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记载:“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跋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
长孙皇后的高祖父长孙稚定居洛阳,长孙家族在洛阳繁衍生息。从此以后,河南洛阳就成了长孙家族的根基所在。长孙皇后的祖父,名叫长孙兕(音:四,小犀牛的意思。)。长孙兕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儿子,嫡长子名叫长孙炽,还一个嫡子就是长孙晟。
长孙炽是大宗嫡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家业,他的子孙在洛阳繁衍生息。长孙晟是长孙皇后的亲爹,此君是长孙兕的小宗嫡子。小宗嫡子要靠自己打拼,长孙晟长期在外当官,他的子孙大部分不在洛阳居住。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投奔了太原起兵的李世民。李世民的老婆秦王妃长孙氏,是长孙无忌的亲妹妹。长孙晟一脉的子嗣,因为姻亲的关系,把命运和秦王李世民紧紧连在一起。

长孙皇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长孙炽有个儿子,名叫长孙仁,字安世。长孙安世论辈分是长孙皇后的哥哥,论年纪比长孙皇后大了30岁。兄妹二人年纪相差悬殊,又不住在一起,因此没什么感情。
长孙安世是个大孝子,他在隋朝末年回洛阳侍奉老母,结果碰到了天下大乱。洛阳是王世充的地盘,王世充迫切需要长孙家族那样的关陇贵族支持。长孙安世是长孙家族的代表人物,是王世充拉拢的对象。王世充积极拉拢长孙安世,长孙安世也乐意为王世充效劳,因此成了王世的重要谋士。
王世充登基称帝,建立大郑王朝,号曰开明天子。长孙安世作为王世充重要的谋士,被王世充委任为宰相。长孙安世的宰相位置还没坐热乎,妹夫李世民就率领大唐兵马打上门来了。大郑王朝的军队屡战屡败,千金堡等洛阳外围防线相继被攻破。
长孙安世给王世充出主意,让王世充联合窦建德对抗李世民。长孙安世作为王世充的代表人物,来到河北求见窦建德。占据河北的窦建德,对于是否驰援河南,持犹豫不决的态度。长孙安世开启影帝模式,用一套哭功苦情戏,打动了窦建德。
李世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窦建德率领三十万河北军,浩浩荡荡向河南杀去。李世民在虎牢关与窦建德对峙。长孙安世作为大郑宰相,也随窦建德的军队一起,跟李世民打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李世民大获全胜,活捉了窦建德,顺便把没啥交情的大舅哥长孙安世活捉了。
李世民把窦建德和长孙安世一起,关进了囚车。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和长孙安世,来到洛阳城外,对王世充说:“你的宰相和你搬来的救兵窦建德,都已经被我活捉了。我给你指条活路,只要你放下武器,我就保证缴枪不杀。”
王世充看着被活捉的长孙安世和窦建德,心里是哇凉哇凉的啊。王世充对李世民说:“我愿意放下武器,开城投降。请秦王殿下派个代表人物进城,和我商谈投降事宜。”
长孙安世是王世充的宰相,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双方都可以接受这个人物。李世民派长孙安世,代表大唐进城,跟王世充洽谈投降事宜。长孙安世进入洛阳城之后,成了李世民与王世充的传话筒。长孙安世来回跑,终于让王世充和李世民谈好了开城投降的条件。
单雄信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进入洛阳之后,杀了一大批王世充的重臣,比如单雄信和杨汪(杨贵妃的曾祖父)等人。长孙安世虽然是王世充的宰相,但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看在妻族的面子上,没有杀长孙安世。
李世民进入洛阳之后,起用了一大批洛阳士人。比如日后的贞观名相戴胄,日后的贞观宰相杜淹,日后的十二卫大将军刘师立,日后的凌烟阁功臣张公谨等人。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李世民大规模起用洛阳士人的时候,居然冷落了大舅哥长孙安世。李世民没有起用大舅哥长孙安世,只是赐给了长孙安世一座豪宅,让他在家当寓公。
长孙安世被李世民活捉的时候,是个51岁的半老头子。他经历了成为战俘的惊吓,又经历了进城劝降王世充的事情。长孙安世以为凭借劝降王世充的功劳,再加上妹妹的姻亲关系,李世民应该会给他一官半职。
李世民什么官职都没有给大舅哥长孙安世,长孙安世很郁闷。武德四年的长孙安世,经历了太多的惊吓,又经历了被妹夫李世民抛弃的郁闷,最后郁闷死了。在李世民打下洛阳不到半年之后,长孙安世就被气死了,享年50周岁。
长孙安世虽然死了,但是他作为长孙皇后家族大宗嫡长子,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孙安世的嫡子长孙祥,作为长孙皇后的娘家人,依然得到姑父李世民的栽培。李世民让长孙祥入仕,一步一步栽培他。长孙祥有姑父李世民罩着,仕途是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刑部尚书的职位。
唐高宗显庆年间,长孙无忌谋反案爆发。长孙无忌被迫自尽,长孙家族遭受灭顶之灾。长孙家族有点出息的子孙,都被逼死了。长孙祥是长孙皇后侄儿辈里最出色的人物,没有之一。李治和武则天不可能放过这么厉害的长孙祥,就把他赐死了。长孙祥死后,显赫六世的洛阳长孙氏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重振阀阅。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