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茶陵县组织部长、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 、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黔东特委书记兼黔东独立师。独立师遭军阀王家烈和刘湘部围剿后全军覆没,师长王光泽牺牲,段苏权在1934年11月至1937年11月受伤脱离队伍,归队后先后任抗大教育科长和政委等职,后任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委、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野八纵 司令员、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副参谋长,东北空军司令员、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空2军军长,1952年军队评级为准兵团级,当年准兵团58人,1955年54人授中将,贺炳炎授上将,只有解方、段苏权、陈沂三人授少将。
苍茫大地再简介一下段苏权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1947年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13旅、16旅、18旅组成8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1948年3月程子华力荐段苏权出任8纵司令员。辽沈战役打响,9月23日到25日,段苏权指挥8纵、9纵、3纵6个师歼灭国军93军暂22师万两个团,截断锦州与义县通道;10月14日,东野攻打锦州,段苏权率8纵从东面单独攻城,配合南北两个主攻集团行动,攻下锦州后,又率部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战斗中歼敌1万,歼灭新六军精锐111师大部。1948年11月,八纵改编为45军,黄永胜取代段苏权任军长。段苏权改任军区作战处处长,离开前线,1949年4月,任军区副参谋长,恢复原有级别。

52年定准兵团级的将领一般授中将,段苏权暂授少将军衔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吗?是遭到萧政委打击报复吗?坊间传言:1953年,志愿军空军司令部上报战果时指出中国的米格15打美国飞机双方损失是一比一平,段苏权经调查发现伤亡数据存在不真实情况,毅然上报国防部长、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并附上当年2月18日到4月28日飞行员40天战绩和损失的原始资料,结果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萧华书面检讨。由于此事,段苏权在1953年底成为审干重点,1955年因历史遗留问题被“暂授少将"。
苍茫大地认为:段苏权授衔,不存在严重不公、更不会存在打击报复问题。原因如下:
一、主持全军评衔工作的彭老总、罗帅、宋任穷、徐立清等人均是大公无私之人,何况还有主席和中央最后把关。
没有子嗣的彭总亲自压低了他亲侄子的军衔,罗帅曾向主席辞帅,徐立清1952年评定为正兵团级,为便于开展工作主动要求降衔,最终授中将!高风亮节如此,怎会允许出现什么打击报复的事件发生?罗帅有党内圣人的美誉,他为人十分宽厚,又坚持原则,他不可能因为萧政委是老部下的原因,就放任他胡来。而且,中央、主席最终还会把关。如皮定均最终因中原突围有功,少晋中;52年副兵团级的贺晋年,因授高岗事件连累,拟授大校,后来贺老总、朱老总等找主席汇报,贺晋年实授少将;一直在军界的王建安将军到1956年才补授上将。很难想象,在这帮老革命家眼皮底下,评军衔时,打击报复现象能够得逞。
二、即便是萧政委向党组织反映段的三年脱离队伍历史,这是合法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某政委向同级党委或上级党委反映个别同志的相关历史,这是一个党员的基本权利,也是对党负责的表现。
如上文所述,段苏权确实从1934年11月到1937年11月,因受伤离开了队伍。这是史实,而不是某人在捏造事实。
再次,现在没任何史料证实是萧政委向组织汇报了段的这段历史的。
因种种原因,离开大部队,影响了个人资历、军功,最终影响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段苏权不是唯一。周士第南昌起义时就是25师师长,军事上也很有一套,但1955年只授了上将,而手下见习排长林总成了第三帅;南昌起义后朱老总才任第九军副军长、代军长,最终超越起义总指挥贺老总,成为红军之父、开国第一帅!
三、毋庸置疑,段苏权对革命极为忠诚;段苏权一辈子受过不少委屈,毋庸置疑,但这是历史的无奈。
1993年9月28日,段将军病逝,只穿一身便服,没穿军装。追悼会上,任弼时夫人陈琮英说:长征路上,我们已经为段苏权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着打碎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他那时就是独立师的政委了。唉,他这辈子,受过不少委屈。
段将军一生向党,这点看法没什么争议。但他因重伤脱、离队伍三年,虽属无奈,但这是不争的史实。
四、段苏权军事上的能力、军功和四野出身的上将、中将还是差了一大截。
四野名将迭出,军事干部中不要说和刘亚楼、韩先楚、陈伯钧、李天佑、黄永胜等上将比,即便和梁兴初、吴克华、吴信泉、吴瑞林、万毅、程世才、胡奇才等中将比,都有较大差距。
综合上述,红军时离队三年、解放战争中军功不显的准兵团级干部段苏权1955年暂授少将,并不算吃多大的亏。说是由于萧政委对他的报复,更是不值得一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