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宜宾:让“科技之花”结出“汽车产业之果”

据宜宾发布: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推动现代工业强市实现更大跨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

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联合培养

在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刚从清华大学结束为期半年学习的吴世雄,正在实验室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吴世雄正在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实验。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来宜后,就把宜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到了院士工作站的战略目标中,目前,已从全国引进了院士领衔的接近120人的高水平新能源汽车科研团队。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副总经理董祯海介绍:“我们也协同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学研单位,探索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成果丰硕。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已经和清华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了20余名人才。

除此以外,该站还探索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孵化模式。今年已经培育落地8家企业,还有10家在孵化,预计产值1亿元。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促进“电动宜宾”工程建设。

“尤其是今年孵化的智锂物联重卡换电能源装备科技公司,将有力地推动重卡的新能源替代模式,促进‘电动宜宾’工程建设,最终促进宜宾‘双碳’目标的实现。”董祯海说道。

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

智力赋能 车辆人工监测维修成本降低

这段时间,在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刘根硕正忙着和团队成员进行振动能量采集装置性能测试,试图利用低功耗传感器作为信息收集设备,采集轮胎磨损、螺丝松动等车辆常见故障,第一时间告知驾驶员,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刘根硕正忙着振动能量采集装置性能测试。

该研究院机械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刘根硕告说:“我们实现了车辆故障检测的同时,减少了人工维修监测的成本,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实验。

目前,该研究院相关项目正在与凯翼汽车、中车智轨等在宜公司展开合作,充分发挥我市大学城产教融合的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于今年4月投运,目前已引入了交通运输、材料工程、生命工程、信息科学、机械工程等8个学科的13支科研团队,带动了90多名研究生来宜开展科研工作,通过把校内的科研成果带到宜宾相关企业进行转化,与宜宾相关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

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副院长罗霄说:“我们希望市校合作能够进一步扎实推进,结出丰硕的成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