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中共丹東市委宣傳部策劃、組織丹東廣播電視台、抗美援朝紀念館和社會力量,搶救性拍攝抗美援朝口述曆史大型系列紀錄片《銘記》,以“尋找最可愛的人”“講述最可愛的人”“學習最可愛的人”為主線,重點采訪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戰士和支前模範等,通過經曆者的親口講述,幫助人們全面了解、永遠銘記抗美援朝戰争的艱辛曆程和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抗美援朝口述曆史大型系列紀錄片

《銘記》第126集

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19歲在膠東軍區入伍的丁建文,如今已經93歲。回首軍旅生涯,最讓他自豪的就是“我們團是尖刀團”!作為志願軍九兵團27軍80師240團的一名班長,丁建文苦戰長津湖,僞裝突圍,俘獲美軍直升機。今天,請老英雄給我們講述“尖刀團”那難忘的峥嵘歲月。

九兵團一踏上抗美援朝戰場,就遇上了一場硬仗、惡仗。長途奔襲、潛伏阻擊,天寒地凍的長津湖之戰是個嚴酷的考驗。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丁建文與老伴在觀看記者拍攝的視訊采訪内容

丁建文:零下四十多度,那個人凍得,在雪窠裡,我沒多久就起來活動活動,有的懶人他不活動還有的是凍死的,俺那個連,那天凍死了62個人。

官兵們以驚人的毅力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在雪地裡埋伏幾晝夜。

丁建文:在臨江的時候發的一個小棉被,白棉花毯子,就為了在雪上蓋着飛機發現不了你。那個飛機飛得矮的多,有這麼句話說,“趕快把帽子戴好了,别叫飛機摘了帽子。”飛機三十來米高,一群就三四十架,其實咱僞裝得挺好的,它也沒發現。

11月27日夜間,長津湖戰鬥打響,美陸戰一師和步兵七師被打得蒙頭轉向,聚集在柳潭裡、新興裡的幾個點上。28日白天,美軍的飛機前來救援,戰鬥極其慘烈。

丁建文:來了40來架,把這個山炸翻翻了,有人說排長犧牲了,剩了一個副排長,我就問副排長哪去了?他說在上面,我就上去找。他就在這個石棚子擱裡頭,把槍抱在肩膀頭這麼坐着,我管怎麼叫他也不放聲,我過去一捹,他倒了,他犧牲了。這不是沒有辦法,就得我負責任。我就指揮着這個班、這個排,就沖上去了。上面這個班工事裡頭,機槍在沿上穩的,人死在戰壕裡頭,就是單人掩體裡頭,都那麼樣,就剩一個班長叫隋春暖,他凍掉了9個腳趾頭,就剩一個腳趾頭了。這個戰士又瘦又小,叫孫方,刺刀捅到裡邊,還拔不出來,這個班長一捧把刺刀給他拔出來。刺刀攮身上,你不流血,它就拔不掉,我指揮這個排上去了,把他倆也解放了,陣地也恢複了。

五次戰役第二階段,240團3營深入敵陣,遭到美機械化部隊包圍,處境極為兇險,戰士們想出了一個僞裝突圍的妙計。

丁建文:就是我們這個連的第一班的班長,他叫張雲振。他提出來的:我們每天都是傍日西6點開始出發,我們就不能頭晌出發嗎?身上都僞裝好,把樹枝子插好,不像個人像棵樹,頭晌就開始走,飛機來了就停下來,飛機過去就走,等到敵人加強崗哨的時候,咱都出去了。這個班長這個意見打準了,營長教導員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就這樣,“尖刀團”的戰士們巧妙僞裝、膽大心細,終于在六天後突出重圍,受到志司嘉獎。

1951年冬,丁建文和戰友們抓獲了三名俘虜和一架美軍直升機。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美軍飛行員和直升機

丁建文:老遠望着那個山上,紅燈綠燈什麼東西,一準就是個飛機,俺就去了,俺人一去他就跑了,他拱那個雪裡頭趴着,一個把鼻子打去了,一個把腿掐了的,另一個沒挂彩,就抓這麼三個俘虜。這不是直升機的駕駛員,飛機上駕駛員加上他帶的一個醫生,這不仨人嘛。咱還照了相,出來就這麼個姿勢繳槍的樣。俺就在那看了8天8夜,晚上在飛機上睡,在直升機裡睡,第二天俺就離這個直升機200米,有6架小飛機轉圈找,它也找不着。割的松樹僞裝的,它找不着。朱總司令說,這個直升機不準破壞,要完整地把它拉回來,是以又修道又割樹,把這個直升機完整地拉回中國來了。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出生入死,中朝兩國人民深厚的戰鬥情誼讓丁建文至今難忘。

丁建文:(北韓)老百姓做豆腐給俺吃,就是那個大銅碗,一個碗裡那麼一方豆腐,用頭頂着送給志願軍吃,是老百姓的好意,擁護志願軍才做豆腐給你吃,他們也說中國話,打美軍,吃了好打美軍。

抗美援朝口述曆史采訪線索熱線

【銘記】第126集丨丁建文:“我們團是尖刀團”

作者/門慶金

責任編輯/鄭定成 編輯/何婷婷

編審/張麗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