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安史之乱后,唐朝不但没倒,还因唐宣宗的中兴雄起了一把,估计隋炀帝杨广知道了会深深得不忿。因为安史之乱和隋末是何其的相似,同样也达到了鼎盛,同样是烽烟四起,可为何唐朝李家却能熬了一百多年,而隋朝却不行呢?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曾与一位研究历史的企业家谈论过这个问题。他喜欢历史,对唐朝安史起义后,依然过了100多年的滋养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说:俗话,烂船还有三根钉,如果你唐朝看成一家大企业,安史之乱虽然让唐朝亏得一塌糊涂,不过好在唐朝还留了些家底,又出现了几位不错的皇帝,差点因为唐宣帝的中兴,让唐朝咸鱼翻身,熬到百年后黄巢的出现,才真正让唐朝伤筋动骨,最后破产朱温改成了后梁。

然而,历史记载表明,安史之乱比隋朝末年杨广面临的形势更具威胁性。它的破坏力并不比隋朝末年的起义小多少。为什么唐朝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存下来?而历史上许多富庶的王朝却经不起折腾,一下子倒下了呢?

元朝和明朝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元朝末年虽然各地起义不断,但是元朝总体上的实力尚存,而且元顺帝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十多万的蒙古铁骑,可是元朝最终还是对明朝无可奈何,甚至在捕鱼儿海被蓝玉一举歼灭了最后的力量,而明末也是同样如此。

唯独唐朝在安历之乱后,经过如此的折腾和打击,整个长安城一度成为了废墟,依然在短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虽然其影响力不如以往,但长安仍然是当时世界第一个城市,依然有许多人仰慕唐朝的名声来这里,唐朝的皇帝依然受到人民的尊重,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这点来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快速地恢复,个中原因确实值得推敲的,懂得了这里面的原因,或者对于做企业,或者对于个人都是有所得意,比较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怎么过去一个坎,有时候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古人的经验,或者你会发现这个坎,竟然古人找了一个别致的方法,轻松的就跨过去了。

见我听得入神,他说: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发生,民间很多归咎于杨贵妃,都市传说杨贵妃太过美艳,让唐玄宗沉醉其中,因为“”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导致唐朝在开元盛世的时候,没有感到危机的到来,甚至更有民间传说是说因为安禄山和杨贵妃有私情,杨贵妃不但认了安禄山为干儿子,设置还给安禄山洗澡,而安史之乱的源头,也是因为禄山之爪有关。

禄山之爪这句成语的来源,是安禄山一次进宫探望干娘,两"母子"在酒宴时,安禄山开玩笑有点过了分寸,导致不慎把杨贵妃较为重要的地方,被手指甲刮出了一道伤痕,虽然看上去并没有大碍,可是两人却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因为害怕唐玄宗知道此事,杨玉环还想了一个办法遮掩,而安禄山还给了高力士很多的好处,让高力士说几句好话,此事才遮掩了过去,但是安禄山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已。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一天他被唐玄宗招入大明宫的后花园聊天,唐玄宗让太子和他一起喝酒,可安禄山怎么都感觉不对劲,后来打算喝唐玄宗的御酒时,恰好一片树叶落入到酒杯里,没想到这树叶滋滋的就冒出很多泡沫

安禄山一看明显有毒,赶紧又是请罪又是求唐玄宗原谅的,后来不久想想再也不能待在长安,就借故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这不但是为了防备唐玄宗,更重要的是安禄山和杨国忠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在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因为杨贵妃的原因,被唐玄宗册封为卫国公。而且委以重任身兼四十余职。最后还是当时了唐朝的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的成绩比李林甫差距太远了

在任期间,攻打南诏不成,反而让唐朝吃了大亏损兵折将。而且杨国忠非常懂得讨好李隆基,导致李隆基非常的信任。同时他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行,也怕担心有能力的边将入朝会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样就和边将出身,同意是得到唐玄宗宠爱的安禄山有巨大的分歧,

当时安禄山回到了封地,因为远离长安,所谓人走茶凉,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因此茶饭不思冥思苦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一搏。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忽然爆发。安禄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自己的老巢范阳起兵,而安禄山准备非常的充足,而且他的手下也是能征善战之辈,很快便势如破竹一路南下,仅仅60天的时间,攻陷了固若金汤的东都洛阳,以洛阳为根基自封为燕帝,国号燕。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唐朝对于安禄山毫无办法,短短几个月时间,安禄山刮起的便卷席了整个唐朝,并且在乱军还攻陷了长安,曾经高高在上的唐玄宗,更是仓皇地逃到了四川避其锋芒。

