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作者:有点田珍宝

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长期臣服于突厥汗国和回纥。唐末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领族人进攻中原,打败唐军,建立帝国。五代十国时期936年石敬瑭叛唐,在契丹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947年耶律阿保机改国号为辽,史称辽太祖。宋辽经过二十五年战争争夺燕云十六州,但双方都不能战胜对方。1005年北宋和辽朝缔结了盟约,史称澶渊之盟。和约规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辽皇室西迁,后来被蒙古人灭亡。剩余的契丹族人四处逃亡,最后融入其他民族。

中世纪部分欧洲国家曾把中国称作“契丹”。如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仍在各种场合普遍使用契丹(Китай或Қытай)一词。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北宋和辽

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型常是判别其种族的标志。契丹人男子的发型是所谓髡[kūn]发,把中间部分剃掉,只留下两侧或者前额脑后的头发,更加显示出草原牧民的粗犷彪悍。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人无论男女传统服饰皆以长袍为主,其式样一般是圆领、窄袖、左衽。男子长袍里着裤,腰间束蹀躞带,脚蹬长靴。据《辽史》记载,只有皇帝和一定级别的官员可以戴冠、巾,其他人一律不允许戴帽。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男性服饰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太祖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国军队

女子着装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上着袄或衫,下着裙,这是受中原汉族女子着装的影响。另一种则是穿直领或交领窄袖长袍,腰间系带,这是契丹族传统服饰。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女性传统服饰

契丹王朝(辽朝)先后经历九帝。直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人所俘,契丹王朝灭亡。九帝中除了末帝耶律延禧之外,皆有陵寝。契丹的帝王陵共有三处,分别在蒙古、辽宁、内蒙古。契丹的帝王陵几乎全部被盗掘一空。大多是辽亡时金代的国家行为。民间也一直有盗掘,此外比利时传教士、日本学者也曾探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国萧太后萧绰(953—1009年),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曾多次派兵攻打北宋。图为萧太后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外表黄金约有10公斤。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怀陵辽太宗墓辽三彩

陈国公主墓是唯一未被盗掘的辽王室墓,出土3227件随葬品。陈国公主是辽景宗和著名的萧太后的孙女。在16岁时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这在大辽的皇亲国戚里司空见惯。18岁去世。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陈国公主金面具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公主和驸马全身包银丝网络。是用直径只有0.05厘米的银丝线依据人体编织,以防止身体变形。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陈国公主墓金銙银鞓蹀躞带,是北方游牧民族用于狩猎的一种腰带,佩挂弓、箭、刀等狩猎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陈国公主墓双鱼玉佩。双鱼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艺术对辽代的影响。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陳國公主墓花口青瓷碗,是越窑中的秘色瓷。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万岁台金花银砚盒,耶律羽墓出土。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鸡冠壶分为穿孔和提梁两类,是模仿皮囊容器烧制的,绝大多数出于契丹人墓葬中,常被视为代表契丹国俗的器物。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代西京大同华严寺。契丹族最初信奉崇尚自然的萨满教,建国之后逐渐信奉儒释道三教,并以佛教为主。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国戒台寺:存有辽塔和经幢。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内蒙宁城大明塔,中国现存最高辽塔,建于辽寿昌四年(公元1098)。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代货币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李赞华(辽太祖长子)《射骑图》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族画家胡瓌《出獵圖》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墓壁画,狩猎前手抱海东青。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帐形陶骨灰罐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辽代金银器吸收唐代、宋代和西方艺术,水平高超。图为 鎏金佛龛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带把玻璃杯。辽代和波斯、大食等国有频繁的文化经济往来,其中就有玻璃器物的输入。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文有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之分。神册五年(920),太祖耶律阿保机颁行契丹大字,其文字直接脱胎于汉字。随后的天显元年(926),又对文字进行了改革,减少笔画和字数,称为契丹小字。图为契丹大字。

瓷器,是一个美丽而富有传说的存在,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得以让后人见证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此,陶瓷成为了史学家们研究历史的最好佐证,不仅在首都故宫博物馆,还有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都有着大量的陶瓷器文物,今天艺美君要带大家到广西南宁博物馆去,鉴赏一只镇馆之宝,罐中的故事更值得一说。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这是只什么样的罐子?

