他是党国的罪人,谁也不准救

结语:这位国军最后的“西南王”在其最后时刻,还是成为逃跑将军。他所主政时期的西北与西南,都因其为了保住自己的部队,没有贯彻老蒋的战略全局。最终不但丧师失地,还把自己最后的本钱,三十万大军丢失。最后自己也险遭被俘的厄运,难怪老蒋愤怒,想要让其战死疆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