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国军名将杜聿明出生于1904年,他老家在陕西米脂。1924年6月时,他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军事训练,为将来的领兵作战打下良好基础。离开学校之后他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过程中立下战功,有了不断晋升的资格。他在部队中先后担任过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务,参与过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会战等。1939年时,杜聿明被提拔为第五军的军长,他带领部队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的战士对日军进行反击。在这期间,他带领大家重创敌军第5师团,为祖国立下了一次大功,当时日军的第5师团号称钢军,不仅武器装备更加强大,士兵素质也很优秀,杜聿明能带人将这支部队击溃,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令人痛心的是,杜聿明后来没有及时跟随组织进行正确的活动,反而跟随国民政府做了一系列错误的事情,最后他被我军俘虏成为了一名阶下囚,还被送到功德林进行改造,直到十几年以后才重获自由。国家知道杜聿明是一个优秀的人才,释放出来之后给了他不少机会,在1978年时,让他成为了第5届全国人大代表。在这个岗位上,杜聿明发光发热,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1981年5月,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杜聿明,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7岁。值得一提的是,杜聿明在临终之前,仍在质问一个曾经的兵团司令,问他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这个令杜聿明耿耿于怀的兵团司令,名叫郭汝瑰。他是四川省铜梁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很早以前就开始抨击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从小就被父亲影响的郭汝瑰,耳濡目染之下对北洋军阀等旧势力特别痛恨,不愿意跟这些人同流合污。郭汝瑰成长的年代,整个中国一片动荡,他知道只有全力发展军事,才能让整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所以在18岁那年接受好友的邀请,去了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后来,他参与北伐战争,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过了一段时间,他因为同学的推荐,加入革命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工作者。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大革命失败之后,他没有及时离去,被迫留在川军,最后为躲避战乱跑到了日本。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中日两国的关系越来越恶劣,他没有继续留在日本读书,中断学业回到了祖国。1937年,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全面侵占中国的土地,将整个中国收入囊中,实现他们的大东亚共荣计划。郭汝瑰对日军特别痛恨,他积极参军,跟随大家一起进行抗战活动。后来,他奉命去了上海抵抗日军,他在阵地上与敌人血战七天七夜,宁死都不肯屈服,最后成功保住阵地,将敌人击退。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因为这次战役的胜利,郭汝瑰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抗战名将,还被司令长官陈诚提拔重用,晋升成了军参谋长。在这之后,郭汝瑰继续领兵作战,他在武汉地区帮助部队赢得了胜利,又跟随薛岳参与了第3次长沙保卫战。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郭汝瑰可以说是一直在拼死作战,他在阵地上的优秀表现,不仅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国民政府高层的提拔和重用,连国军最高将领蒋介石都对他特别信赖,还将他任命为中将兵团司令。那时候,国民政府高层普遍比较腐败,他们在前线物资紧张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收敛,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比如蒋介石身边的心腹特务戴笠,就一直用相对卑劣的手段捞取钱财,他家里放满了奇珍异宝,金条和珠宝首饰等珍贵物品数不胜数。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国民政府高层普遍都特别贪婪,将贪污腐败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郭汝瑰却没有被腐蚀,他出淤泥而不染,在那种环境中,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仅没有大肆贪污腐败,反而还两袖清风,家里连沙发都有补丁。这样的表现,在国民政府高层中显得很是怪异,身为高级将领的杜聿明,对郭汝瑰这样的行为很是怀疑,他总觉得郭汝瑰不是一个为国军效忠的人,而是延安那边派来的卧底,所以他一直在试探和排挤郭汝瑰。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经常出现矛盾冲突,即便是在阵地上打仗时,两人都经常产生争议。古人常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一个组织如果内部不和谐,很难发挥全部实力。杜聿明和郭汝瑰总是发生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力,给我军制造了不少可以进攻的好机会。那么郭汝瑰到底是不是卧底?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之前简单的提了一句,郭汝瑰早年加入革命组织,虽然后来他因为国内局势的变化,被迫去了日本,但是他一直秘密跟革命组织保持联系,暗中给组织提供机密情报。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比如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前,郭汝瑰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大量的收集情报,将国民政府高层制定的战略和战术方案,全部秘密送给我们的革命部队。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的革命部队本身就骁勇善战,获得这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后,很快就针对国军的弱点,制定了一些措施。双方交战之后,革命部队很快就获得巨大优势,并且赢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争中,国军80万大军几乎崩溃,其中有55万人被我军歼灭和俘虏,连身为负责人的杜聿明都被抓起来,送到了监狱中进行劳动改造。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杜聿明被我军俘虏之后,郭汝瑰领导一个兵团,在1949年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起义,帮助我军迅速击溃敌军在西南地区部署的防线,极大减轻了革命组织的人员伤亡。回归革命部队后,郭汝瑰因为当时的工作和时代背景需要,一直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说出自己在战争时期为祖国和革命队伍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正因如此,杜聿明始终不知真相,他对当年的战败耿耿于怀,所以直到临终之前,仍在质问郭汝瑰,想要从他这里得知当年的真相。面对杜聿明的质疑,郭汝瑰选择了沉默,他没有承认自己当年所做的事情,只是默默地为他送行。

1981年杜聿明去世前,为什么质问兵团司令:你到底是不是卧底?

有不少人认为,杜聿明很早以前就在怀疑郭汝瑰,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答案,临终之前质问郭汝瑰,其实是想要让郭汝瑰亲自给出一个答案,可惜他至死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他走之时心里肯定有很多遗憾。那么郭汝瑰的最终结果如何呢?他回到队伍中后,主要负责编撰国家的军史和抗日期间的正面战场史,他为人严谨,编写历史资料的时候一丝不苟,用相对客观的方式,还原了当年的历史。郭汝槐晚年一直享受副兵团级司令待遇,其生活相对安稳。令人痛心的是,这位在战争时期贡献卓越的优秀将领,在1997年10因为车祸不幸逝世,享年90岁。国家对郭汝瑰同志的一生高度认可,在他的追悼会上,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这一生惊险曲折丰富深刻,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会被国家永远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