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这个问题有些大,就是其中包含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赵云战马超。

赵云战马超应该是二百多合不分胜负。生死搏斗的话,马超将处于劣势。原因就是:

第一、两人的武功修为差距不大。衡量人物有许褚和张郃两人。

许褚曾经裸衣斗马超,搞得所有观众们都如梦如幻,如醉如痴。两人大战了合计230回合不分胜负。因此,可以断定两人的武力值属于同一档次。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许褚也大战过赵云,两人在穰山之战时邂逅,大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赵云面对张郃、李典、于禁等高手环伺在侧,急于突围去救刘备,因此没有耐心再打下去。但是三十合以后,赵云突破了他们的包围圈,找到了刘备,正好赶上高览要擒拿刘备。赵云枪挑高览,救了刘备。赵云这一次大战许褚,应该说是困难重重,他既要应对于禁、李典、张郃的干扰,还要牵挂着刘备的安危。相对来说,马超那次大战许褚,是一对一,而且两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容易一些。

马超二十合打败张郃;赵云在穰山之战,三十合打败了张郃。看似赵云略微有点低于马超,其实不然。马超打败张郃时,马超刚刚只打败了于禁一个人,而且是一交手就打败了于禁,没有耗费多少体力。而赵云则是和许褚、李典、于禁等连续单挑,又混战了将近一天,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在突围的最后遭遇到了张郃。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是三十合打败张郃,含金量却远远高于马超那二十合。

第二、生死相搏,说马超会处于下风,是根据二人的总体战场表现来断定的。

马超一生的战斗生涯只斩杀过四个敌将,是王芳、李通、马玩、梁兴。而赵云却斩杀了高览、邢道荣、慕容烈、鞠义、朱然、刘璝、马汉、钟绅、韩德父子五人等等七十多员敌将。这七十多人有曹魏的,有孙吴的,有袁绍的,有刘璋的,有原来荆州的。也就是说,赵云斩杀的敌将来自方方面面的,无论什么派系的武功、不管什么样的打法,到了赵云的手里,赵云都可以从容应对。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赵云斩杀敌将的能力比马超强过很多。这就可以看到:赵云的枪法更精准、更狠毒,危险性更大。马超斩杀的敌将不多,可以推理出,他的枪法表演性很强,但是杀伤力就不如赵云。由此可见,马超的枪法杀伤不足,防守有余。而一般来说,三、四流的战将,在赵云的枪下逃生机会渺茫,除非赵云不是大开杀戒,有意放生。而在马超手下逃生就容易的多。

因此马超大战赵云,由于二人的防守能力都很强,所以二百合不分胜负是大概率事件。许褚都可以抵挡马超230合,赵云怎么着也不比许褚差吧。但是二百合以上,赵云的耐力无限,一旦马超稍微露出丁点破绽,赵云的枪立即就会得理不饶人而刺伤马超。

黄忠大战许褚将是一场好戏,因为他们都是使用大刀的,都属于大刀阔斧型的打法。

许褚大战过五虎上将中的四虎,唯独没有战过黄忠,给我们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和些许的悬念。许褚和黄忠到底谁更高一筹?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我们可以参照关羽。

