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九个月,傅作义已经担任“华北剿总”总司令。但是对于东北的战事,他并未尽全力。

不是因为傅作义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主要国民党当局自己错估了东北的局势

,根本没有想到国民党军队会败得那么快。

辽沈战役持续时间五十二天,国民党军队以大约55万军力对抗解放军70万人以完败告终。溃败之迅速,连蒋介石本人都料想不到。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傅作义是出了名的“守城之王”,但是他并不擅长攻城战。蒋介石最后从他手下抽走了侯镜如11万人马,目的是攻打锦州。然而,谁也想不到侯镜如是中共人员,更想不到国民党中央军的作战能力如此低下。

一、傅作义没有出兵的理由

在讨论傅作义为什么不支援东北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一件事,当时的傅作义的职责是“华北剿总”总司令,东北还有一个“剿总”司令——卫立煌。

傅作义非蒋介石嫡系部队,他其实是被“空降”到平津地区来当司令的。

他的基本盘还在绥远和察哈尔,在华北地区,他

手底下相当大一部分人并不会直接听命于他。

要不要出兵,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得等待蒋介石的命令,而蒋介石的反应慢了半拍。

辽沈战役爆发时,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合计有55万兵力。当时东北有自己的“剿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错估了华东野战军进入东北的时间。

通过几次飞机侦探得到的线索,他们判断华东野战军到不了那么快。在人员充足,且有卫立煌这个司令坐镇的情况下,一开始根本就用不着傅作义出兵。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事实上,直到此

战役打到第三个阶段“辽西会战”的时候,蒋介石才把傅作拉、杜聿明和卫火煌三个人拉到一起开了个会。

蒋介石调杜聿明去当东北“剿总”副司令,他急于收复锦州,主张强攻。

杜聿明明确表示反对,直说东北的军队需要休整,否则根本打不过解放军。傅作义并非蒋介石的铁杆亲信,没有道理在明知东北是一块烫手山芋,且并不是缺乏兵力的情况下主动请缨。

另外,

傅作义是国民党军队是出了名的“守城名将”,他擅长的一直是打防守战,而当时蒋介石要打进攻。

傅手下不全是他的嫡系,就算全是他的嫡系时,他也没把握长途奔袭再打攻城战,所以他肯定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攻打锦州。

在傅作义看来,虽然东北的局势岌岌可危,但是卫立煌的军事作战能力也不差。再加上杜聿明,起码还是可以撑个几个月,自己就派一点人去应付一下可以了。

但是,傅作义派出的这一点人,还真的是不少。那是他手下侯镜如兵团的11万人马,而侯镜如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共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傅作义并不知道,侯镜如在接到蒋介石命令向锦州开拔的同时,也接到了中共的密信,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人物

傅作义在辽沈战役表现得并不积极,后来主要在辽沈战役进入末期时,蒋介石急于抢回锦州,于是傅作义抽走侯镜如部11万人。

由于侯镜如当时隶属国民党中央军,因此有人认为傅作义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但是,事实并非这样简单。傅作义当时真正的嫡系部队,还有一部分驻扎在绥远、察哈尔地区。

傅作义也不是因为和蒋介石有什么心结,才故意不肯出兵帮忙。事实上他是得到蒋介石的帮助,才从阎锡山的部队独立出来的。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算是于他有恩。而从当时的大局上判断,他也没有多少私心。

辽沈战役当时,东北有卫立煌坐镇,再加上55万兵力,国民党内部谁都没想到会败得那么快。因为

卫立煌是国民党里出了名的“常胜将军”,

美国史迪威在其回忆录中称他为“国民党中最能干的将领”。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傅作义自问其军事指挥能力并未超过卫立煌,在没有蒋介石直接下命令之前,他是不可能表现得过分主动的。

谁知道真正开打起来,卫立煌手下会接二连三地起义呢。当然,他们更想不到的时,卫立煌早就与中共私下有了接触。

卫立煌在抗日战争之时就曾经接触过中共,还访问过延安,见过很多的人。后来他一次性向八路军输送了100万发子弹和25万颗手榴弹。

卫立煌在外国人史迪威的眼中那么能干,但是蒋介石却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大老粗。对他持有轻视的态度。只有等到自己的亲信陈诚重病不能用的时候,才想起来用他。

对这一点,卫立煌早就有所不满。从1938年开始,卫立煌一直频繁地接触中共。据他自己的手下陈铁揭发,早在1939年他就想要加入中共,被部下阻止未能成行。

蒋介石缺乏识人之明,在别人多次提醒他卫立煌有“问题”的情况下,仍重用他。

并且一边重用,一边又骂卫立煌是个“不学无术”的大老粗。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他自己把东北“剿总”五十五万人马交到卫立煌的手下,辽沈战役不败才是稀奇。

当然,我们这是事后诸葛亮。当时的蒋介石、傅作义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情况的,尤其是傅作义。

国民党的军队作战之前是有部署的,卫立煌是“东北剿总”负责人,傅作是“华北剿总”负责人。除了他们还有白崇禧的“华中剿总”、顾祝同的“徐州剿总”等。

所以,不到最后的关头,又不得蒋介石的命令,傅作义是绝对不可能直接提着60万兵马出关,去东北支援卫立煌的。

后来,卫立煌拍电报请求傅作义支援时,傅作义当然不可能直接调自己的嫡系上去送。于是,傅作义就弄了手下侯镜如的11万人过去。

结语

傅作义在辽沈战役中,事实上还是派了援军北上的。只不过他派的并非自己手下的嫡系部队,而是下属四个兵团中侯镜如兵团的11万人。

辽沈战役之时,手握60万大军的傅作义,为何没有发兵前去救援?

这个兵团的司令直接就是中共人员,我们就不说了。而且其成员隶属国民党的中央军,作战能力低下,军纪涣散,最后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再说傅作义为什么不肯全力支援东北。

第一,东北坐镇的是本来就是“常胜将军”卫立煌,再加上杜聿明,兵力55万,人不少。

第二,

傅作义相当于“空降”华北。他当时手下的嫡系部队不多,其中有一半留在了绥远和察哈尔一带,而华北的地盘也得有人固守。其余剩下的,都是国民党中央军的“猪队友”,不好带。

第三,国民党自己的情报系统出了问题。几次飞机侦察,都没有发现东野增兵的实际情况。

第四,进入第三阶段后,蒋要打攻城战,傅作义只擅长打防守。更没必要让自己的嫡系上,于是抽了侯镜如的11万兵去。

人数是真的不少了,可是

他一不知道侯镜如是中共人员,二不知道国民党中央军烂成那个水平。所以就不能怪他按兵不动了

,要怪就怪国民党军队自己烂成一盘散沙,傅作义也无能为力。

继续阅读