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苏联为了石油贸易在“帝国坟场阿富汗”的折腾往事
,我们说英国和苏联都打过各自的阿富汗战争,而且都很惨烈,并且说清楚了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原因,今天来聊聊英国人为什么要去阿富汗折腾。
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国
回到1838年,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并且引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已经忍阿富汗这个沙雕很久了。
此时的英国牛逼轰轰的不得了,德国那个时候还不存在,昔日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早已经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被打的跪地求饶,一度暴走的拿破仑也被英国纠集一群恶棍给打回了原型,拿破仑禁卫军的熊皮帽子也被英国人抢过来戴脑袋上了,天天高调辱法,是的,就是下图这个标志性的帽子,其实是法国人的,法国人对增高有奇特的爱好。

早在1812年,悍然入侵独立没多久的美利坚,一把火把白宫烧成了黑宫,白宫以前是灰不拉几的,被英国人泼上油烧黑之后,美国人一看实在忍无可忍,心中充满了怒火,于是就重新粉刷了一遍,刷成了白色,终于感觉好多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白宫。
此时的英国只有一个敌人,这也是欧洲历代崛起的大国共同的心病,沙皇俄国。
英国人作为一个唯利是图基本不做赔本买卖的国家,自然不会傻到去直接进攻俄国,但是也得防着俄国扩张,尤其得防止俄国扩张到大英帝国的地盘,当时大英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地盘,就是印度。谁敢染指印度,大英帝国跟它拼老命,事实上后来英国支持日本崛起,也是防止沙俄从东边染指印度。
印度对英国为什么重要
印度对于英国来的重要性,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在海外没有保有过那么大的殖民地,自然不会知道有多爽。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英国为啥叫“帝国“,帝国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欧洲那些君主都是国王,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皇帝,后来罗马不是灭亡了嘛,灭亡前分成了两半,西罗马帝国的法统被东法兰克王国给继承了,后来又被奥匈帝国继承,他们也叫罗马,可以理解成一个低配版本的罗马。
此外还有俩罗马,一个是沙俄,我们上边说的是西罗马,不是还有一个东罗马嘛?东罗马是被慕斯林给灭的,东罗马覆灭前,有一个公主被沙俄娶走了,所以沙俄觉得:那啥,既然罗马没了,我这个罗马女婿自然堪当大任,继续当罗马皇帝。我们成天叫“沙皇”,其实这个沙皇就是俄语的“凯撒”,就是“罗马皇帝”的意思。
更匪夷所思难以置信的是,奥斯曼,也就是那个灭了东罗马的慕斯林国家,他们的苏丹竟然也加冕成了“凯撒”了。。。。。这不是我编的,奥斯曼突厥人也觉得既然我灭了东罗马,占领了君士坦丁堡,那我不是罗马你们好意思自称罗马?所以就当仁不让当上“罗马皇帝”了,慕斯林凯撒,多朋克,你们感受下。
所以吧,一战前的西边的各种斗争,其实就是三个帝国在争当罗马的继承权。直到美国横空出世,你们都别哔哔了,我特么才是根正苗红有假包换的真罗马,是的,现在美国一般被称为新罗马帝国。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英国是没法当罗马皇帝的,不过中亚那一带还有个皇帝,就是波斯皇帝,这个传承关系复杂的要死,先传到慕斯林手里,再传到蒙古人手里,再传到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手里,然后被英国抢了过来,英女王维多利亚在1877年把“印度皇帝”的王冠戴脑袋上。严格意义上讲,从这个时候英国才成了“大英帝国”,而且女王也是“印度皇帝”,之前是矮别人半截的“王国”。后来印度在二战后跑路之后,英国又偷摸把这个皇帝头衔去掉了,现在的英女王不是皇帝,是国王,英国也不是帝国,是王国。
当然了,印度对于英国人来说,远远不止是一个名号的事,更重要的是,印度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兵员产地,超级掠夺市场。
当初英国人从法国人手里抢下印度的时候,本来准备去印度卖布的,就跟我国现在生产了工业品到欧洲卖一样,不过效果非常惊人,因为压根卖不出去,多么像大清,印度手工做出来的纺织品比英国机器生产的质量好几百倍,还便宜好多,这跟谁说理去,印度被征服后,印度的棉纺织品把英国人征服了。
一向倡导“自由贸易”的英国人忍不了,跑去砸了印度的生产基地,抓起来所有倒卖印度布匹的商人,终于逼死了印度纺织业,然后把棉运回英国,用机器生产成布匹卖回来,相当于在印度插了根管子一直抽,抽啊抽,我在公司有一个印度阿三徒弟,他是印度上等人,手上戴着一个小线圈,说是将来可以转世,他在印度接受过最好的教育,他说他们印度主流学术界认为印度混的那么差,就是因为被英国给坑了,在英国统治印度的三百年间,基本尽掠夺了,严重破坏了印度人的生产能力。
除此之外,英国最重要的兵员补充就是印度兵,经常是一个连队全是阿三,再配一个英国军官,比如我们知道的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英国人没来几个,全是印度人、尼泊尔人、锡克人(印度信锡克教的土著),后来还有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而且印度人不算人,英国几乎所有战报中,“我方阵亡XX人”,说的都是英国人,至于印度人嘛,鬼才知道死了多少人。
