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为何出现人才断层?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主要是调侃三国后期,蜀国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到了姜维北伐之时,整个蜀国居然找不出可以统兵的大将,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那么为何到了蜀汉后期,蜀国将才凋零,居然连个独当一面,力揽狂澜的大将都找不出来,着实让人唏嘘。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为何出现人才断层?

大家都知道,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所以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注意延揽人才。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从而一举扫平北方群雄,开创了曹魏的江山。孙氏兄弟占据江东,依靠的也是吸收各方人才。但是蜀国,除了诸葛亮、五虎上将和其他几位寥寥数人外,可谓再无其他多余人才。

虽然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还是十分渴求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招揽人才,刘备甚至“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所以,刘备在世时,蜀国文臣武将虽然不多,但是个个都是在当时顶尖的存在。但是刘备去世后,蜀国就迅速走向下坡路,最后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戏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尴尬的局面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为何出现人才断层?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大客观因素就是蜀国的地域狭小,且偏隅西南。这些地方在中原地区来看就是蛮夷部落之地,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哪里比得上中原富庶之地。人才都是喜欢流向富庶和权力的中心地区。所以,鲜有人才愿意投靠蜀国。

刘备建国之时,蜀国的人才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才跟随刘备,从荆州进入到蜀地的。而另一部分人才就是原益州刘璋集团之人。并且刘备任用要职部门均是来自荆襄之人,益州本地之人时常受到打压。使得外地外来人才流入时,很难有很大的机会展示。所以前来投靠蜀国之人越来越少。

蜀国穷兵黩武,无谓耗尽人才。在关羽丢失荆州,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不顾孙刘联盟的关系,亲率数十万大军征讨东吴。这次东征可以说是倾蜀国全国之力。但是却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大败而归,此战蜀国不仅折损了数十万精兵,同时还折损了黄权、马良、傅彤、程畿、冯习、张南、杜路、刘宁数十位年轻将领,可谓伤筋动骨。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为何出现人才断层?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曹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好处并没有多少,而且还折损许多大将。

蜀后主阿斗昏聩无能,不善于提拔或选用蜀汉的人才,诸葛亮独揽大权,诸葛亮可谓是事必躬亲。无论什么事都是自己亲历亲为。手下之人和年轻的官员很难获得重用,缺乏历练。到真正需要用时又无法独当一面。诸葛亮去世后,除了诸葛亮弟子姜维外,蜀国可堪大任者几乎没有。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为何出现人才断层?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蜀国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如果刘备或者诸葛亮早日发现这一隐患,或许蜀国就不会出现武将人才断层的局面,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了。

作者:国学那点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国学那点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