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有“军神”美称的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头等功臣,曾以一己之力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功劳之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唐朝尚未建立之时,李靖便因私怨差点成为高祖李渊的刀下之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靖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父亲李诠都曾出任过太守、刺史,舅父韩擒虎更是隋朝声名赫赫的头等功臣,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长大,李靖很早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文武才略。李靖自幼熟读兵法,每次在跟舅父谈论兵事时,总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见解。韩擒虎对外甥的见识很是惊讶,经常抚摩着他的后背说道:“够资格和我谈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也就只有你了。”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韩擒虎对外甥的军事天赋很是欣赏

李靖出仕隋朝后,起初担任长安县功曹,后逐渐升迁至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李靖虽然官职卑微,但因精明能干深得公卿们的欣赏,吏部尚书牛弘曾夸奖他有王佐之才,而权相杨素也曾轻拍着自己的坐床,感慨着对李靖说:“将来这张床终将由你来坐。”(意思是当宰相)。

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见《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李靖李勣列传》。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李靖年少成名,被隋朝很多公卿看重

数年后,李靖出任马邑郡丞,正好受晋阳留守李渊的管辖。隋末群雄纷起,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也渐生异心,并在暗中招兵买马,准备乘时而动。李靖察觉到李渊的心思,便伪装成囚徒,准备间道逃奔江都向隋炀帝告密,结果刚走到长安附近,便因盗匪横行、道路阻塞而被困在关中。李渊在得知李靖逃跑的消息后,自然便将他视为“叛徒”,必欲除之而后快。

就在李靖受困于关中后不久,李渊果然在太原举兵,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长安、尽占关中,并将李靖逮个正着。李渊听闻李靖被捉拿归案后,马上下令将其快审快杀,以解心头之恨。等到行刑这一天,李渊还特派次子李世民作为监斩官,亲自监督行刑。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唐高祖因私怨想处死李靖,幸好被劝阻

李靖自负满腹才华,如今还未尽情施展,便要沦为刀下之鬼,心中非常不甘,于是在受刑前悲情高呼:“明公(指李渊)兴义兵以除暴乱,本来是为了拯焚救溺、解民倒悬,怎么可以在没有完成大事的情况下,就因私人恩怨而斩杀壮士呢?”没想到这拼死一呼果然见效,李世民欣赏他的才识和胆气,便替他在李渊面前说项,后者觉得很有道理,便将李靖释放。不久,李靖进入李世民的幕府,并逐渐成为他的心腹。

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引文同上。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唐太宗非常看重李靖

李靖死里逃生后,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李世民平定天下,逐渐成为唐朝最可倚重的将领。李靖行军作战以长于谋略、善于用兵著称,在其整个军事生涯中,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出将入相,功业赫赫,官至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可谓唐太宗手下头号大功臣。李靖在领兵作战之余,还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兵书数种,其在古代军史当中的地位,可与孙武、吴起比肩。

李靖生性沉稳厚重,而且深谙帝王心术,一旦富贵满身,便深惧“盈满则亏”、“鸟尽弓藏”的道理,所以在权位极盛之时屡屡向唐太宗请求致仕,并且“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引文同上)。太宗皇帝洞悉李靖的心意,所以每每温言抚慰,特许他罢常参(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每半月上朝一次。

唐高祖因私怨要杀一名囚徒,此人大喊一句话而获释,后成开国元勋

李靖位极人臣,高寿而终,人生非常完美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李靖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太宗闻讯后极为悲伤,下令追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并准许其陪葬昭陵。李靖生前尊贵、死后哀荣,人生可谓相当完美,可若是当年没有那临刑前的拼死一呼,李靖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介无名之徒罢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有趣”,不是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