不到一年的时间,安史之乱在唐朝各藩镇时,还有忠于唐朝的各地将领奋起反击节节败退。但其造成的破坏力之大,让后世的人感到深深的震撼,这可以从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悲痛欲绝的《祭侄稿》,还有诗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著名的文人白居易《长歌行》,诗仙李白中作品中可见一斑。

在长歌行中,提到了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就是在天宝十五六月,在马嵬驿陈玄礼兵谏唐玄宗,要求对安史之乱负重要责任的人,杨国忠杨贵妃等人进行处置,

此时的唐玄宗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面对六军不发的窘况,他比较还是以江山社稷为重,无奈赐死了杨贵妃。唐玄宗才得以安全地进入到成都,而此时的太子李亨也在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唐肃宗请名将郭子仪出山,率军平定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郭子仪和诸位唐朝名将一起,经过了数月的激战,终于击溃了敌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下也全线崩溃,

唐朝得以收复残破的长安城。其后不久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刺杀,唐军又收复了东都洛阳。此后唐军节节胜利,但是这时的唐肃宗却畏惧起来,他害怕郭子仪、李光弼功劳太大,难以控制,便排除鱼朝恩进行牵制,可是这样一来差点让平叛功亏一篑。

直到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后,调动了九姓回纥的力量,才最终将史朝义老巢洛阳攻陷,安史之乱才最终算是平定。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安史之乱从爆发到平定,历时八年让唐朝从鼎盛时期的五千三百余万人,损失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千七百余万人口,这样的结果导致盛唐的局面,一去不返。而失去了威信的唐朝皇帝,也在后来陷入了藩镇割据、宦官等一系列漩涡之中,唐朝当时处于一种动荡的危险状态。

这种情况,和隋朝末年的起义何等相似,隋末起义从源头,便是杨广的穷奢极致,同样也是拥兵自重的杨玄感进军洛阳,这场风暴卷席天下11年,各路诸侯最后被唐朝相继攻破,唐朝由此建立,可唐朝经过如此折腾,竟然在各地没有烽烟四起,这不得不然杨广羡慕不已了。

这里原因何在呢?是什么导致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滋润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好日子,如果不是黄巢,估计唐朝活的时间还会更长,隋炀帝杨广也想知道唐朝续命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我也对原因很好奇,按道理唐朝这时候是最可能易主的,可它不但没有,李家的天下后来还坐得非常稳当,怎么回事呢?

企业家给我说,这里头原因很复杂也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不过以下几点而已。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第一:舍弃到手的一些利益,进行利益重新分配。

其实安史之乱的爆发,根源就是唐朝文武两方面集团,一次利益的冲突无法解决,而唐玄宗因为老年精力不够,脑子没有年轻时灵光,在两方面没做到很好的平衡,导致了朝堂内的势力失衡,有由于他过度宠爱杨贵妃,让没有能力的杨国忠管理天下,

杨国忠的出身让他成为了豪门门阀代表,同时也算是代表了文官集团,他多方对唐朝的武将还有边将进行打压,甚至把武将提升的路径都给掐灭了,而唐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其中许多的边将和武将,都是来自于各民族和各地,

唐朝能够在短时期,对外的连年征战中获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地利用各民族和边开将,让这些骁勇善战的草原民族为唐朝开疆拓土,换来的则是他们荣誉,社会地位,利益和权力。

同时唐朝也放权给这是将领,让他们自行招募士兵,因此出现了唐朝独有的城傍,城傍简单地说,就是唐朝的地方雇佣军,唐朝给将领多少物资,将领便拿着这些物资,招募和训练高质量的战士。这项做法让初期让唐朝吃到了甜头,许多唐朝重大的战役,都有城傍的身影,最后平定安史之乱,回纥的帮助功不可没,回纥为了纪念这次功劳,还雕刻了著名的九姓回纥碑。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但是杨国忠的胡来,打乱了唐朝的节奏,这些武将和各地藩镇失去了上升的空间,并且还被杨国忠的打压,最终导致了十八万在册的河北唐兵,在安禄山振臂一呼之中,就纷纷的响应,安史之乱在唐军主力的推动下,才比农民起来来的猛烈,因为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唐朝边军。但是后来唐朝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后来郭子仪别唐肃宗猜忌,依然能看到这种思维的身影。

