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中华诗坛人才辈出,诗词歌赋流传久远。可是即使在无数才子的耀眼光环下,依然有很多才女备受瞩目。唐代的鱼玄机饱读诗书,也被无数青年才俊垂青;宋代的李清照多年流徙漂泊,却谱写了很多动人篇章。

南宋一位女诗人的遭遇也极其坎坷,她容颜娇美、气度不凡,笔端诉说了悠悠往事,诗行中也凝聚了凄凉之意,泪水中更是饱含万千思绪。下面介绍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减字木兰花·春怨

南宋: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南宋才女,虽然才貌俱佳,但所嫁非偶,婚姻不如意。所以其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这首词就充分地反映出其悲凉的身世和遭遇。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上阕抒写词人孤寂难耐的境况,起首两句一连用了五个“独”字,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与她晤语的凄楚之心。才女坐立不安,辗转不眠,一个人自斟自酌,又独自低吟高歌,正反映出她无人可诉,又急切地盼望遇到知音的心情。

虽然时隔将近千年,世人无缘与其结识,但从她的很多作品来看,她是一位至真至性的女子。即使她不能像花木兰那样令人敬仰,但是她的才情却值得人们赞扬。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才女“伫立伤神”,都是因处境孤独而感到凄楚,然后又因伤神而静静地伫立,达到了一种愈是伫立,愈是伤神的境地。“无奈轻寒著摸人”,采用拟人手法,词人又将春寒妙喻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极富情味。

很多时候纵然周围遍布各色人群,大家侃侃而谈、觥筹交错,自己却未必能够找到可以攀谈之人。所以词人感到的孤独,并非身旁无人服侍,也不是缺乏亲人关怀,只是因为一个爱好文学创作的心灵,无法邂逅另一颗滚烫的心,更不能碰撞出令人耀眼的火花。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下阕进一步抒写愁怀,并以“此情谁见”承上启下,既道出了作者的凄楚之心,又领起“泪洗残妆无一半”这一句,让人们真正体味到作者苦不堪言、以泪洗面的愁苦。

人生有很多悲伤,诸如亲人离世、朋友远行,还有学业受阻、仕途艰难等等。而朱淑真不仅婚姻失败,而且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充满了荆棘。

丈夫不许她写诗,父母又将其诗稿烧毁,她的心应该早已碎了一地。正如李清照所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结尾二句描绘了其悲惨结局,“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作者因愁而病,又因病添愁,而愁病相交,以至于寒灯熄灭,却始终梦不成。

不能琴瑟和鸣也罢,却又没有高山流水的知音,词人内心的痛苦无人慰藉,更无从解脱,才女只能自写苦情。而满纸悲愁,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非过来人难以理解。

朱淑真的一首名作,情长词短,才力纵横,满纸悲愁却无人可诉

朱淑真的这首《春怨》言辞悲切,才力纵横,开篇就触动心灵。作者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抒写了自己的悲愁,字字凄苦、句句深情,更浓缩了女才子多年的辛酸和悲伤。

人生无法完美,也会有很多无奈。有些瑕疵并不碍眼,有些感慨只是一时,但是词人的内心却深藏着无尽的悲愁,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只好诉之笔端,期待后世读者的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