看到那个猥琐的阿三没?他就是锡克人,现在还在英军中服役。
此外还有来自尼泊尔喀尔喀人:
多说一句,英军中的印度人以听话著称,一般英军军官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相当温和,1966年中印冲突,冲到中国来的印度兵很多就是参加过英军的印度老兵,解放军发现这伙人有个特点,一但长官战死了,一伙人就在那里呆呆的等死。上图的这个喀尔喀人,标志性的狗腿子弯刀,历次战争中都是英国的白刃炮灰,又勇又二,当初英国用大炮征服尼泊尔后,就一直在尼泊尔征兵,可以看出来已经跟华人长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英国人形象地把印度成为“帝国奶牛”,早在18世纪,英国一年就从印度打劫几十亿英镑,印度贡献经济总量占到英国的近一半,有国民的奉献却没国民的待遇,现在我们说印度13亿人,其实只有一亿人,剩下的都是牲口,在大英帝国统治时期,只有甘地那样的上等贵族才能算人,剩下的99%全是牲口。
也可以这么说,印度基本上是把一切都贡献给了英国,而在英国眼里,印度跟他们特产的肉牛没啥差别。这里补充一句,肯定有小伙伴问了,在印度牛不是圣物吗,怎么还会特产肉牛呢?事实上印度是牛肉第一大出口国,印度人不吃牛,但不是所有的牛都是神牛,只有这种背上有个大瘤子的白牛才是圣牛,这种牛的尿印度人认为有益生心健康,平时争相接尿喝,其他牛全宰了卖牛肉了。嗯,印度是一个讲阶级的国家。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一句话,大英不能没有印度,没了印度的大英帝国,无论是语义上还是经济上,立刻就被打回原形。
怎么跟俄国扯上关系的
既然印度这么好,既可以补充炮灰,又可以当经济殖民地,人种又温和,本国发生大起义反抗英国,竟然印度人帮忙给镇压了,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殖民地去哪找啊,基本全球仅此一家,这一点全世界都注意到了,包括地球村知名“暴徒”,沙俄。
沙俄对领土的野心基本是无法填补的,不过这种冲动早年并不明显,直到1500年之后,被西方的地理大发现给刺激到了,俄国也想去东方,但是苦于没有良好的出海口,不过俄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从陆上一直往东溜达,也能到达东方。
所以到了1580年,人家西班牙早就发现了美洲近一百年,并且已经发了财,甚至都破产了一次,俄国探险家带着火枪和哥萨克骑兵,一直向东,如下图:
这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件事,人一般都习惯在同纬度折腾,俄罗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尽管冷,不过穿着厚厚熊皮的俄罗斯人却非常舒适非常习惯,就跟东北尽管冷,但是冬天屋里30度,屋外负30度,非常舒适,去南方尽管倒是不冷,但也舒服不到那去一样。
俄罗斯人尽管也怕冷,但是对于中亚的那几个斯坦的征服却比西伯利亚晚了两百多年,原因嘛,受不了中亚那几个斯坦的沙漠气候。
当然了,我们说一件事能长期坚持,主要还是有利润可图,为啥中国的下西洋最终被废掉了,主要原因就是没赚到钱,或者收益率太低,坚持不下去。俄国一直都在西伯利亚追狍子打熊皮养貂什么的,有收益,据估算,17世纪俄国在西伯利亚打狍子的皮毛业务最高占到GDP的30%,所以一直搞,宋朝也一样,海外业务占到岁入的20%,必然很热心啊。欧美也一样,开拓海外殖民地有利可图,所以才坚持不懈地折腾几百年。现在中国人在非洲折腾的风生水起,而欧美不愿意去,也是这个道理,他们在那里赚不到钱,或者收益率太低,抵消不了心里上的落差。
我们继续说沙俄,在1800年左右,西伯利亚皮毛业务已经接近稳定,所以俄国人开始顶着对沙漠的反感,开始向那几个斯坦动手,大概就是那个时候,那几个斯坦都跟了沙俄。随后俄国势力扩展到阿富汗,阿富汗下边就是巴基斯坦啊!巴基斯坦当时还是印度的地盘,英国开始警惕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了,后来俄国吞并大清的东北,也是英国支持日本揍它,原因和这次是一样的,如果俄国在东北有了基地,那俄国就可以以东北为基地,跳跃打击到印度,所以英国忍不了。
而且印度这个国家地形很有特点,北方两大坨山脉,西边的兴都库什山脉,东边是喜马拉雅,两山中间有个狭长的走廊,就是我画绿色线的地方,叫开伯尔山口,从这个山口进入印度,全印度无险可守。历史上游牧部落每次从这里进入印度,印度就被奴役一次,每次新来的游牧部落,后来居上、成了更高种姓,地位最低的就是印度本土的土著,长得都特别黑。我们看到的印度电影里的明星,基本都是有雅利安血统的高等种姓,长得跟黄种人颜色差不多,也就是生活大爆炸里那个印度人那种。
历史上突厥人灭印度,也是从那个山口进来的,印度佛教哪去了?就是别突厥人给灭了,北边被同化成了慕斯林,南边是印度教。
英国人入侵阿富汗
眼瞅俄国人继续一步步蚕食中亚,并且和阿富汗开始搞经济合作,英国不能忍了、准备先下手为强,1839年英国找了个借口,三万英军从开伯尔山口攻入阿富汗。
之后几十年,英国又两次进攻阿富汗。一般认为三次阿富汗战争英国都失败了,只有第二次有点争议,不过阿富汗并没有凤凰涅槃,反而由于思想觉悟太低,地理环境又差,如今还处于十二世纪,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前后耗趴下了三个超级大国,成了当之无愧的帝国坟场。
而70年的战争对大英帝国来说也是巨大的一笔开销,死了四万多人,损失了几十亿英镑,而且阿富汗战争结束没多久,昔日辉煌无比的大英帝国日薄西山,在二战后被美国侄子从背后捅了一刀,彻底被打回了原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