安史之乱后,唐朝也看到了这点,所以才在马嵬驿协妥,并且唐肃宗更是在初期放手,给予高官厚禄众多的名将,才得以在各位将领的努力下,完成了逆袭。并且唐朝为了各节度使一起帮忙,还不惜答应各种条件,这样一来,唐朝不得不舍弃藩镇的利益,换来了转危为安的喘息之机。在后来各地藩镇虽然偶然有反水的,但是很快就会被唐朝制约,因此即便是有起义,在藩镇的拥护下,唐朝后来依然活得比较滋润。

这就等于一个大企业,在主力项目严重受损时,借助了其他项目的收益,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是必然是需要让出一些利益给到众人或者经销商,因为没有众人的帮助,没有员工和经销商的努力,要熬过难关肯定是很困难的,而相反的一个例子就是崇祯,他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竟然还舍不得明朝库房的银子,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第二:无论是门阀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唐朝百年的基业,创造的几个盛世让人们惦记,人们相信忠心于唐朝,同时也希望唐朝再续辉煌。

唐朝建立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其实按经济总量来算,唐朝的经济总量不如隋朝的时候,但是唐朝却连续出现了几位有为的皇帝,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唐玄宗,这些人较为开明的宽松的管理方法,给唐朝带来了经济,物质,民生上的腾飞,

并且随着唐朝的扩张,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的结合,唐朝的经济又带来了一番新的气象,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更是让唐朝人人过上了小康的幸福日子,这些无论是支持唐朝的门阀世家,还有民间的老百姓,都铭记在心的,

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能够熬到300年,都会出现一段让百姓休养生息,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日子,而这让众多的唐朝子民对唐朝忠心不已,所以即便是安史之乱后,并没有太多的藩镇反水和起义遍地,这也让唐朝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而此时的门阀世家的表态也非常重要,他们并没有向隋末一样,找到李渊去建立唐朝,推翻隋朝,而是帮忙重新稳定了建立唐朝,这一点就极为重要了,

这些门阀世家,类似就是大企业的股东,只要这些股东的支持,企业才不会易主,而怎么获得股东的支持呢?除了好的业绩,当然也是对这些人进行适当的让步,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很多计划和政策才能实施,要不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除了门阀世家,老百姓更为重要,因为李世民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贞观之治对百姓的各种徭役是放宽的,并且在法度上并不是非常严格,这样渐渐地让人们认可唐朝李家,更重要的唐朝的强大,让身为唐朝人非常的骄傲,特别是一些遣唐使,回去自豪地说,我可不我是普通人,我在大唐呆了七年,

经历八年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有实力能苦撑150年之久?

而这样的唐朝,哪怕是经历了安史之乱,人们依然会陪伴它挺过难关,这也是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依然不倒的原因之一,一代伟人曾经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点非常重要,就等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它深得民心和客户的喜爱,当然客户对它也会非常的支持。

最后一点,就是唐朝还拥有一个自己的经济生态,让其有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熬了一百五十年。

从实际出发,即便是放弃了利益,还有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但是如果缺少源源不断的动力,没有了资源,唐朝依然会很快就倒下。

但是唐朝运气很好,他拥有隋朝留下来,经过唐朝百年开发的江南一带,而正是鱼米之乡的江南,源源不断的供应,还有丝绸之路,茶叶,盐等的贸易,让唐朝得以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这些来源也是维持唐朝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要富足的江南不断地供给,唐朝即便是中原的藩镇不交税赋,依然有强大的实力四处征伐,而门阀世家依然能过上夜夜笙歌的日子,可是黄巢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唐朝经济供给节奏,加上昏庸的唐朝皇帝和宦官的骚操作,才让唐朝最终忙于朱温之手。

一个企业还是要多渠道地找到利润的增长点,这样一来即增加收益,同时也防备不时之需,在危机的时刻,新的经济来源或者就能帮企业渡过难关。

小结: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熬了一百五十年,其原因就是,舍弃到手的一些利益,进行利益重新分配。无论是门阀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唐朝百年的基业,创造的几个盛世让人们惦记,人们相信忠心于唐朝,同时也希望唐朝再续辉煌。就是唐朝还拥有一个自己的经济生态,让其有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熬了一百五十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