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都说乱世出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征伐四起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短短的几百年间涌现出了管仲、晏婴、百里奚、文仲、范盖这样一大批有作为的政治家,孙膑、王陵、廉颇、李牧等一大批有才于的军事家。

李悝、吴起、商鞅、范蠡等著名改革家,孔子、墨子、老子、荀况、韩非这样一些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这样的贤德的战国四公子。

苏秦、张仪、公孙衍这样一些著名的策士、纵横家。

也出现了屈原、鲁仲连、蔺相如这样一些品德和气节高尚、能主持正义的仁人志士。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百家争鸣,十分活跃,就是在工艺建筑、农学、医学、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人才,有着卓越的成就。

那么究竟是时势造英雄呢,还是英雄造时势呢?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而后世的许多朝代虽说不乏名臣名将,但比之春秋战国,还是略微欠缺些许。

首先,随着牛耕和铁器的推广,人类的生产力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的一个特殊时期,政局动荡,人民的思想也十分不稳定,由于周朝分封制的弊端,导致各地诸侯互相吞并,漠视周天子,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各国是十分需要人才的。

同时,这个时代给了这类仁人志士太多的机会和空间得以展示他们的才能。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春秋战国时期,君王、臣下都十分礼贤下士,尤其许多府第都收了许多幕僚。这样的制度让许多出身下层的人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上层,参与政治。就像''毛遂自荐''这个故事中的毛遂提到的:''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

幕僚的制度为出身下层的士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使得像苏秦那样的穷汉不至于冻饿而死。他们投到主人门下,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就可以大显身手,从而进入社会上层,直至为卿为相。

其次,那就是这类士人有择主的自由,可避免压制人才。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这个国君不重视他可以换一家,这让国君不得不重视这些士人。''良臣择主而事'',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例如,张仪为秦相,破坏合纵联盟,使河东六国吃尽了苦头。按道理他应该不容于河东六国,可是当他受公孙衍排挤跑到魏国时,魏王立即拜他为相。其他士人转换门庭更是平常事了。

这些幕僚虽在政治上、经济上依附于统治阶级,但就每个人来说又是充分自由的,对主人不满,可以随时离去。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因为主人可以选择门客,门客更可以选择主人。主人如果是诸侯,不礼遇士人,士人纷纷离去,就会亡国;主人如果是大夫,不尊重士人,士人纷纷离去,他就会垮台。

而士人呢?如果和主人行不合、言不用,也没什么了不起,换个主人,一走了之就是了。因此,有收养食客的这样的风气作为基础,人才才可能流动。就好像市场起到了资源最优配置的作用。

春秋战国人才辈出,这是事实还是被夸大?

人才可以自由流动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非常紧俏的一种资源,国家需要人才来进行建设。但是千里马只有遇上了伯乐才能施展其最大的才能,如何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机会。

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做法——尊重士人,重用士人,对人才保有一种礼遇和不计前嫌的态度,这样才会实现共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