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谈到历史上的女强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武则天、吕雉等等。不过,她们都是中原国家中出现的女强人。那么,中国古代周边国家有没有出现能够比肩武则天、吕雉的女性呢?有,她就是辽国的萧太后,她以女子之力,撑起了辽国的半边天。同时,辽国的历史上还出现了不少的女强人,如应天太后述律平、世宗皇妃甄氏等,她们在辽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辽国的后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权力呢?众所周知,辽国是由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契丹族后妃们在朝堂上能有如此大的权力,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后妃参政跟契丹的传统习俗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和契丹的生存环境相关。第三、榜样效应,当然这跟后妃自身强大的政治思想和觉悟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首先,契丹族的女子实力超群,跟契丹族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契丹人的发源地乃是我国北方的草原,这一地区因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所以成了汉人眼里的苦寒之地。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土地上和环境下都可以生存下来的民族,怎么会是柔弱之人呢?这里面的不柔弱,当然不可能只是部落里的男人们,女人们同样会变得相比一般女人更加坚韧和有实力。

因为契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虽然部落里的男人们承担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但是在面临天灾或者是部落整体迁徙的时候,女子自然也不可能只坐在家里享清福。残酷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存之道,使得这个契丹的女子们在思想上也不是很弱于男子。她们有着这样独立思想的作为前提,后期的后妃参政,甚至直接参与辽国一些军政大事的决策,自然也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其次,契丹和中原其他民族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母系社会。但是,和中原不同的是:契丹保留了大量母系社会的传统。辽国建立之初,虽然也向中原学习了不少礼教习俗,但是本身女子地位崇高的社会现象,并没有随着契丹族的社会发展而消失。比如契丹的再生仪(《辽史 礼志》称:再生之仪,岁一周星,使天子一行是礼,以起其孝心。),这个仪式的存在就从侧面证明了契丹族的后妃们,地位很高。有了朝廷和社会的认可,后妃参政自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最后,自然是榜样效应,就好比当初武则天登基,带动了一大堆公主上进一样。辽国建之初,耶律阿保机的述律皇后参与政事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后面后妃的参政起到了启发作用。有了这样的一个开端,朝堂对于后妃参政的行为自然也不会那么排斥。况且,结合前面的几个原因做保障,再加上这些后妃自己也的确是实力超群,因此,后妃走上朝堂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得不说,在古代的男权社会,辽国后妃们可以从后宫走向前朝,也的确是实属不易。

辽国存在了209年的时间,为何出了那么多“吕雉”式的女性?

抛开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辽国后妃自身的实力也是她们在朝堂上发光发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她们用自己的头脑和行为向世人证明:女子的确也能顶上半边天!参政治国不是男人们的特权,只要条件允许,历史上就不会只有一个“武则天”。而且,辽国后妃参政也的确是辽国权力分布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不止影响到了辽国的历史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