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

《铭记》第126集

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19岁在胶东军区入伍的丁建文,如今已经93岁。回首军旅生涯,最让他自豪的就是“我们团是尖刀团”!作为志愿军九兵团27军80师240团的一名班长,丁建文苦战长津湖,伪装突围,俘获美军直升机。今天,请老英雄给我们讲述“尖刀团”那难忘的峥嵘岁月。

九兵团一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就遇上了一场硬仗、恶仗。长途奔袭、潜伏阻击,天寒地冻的长津湖之战是个严酷的考验。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丁建文与老伴在观看记者拍摄的视频采访内容

丁建文:零下四十多度,那个人冻得,在雪窠里,我没多久就起来活动活动,有的懒人他不活动还有的是冻死的,俺那个连,那天冻死了62个人。

官兵们以惊人的毅力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在雪地里埋伏几昼夜。

丁建文:在临江的时候发的一个小棉被,白棉花毯子,就为了在雪上盖着飞机发现不了你。那个飞机飞得矮的多,有这么句话说,“赶快把帽子戴好了,别叫飞机摘了帽子。”飞机三十来米高,一群就三四十架,其实咱伪装得挺好的,它也没发现。

11月27日夜间,长津湖战斗打响,美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被打得蒙头转向,聚集在柳潭里、新兴里的几个点上。28日白天,美军的飞机前来救援,战斗极其惨烈。

丁建文:来了40来架,把这个山炸翻翻了,有人说排长牺牲了,剩了一个副排长,我就问副排长哪去了?他说在上面,我就上去找。他就在这个石棚子搁里头,把枪抱在肩膀头这么坐着,我管怎么叫他也不放声,我过去一捹,他倒了,他牺牲了。这不是没有办法,就得我负责任。我就指挥着这个班、这个排,就冲上去了。上面这个班工事里头,机枪在沿上稳的,人死在战壕里头,就是单人掩体里头,都那么样,就剩一个班长叫隋春暖,他冻掉了9个脚趾头,就剩一个脚趾头了。这个战士又瘦又小,叫孙方,刺刀捅到里边,还拔不出来,这个班长一捧把刺刀给他拔出来。刺刀攮身上,你不流血,它就拔不掉,我指挥这个排上去了,把他俩也解放了,阵地也恢复了。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240团3营深入敌阵,遭到美机械化部队包围,处境极为凶险,战士们想出了一个伪装突围的妙计。

丁建文:就是我们这个连的第一班的班长,他叫张云振。他提出来的:我们每天都是傍日西6点开始出发,我们就不能头晌出发吗?身上都伪装好,把树枝子插好,不像个人像棵树,头晌就开始走,飞机来了就停下来,飞机过去就走,等到敌人加强岗哨的时候,咱都出去了。这个班长这个意见打准了,营长教导员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就这样,“尖刀团”的战士们巧妙伪装、胆大心细,终于在六天后突出重围,受到志司嘉奖。

1951年冬,丁建文和战友们抓获了三名俘虏和一架美军直升机。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美军飞行员和直升机

丁建文:老远望着那个山上,红灯绿灯什么东西,一准就是个飞机,俺就去了,俺人一去他就跑了,他拱那个雪里头趴着,一个把鼻子打去了,一个把腿掐了的,另一个没挂彩,就抓这么三个俘虏。这不是直升机的驾驶员,飞机上驾驶员加上他带的一个医生,这不仨人嘛。咱还照了相,出来就这么个姿势缴枪的样。俺就在那看了8天8夜,晚上在飞机上睡,在直升机里睡,第二天俺就离这个直升机200米,有6架小飞机转圈找,它也找不着。割的松树伪装的,它找不着。朱总司令说,这个直升机不准破坏,要完整地把它拉回来,所以又修道又割树,把这个直升机完整地拉回中国来了。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生入死,中朝两国人民深厚的战斗情谊让丁建文至今难忘。

丁建文:(朝鲜)老百姓做豆腐给俺吃,就是那个大铜碗,一个碗里那么一方豆腐,用头顶着送给志愿军吃,是老百姓的好意,拥护志愿军才做豆腐给你吃,他们也说中国话,打美军,吃了好打美军。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采访线索热线

【铭记】第126集丨丁建文:“我们团是尖刀团”

作者/门庆金

责任编辑/郑定成 编辑/何婷婷

编审/张丽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