这只馆藏于广西南宁博物馆的罐子,全名为“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人物罐”,这个大罐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36厘米,底径19.5厘米,罐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以鲜活青料绘制了经典的历史故事,元杂剧尚仲贤的《尉迟恭单鞭夺槊》中的情节,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共绘有7位人物。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画上旗幡猎猎,在祥云引导下,山石后一人挥鞭骑马而来,他头戴双翅朝天幞头,身着长袍系双玉带,帝玉装束,神态安然,其身后为一戴冠长须武将,左手搅辔,右手执钢鞭,纵马疾驰,再后为山石,旗织,有三个执矛披甲士兵山没其间,画面另一侧为两人对战,一人头戴束发小冠,手执钢叉,回身招架,另一人手执长矛,在后紧紧追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的珍贵之处,首先在于其数量之少,众所周知,元代历时极短,再加上当时时局动荡,因此,传世的青花瓷器数量极其有限,而在罐子上画人物故事则需要更卓越的画师,难度非常大,目前发现的画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器,全世界也没有几件,可见,这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无论是稀有程度,还是艺术价值,都堪称稀世珍品。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这只罐子如何被发现?

元青花是宝,可是这只罐子,1980年秋出土后,愣是被闲置了7年,仍在墙角里,后来被人拿回家养花放谷子!1987年,当时在横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工作的职工苏振发觉得如此美轮美奂的罐子就这么搁置着实属可惜,于是在征得同意后,将其拿回了家,栽种万年青作为观赏之用,后又用来装玉米、绿豆、芝麻种子。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1989年横县文物管理所向民间征集文物,苏振发老人便邀请当时担任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黎之光来家查看此罐,黎之光看后初步确认这是一件文物,但不能确定是什么年代的器物,却被此罐画工细腻的纹饰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叫人把此罐拍成照片寄给一个在容县博物馆当馆长的同学,不久后他的同学用传真机把照片发给了他的导师张浦生。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张浦生老师得到照片和发现简报后,从此罐上画工精美的纹饰,制作精良的工艺以及绘画得细腻传神的人物,当即确定为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绘料为进口钴料,于是他随即建议广西有关单位向国家申请进行一级文物定级鉴定,1991年,该罐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从此“张青花”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1990年,横县县委、县政府专门为此事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向苏振发老人颁发了一本荣誉证书,并奖励人民币200元,但也很多瓷界人士发出疑问:如此重要的元青花罐为什么会出土在横县城郊四官岭这样一个偏僻之处?或许是当时南下的南通侯携带的细软,也有可能是明朝南征将领南下作战时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这一切的谜团,至今还没有答案。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如今,这件稀世珍宝重新回归到了平静之中,然而,它的名字早已远播四方,如今更是在专家学者们细致的研究和照料下重新焕发光彩,与当初埋在地下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语,罐上画工精美的纹饰,制作精良的工艺以及绘画得细腻传神的人物,都非常值得大家去一看,若是各位有机会,不要忘了到广西南宁博物馆去鉴赏一下这只罐子。

谈起瓷器,每个人心中都有格外喜欢的瓷器品种,有人喜欢颜色釉,有人喜欢粉彩,有人喜欢珐琅彩,有人喜欢玲珑瓷,最爱的是青花瓷和颜色釉。

之所以喜欢颜色釉,是因为它的天成之色和经典优美的器型,这种器型是如此的经典,以至于百看不厌,而它的色彩就像天地一样有大美而不言却又充满神秘的魅力。

而青花瓷呢,它只有一种颜色,就是一种被古人称为“青”的一种蓝色,它没有粉彩的粉润,没有古彩的有力,也没有珐琅彩的鲜艳,它不能通过五颜六色来描绘画面,正因为这些看似是缺点的地方,却要求一个艺术家要具备更强的功力,才能只通过青花这种单一颜色来表现其它五颜六色釉彩表现的画面。