关羽堪称《三国演义》中刀法第一。所以关羽大战黄忠和大战许褚就很有参考价值。因为他们都是使用大刀的高手。

黄忠大战许褚会不分胜负。原因就是:刀法上黄忠略微有点占上风,但是体力上黄忠明显不敌许褚。此消彼长,最后两人旗鼓相当。

我们透过长沙一战来分析一下黄忠武功修为的利弊得失。

第一天,关羽大战黄忠一百多合不分胜负。黄忠刀法没有破绽,关羽也没有找到打败黄忠的方法。关羽也承认黄忠的刀法没有破绽,准备用拖刀计斩杀黄忠。但是当时有一个细节就是:替黄忠观敌撩阵的韩玄害怕黄忠有失而鸣金收兵。这就告诉大家,黄忠即将露出不足之处,就是体力不支。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关羽因为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巧胜黄忠,而忽视了这一细节。旁观者韩玄却分明看得清楚,因为他太熟悉黄忠了。黄忠的大刀是否还是像刚开始的时候那么运用自如,只有韩玄和黄忠两人清楚。一百多回合也可能已经接近或者就是黄忠体力的极限。黄忠久居韩玄门下,韩玄自然就非常了解底细。韩玄也肯定不可能是第一次观看黄忠展示自己的武功。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那么关羽为什么没有发现,原因就是:关羽是当局者,正一心一意地应付而无暇顾及这点;再者关羽的大刀更沉重,更消耗体力,所以他就没有发现黄忠出现的异常。而韩玄却是结合以往黄忠的表现得出结论:黄忠即将落败,必须马上收兵,再另找对策对付关羽。

韩玄召回黄忠以后,命令黄忠以弓箭对付关羽。由此可见,黄忠如果纯论刀法的话,还是略微低于关羽的,但是差距不大。

再看许褚跟关羽大战的状况。许褚和徐晃联手被关羽杀退。也就是说,许褚自己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了。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

没有明示,关羽用了多少回合杀退了许褚和徐晃的联手。但是总的合数不可能超过一百回合。因为,关羽还要大战夏侯惇,就不可能用太多的合数。否则,就无法解释关羽又坚持下去一整天的战斗。

我们可以看到:关羽杀退许褚和徐晃的联手,用了不到一百回合;而要使得黄忠一人微露破绽,却需要一百回合以上。由此可见,黄忠还是要比许褚稍高半筹的。

最后我们再探讨年轻的黄忠是否能战胜吕布?答案是:多半不能。

有人认为:老年黄忠都可以战平关羽,那么年轻力壮的黄忠岂不是恐怖至极了?其实不然,黄忠是大器晚成型的。正常情况下,是越年轻体力越好、战斗力越强,尤其是体育竞技类项目,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退休或者是当教练了。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但是,黄忠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他的武功学习的晚一些,因此年轻的时候,虽然体力好却刀法没有大成。直到年过六旬,他的刀法才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于是黄忠以刀法招数的精湛来弥补体力和内力的不足,依然可以屹立于超一流高手之林。

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三国演义》告诉我的。我们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交代关羽的原话:

“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手下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与刘表之侄刘磐共守长沙,后事韩玄。”

赵云战马超、黄忠战许褚、年轻的黄忠战吕布,分别谁能赢呢?

从诸葛亮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忠原来是刘表帐下中郎将。刘表任荆州刺史之初,可是平定了荆州地方不少的盗匪、山贼等实力。刘表还跟皖城的张济、张绣叔侄发生过规模不小的战争。这些战争,黄忠肯定要跟随刘表参加。如果黄忠当时有吕布一样的武功修为,战场之上,岂能如此的默默无闻?即使他当时的武功只有一流高手的水准,像华雄一样,也不至于一文不名吧?根据黄忠进川的表现和刘备伐吴时的勇敢,他不是那种不求闻达,一味退让的庸才;更不是那种贪生怕死、畏畏缩缩的缩头乌龟。

所以,黄忠年轻时候的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当时学艺未成,只好埋头苦练,以待天时。

另外,孙坚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曾经带兵参加诸侯结盟讨伐董卓。计算年龄,那时候黄忠在四十左右,如果黄忠武功有成,没有理由那场战争也不参加。黄忠不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不参加刘表和张绣的战争;不参加刘表和孙坚的战争,单单是要等着颉颃关羽,有这么做人做事的吗?

历次战争黄忠都没有参加,或者说是参加了也没有什么超常发挥,因此一直都是一名无咎无誉的普通战将。揆情度理,他年轻时候的武功修为境界不可能达到吕布的档次。

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不能简单地用想当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物;我们的思维也不应该固化在某种逻辑之上。否则,我们就只能是刻舟求剑,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