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说起和坤,大多数第一反应就是——大贪官。没错,和坤的贪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原本的和坤在朝中地位极高,这也成了他敛财的依仗。

据《所闻录》记载:“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然而,这样的日子,在乾隆去世,嘉庆掌权的时刻来临之时,便也就宣布结束了。嘉庆不像乾隆一般,愿意留下和坤,他很快的便将和坤赐死,而死后的和坤被搜出来的私财,真的是叫人目瞪口呆。然而,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在和坤居住的恭王府中,搜出了大量的白银,却不知其他物品的故事。

在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就连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坤贪来的宝物又与龙脉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下面一起来揭开谜底吧。

说到和坤私藏的物品,就要说起他藏东西的府邸——恭王府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恭王府经历了康乾盛世一直到清朝灭亡,整整跨越了两百年的历史。如今也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亲王府,而王府内有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石牌,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而这块石碑就是前文提及的和坤所私藏的宝物了,那么这块石碑究竟是什么来历呢?请接着往下看。

在恭王府萃锦园内,有一座太湖石假山,而山脚下有个秘云洞,其洞府正中央石壁上,有一座康熙御笔的福字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在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重修恭王府时,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福字碑,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这块石碑的来由,是有一段故事的。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时间要回溯到康熙十二年,但是得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却不料沉疴,当时的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请福续寿”,遂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奇妙的是,孝庄太后在得到了这“福”字之后,果真百病全消了。于是她特意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皇家的宝贝。

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其中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此“福”的书写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

并且,此福字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因此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而下边则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洪福无边、无边之福。

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现存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因此它又被称为“长寿福”以及“天下第一福”。

“福”又分为“五福”,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而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和珅府上有一贪来的宝物,嘉庆抄家时都没敢动,谁敢动就是动龙脉

如今的福字碑,就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而这里就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一度想把这个福字移回皇宫,但是和珅为了不被人移走,于是巧妙设计放在龙脉上,动福字就相当于动龙脉,而这又是历来皇帝最为忌讳的,于是嘉庆大怒之下,便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的墨宝福字,也就在史书中消失了。

如今,作为恭王府的“镇园之宝”,福字碑早已名扬天下。引来无数的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求福,并且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的元首政要。也纷纷来景仰这天下第一福,并且,其碑拓也成为赠予海内外贵宾的国礼。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尚书·洪范》、《所闻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