而青花又是釉下彩,釉下彩因为有一层釉来保护得以永不被腐蚀、永不脱落,不像粉彩、古彩和珐琅彩那样时间一长有掉彩的可能。

所有青花瓷被称为瓷中之王,它也是瓷器中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品种,尤其是元青花。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元青花瓷器至今依然是世界瓷器拍卖价格最高纪录保持者,元青花之所以贵,一方面是存世极其稀少,另一方面是它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很多人都喜欢元青花的那种苏麻离青的蓝和它粗犷的画风,它代表的是征服世界的元朝,它是世界性的顶级皇家艺术品。

今天,一起来欣赏欣赏全国各大博物馆珍藏的元青花瓷,它们个个都被称为国之瑰宝。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上海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凤凰瑞兽穿花纹四系扁方壶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凤首流扁执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凤首流扁执壶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缠枝莲花杂宝纹蒙古包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波涛龙纹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波涛龙纹盘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缠枝牡丹莲纹大碗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莲纹大碗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龙纹象耳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龙纹象耳瓶 高安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数”字)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高安博物馆藏

小口,宽唇平折,马蹄形颈,丰肩,圆鼓腹下收,浅圈足稍外扬,修胎规整,配覆杯形盖。盖呈盔状,花苞宝珠钮,内壁素胎,盖内子口呈锥管状,内壁素胎,一侧墨书楷体“数”字。瓶底由于年代久远,土壤侵蚀等诸多因素墨书字体无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梅瓶小口,丰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绘五层纹饰。肩上覆莲瓣纹,内绘八宝纹,腹部绘缠枝牡丹,下腹绘仰莲瓣纹。整件器物层次多,纹饰满,釉色青白,青花发色浓郁。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竹石缠枝莲双凤纹带盖执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竹石缠枝莲双凤纹带盖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洗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缠枝花卉纹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花卉葫蘆式執壺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花卉葫蘆式執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葫芦式执壶,小口、细腰葫芦式瓶身,一侧曲把拱起衔接上下身,另一侧的管状长流从下腹部高竖起再向外曲折;饼形足,平底无釉,沾有窑渣。此种注子造形为元代所常见,有青花、青白瓷、褐斑青白瓷等装饰。

本件青花注子,器壁以青花绘饰,口缘一道回纹,上下腹各绘连枝花卉,流的壁上也绘一小枝花,笔法简率,与其他贩至东南亚的小件青花器的绘法一致。外壁罩以灰青色釉。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花卉蟠螭方罐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花卉蟠螭方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盖面饰两条泥条捏塑的褐色蟠螭,四面各以钴料描绘花卉折枝果纹,近底部与底部露胎无釉。东南亚地区则多出此类小型罐,青料或出于国产,色调泛灰。此类方形小罐亦有青白瓷与釉裡红类型。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印花壽字花卉碗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印花壽字花卉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折腰碗,侈口、斜壁、折腰、小圈足,足缘及足裡无釉,足心有轮製痕及尖脐状突起,足缘切削平整,造形与元代景德镇枢府窑相类,属元末景德镇作品。

其器裡亦印花为饰,齿状卷草纹整齐蟠绕,只是再增以青花绘饰。口缘快笔绘圈状回纹一周,内心书一行草「寿」字;外壁上下各勒一弦纹,其间绘青花转枝菊花纹;所罩釉与卵白色相近而泛青灰,青花发色青黑,浓处现铁鏽斑。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器物圆唇、直口,高领,斜直肩,鼓腹至底部略收。器物整体造型宏魄,器型硕大,胎体厚重,略有变形。通体施青白釉,釉层滋润,青花发色青中泛紫,淡雅柔和。底足砂底无釉,修足不够规整。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

器物至上而下分五层装饰:颈部装饰一周锦地纹,颈部以下以八棱为界,分别装饰折枝花;肩部装饰一周折枝菊花、栀子花、一把莲、折枝莲花、折枝牡丹;腹部主体纹饰是卷草开光内绘画松、竹、梅、满池娇;底部是一周绘画变体莲瓣纹,各不相连,莲瓣内绘画杂宝纹。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松梅纹高足杯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松梅纹高足杯 高安博物馆藏

