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家学者共探客家山歌发展新路!梅州客家山歌理论研讨会顺利举行

12月25日,由梅州市文化馆、梅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梅州客家山歌理论研讨会在梅顺利举行,邀请本领域学殖深厚的省、市级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共同研讨梅州客家山歌今后的传承、保护、发展新路径。

专家学者共探客家山歌发展新路!梅州客家山歌理论研讨会顺利举行

主办方表示,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梅州客家山歌”在新时代、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更好地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好地让年轻人喜欢、传播,营造良好的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承保护的良好氛围,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显得十分重要。

此次研讨会议题主要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政策法规;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新路径;如何打造“梅州客家山歌”新的传播方式和品牌活动。

专家学者共探客家山歌发展新路!梅州客家山歌理论研讨会顺利举行

省文化馆副馆长、省非遗专家蓝海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音乐系教授何平,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王少明分别以《唱响新时代客家山歌》《以梅州客家山歌为例的广东省传统音乐传承人记录工作实践谈》《客家山歌的主体意象与美感维度》作主题发言,为梅州客家山歌的发展“把脉开方”。

国家一级编剧廖武、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李君、国家一级作曲陈勋华、国家一级编剧罗锐曾、国家二级作曲滕冬红、梅州客家山歌市级传承人赵文有等省市级传承人依次发言,围绕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建言献策。

梅州客家山歌是梅州市境内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它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并流播到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梅州客家山歌”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梅州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并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5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优秀案例。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