该杯采用抖接成型。上部为碗形,口沿外撇,深腹稍外弧,杯心平坦,下承喇叭状、竹节型高柄足,足中空,足端平切露胎。杯外壁在向下两组弦纹之间,绘“岁寒三友”图一组,内壁口沿处绘青花网纹一圈,内底绘折枝菊一朵,外绘双弦纹。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观音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观音 杭州市博物馆藏

主体造型呈“山”字型。观音端坐中间,左右各立一侍女。观音双臂下垂在前腹相握,左右两侍者立于下端,双手托盘,观音与两侍者均作俯视状。观音底座左边有一立鹤,右边有一跪鹿。

施青白釉,釉不及底,底部露胎呈土黄色。观音胸前青花如意纹清晰可见。发、衣领、披肩、衣袖边采用青花褐彩并用施彩。这是一件有明确纪年墓葬出土的元青花观音像,它的出现引起了海内外同仁的关注。它为大陆研究早期青花瓷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景德镇窑青花山形笔架水盂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景德镇窑青花山形笔架水盂 杭州市博物馆藏

笔架由四座耸入云间的海礁组成,顶端有一轮明月;笔架的左面为鱼蛙形水盂,背上有小孔。全器施青白釉,用青花描绘云朵、波浪、鱼蛙的双眼及部分海礁。构图层析复杂,但处理得当,总体看来给人以素雅宁静之感。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四爱图梅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龙纹梅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龙纹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1271-1368),2006年钟祥郢靖王墓出土,高35.4,口径5.6,底径11.2cm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莲纹玉壶春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莲纹玉壶春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1271-1368),1984年黄梅十里村小学出土,高27.4,口径8,底径7.8cm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1271-1368),1975年黄梅西池窑厂出土,高42.2,口径9.3,底径10.3cm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瓷瓶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瓷瓶 湖北省博物馆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双鱼莲花纹瓷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双鱼莲花纹瓷盘 湖南省博物馆藏

该盘为元代景德镇窑产品,折沿,圈足,胎质致密洁白,胎骨厚重,形体巨大,釉面十分光亮,底部无釉呈火石红底。所绘之青花色彩艳丽而明快,其花纹从盘沿自盘心共有三组纹饰,每组纹饰之间用蓝色弦纹隔开。

盘心绘游于莲池中的鲢鱼、鳜鱼各一游嬉于荷池水藻之中,鱼水之间还有缠枝莲花、叶及各色水草随水波而动,极具动感,此组图案为主题纹饰,象征“连年有余”;口沿绘海水式的云纹一圈,腹壁为缠枝牡丹七朵,外壁绘缠枝石榴一圈,均为装饰及辅助纹饰。这几层纹饰主宾协调,繁而不乱,且生动活泼。

鱼藻图为是元代瓷器上流行的一种纹样,采用了传统的对称布局的形式来表现,画面线条活泼流畅,犹如一幅充满生机的水墨画,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有清新自然的美感。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莲池鱼藻纹盘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盘 湖南省博物馆藏

折沿,弧腹,矮圈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胎质致密。盘内外施白釉,釉质光亮莹润,砂底无釉,足边微泛火石红。

釉下青花发色纯正,幽菁明丽,为典型的高铁低锰类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青花浓厚处的黑色铁锈斑沉入胎骨,用手指触摸,铁斑处内凹,迎光斜视泛“锡光”。纹饰繁复,层次分明,盘内以同心弦纹隔开绘三层,外壁一层。外壁画缠枝莲纹。

内口沿饰十字锦纹;内壁画缠枝牡丹纹;内底心是主纹双鱼水藻纹。盘心两条鲤鱼,一上一下,游戏于水藻睡莲之中,一条悠闲平缓前游,一条扭体摆尾向上跳跃,自然生动,情趣盎然。

以鱼纹装饰陶瓷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史前,越画越精彩。鱼多子多产,象征子孙绵长,多子多孙多福。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吉林省博物馆藏

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元 青花器座

契丹(辽国)与元代瓷器

青花器座 青海省博物馆藏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哦!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哦!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